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构图例 凸显思维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构图例 凸显思维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读图成为一种必要地认知方式,图像思维力的培养成为一种必然。基于现有教材,立足于常态的美术课堂,我们能为小学生的图像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做些什么?本文以浙美版三年级《图形拼摆―分解构成》为例,就如何通过美术教材的多维解读,重构教学图例资源展开教学,并结合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图像思维力。

一、立足体系,找准落脚点

浙美版教材在编排时较多地采用散点式的编排形式,以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呈“点”状分布,单就本课时的内容进行解读较难准确定位重点,缺少梯度性和整体意识。因此,先要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来梳理教材,明确编排体系与脉络,结合原有图例厘清知识点与前后单元以及上下年级的关系,把重点和梯度的落脚点放在关注学生图像思维的发展。

1.横向梳理,以“区别”定位重点

《图形拼摆》这课中包含三大块学习内容: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基本形的重复构成和基本形的分解构成,共4个页面分2两课时教学。选取其中图例进行“制作技术”层面的横向解读:

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基本形的重复构成这两块内容都是从多个基本形出发,经过不同形式的重复组合,形与地关系的处理,构成新图形,可为第1课时;基本形的分解构成则是从单个基本形(母形)出发,进过分解得到多个小基本形,再进行不同形式的巧妙组合,形与地关系的处理,构成新图形,为第2课时。可梳理出如下知识结构图:

(1)分解构成更关注并运用“形”的联想来构成新图形;

(2)分解构成中的“形”是经过“基本形(母形)”分解后产生的“小基本形”,由于分解方法的多样使得“小基本形”的变得复杂,从复杂的“小基本形”中巧妙地构成新图形。

2.纵向梳理,以“递进”明确梯度

纵观本套教材,与《图形拼摆》上下有密切联系的是第11册《正负图形》,同属于现代设计的平面构成范畴,特别是形与地关系的处理与图像思维有着较深的联系。因此,把握好这三节课中形与地关系的递进层次尤为重要。选取其中相关图例作“形与地”关系的纵向解读:

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基本形的重复构成这课主要以形与地的互换使用,丰富构成画面;图形拼摆分解构成这课主要以负形的巧用,扩展新图形的空间,强调对比与调和;正负图形这课以线性的共用来巧妙设计正负图形。这三个课时不仅是限制性条件的由宽到窄,更是设计巧妙性的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

二、面对文本,挖掘生长点

教材是有关知识体系的精华,专家学者已经把它变薄,面对美术教材中只有简短的几行字、几幅图的文本信息,我们需要深入解读教材中每幅图、每句话背后所蕴涵着的丰富内涵,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认识,挖掘出图像思维训练的生长点。

1.图片解读,以“细节”丰厚内容

图例解读不仅要根据图片类型进行解读,更需要进行局部细读,读出图片包含的多层的知识点、技能点等。例如,对“辅助认知图――圆形的分解构成”解读之后,我们可以获得:(1)对分解次数的介绍:进行了2次分解;(2)对根据分解线来区分分解方法的介绍:可以沿直线分解,也可以沿曲线分解;(3)对根据分解结果来区分分解方法的介绍:可以运用自由分解得到不相同的图形,也可以运用对称(等形)分解得到相同的图形等。从而使教材中的单一图例变得多样,教学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生长。

2.文字解读,以“导语”厘清思路

美术教材中的文字虽少,但都很有“份量”,除课题名称、学习目标、美术作品介绍外,主要是学习活动的指导提示语,需要逐字逐句仔细体会,有时更要问问什么。如本课导语“不要把图形剪得太碎”,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是师生共同探究?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最简单随意剪一刀分解开始,边分边拼摆,学生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感悟,联想和想象得以提升。

三、对比版本,优化训练点

解读教材,并不意味着要老老实实受其“领导”, 更要有一种研究的态度。通过“新”、“旧”教材,不同地区教材等多种版本对比,跳出教材来组织教学图例资源,优化图像思维的训练点。

在老教材浙教版中,专门有一课《圆和方的分解构成》,新教材在老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七巧板”的板块,通过“新”“旧”对比解读,不难发现:

利用“七巧板”的拼摆游戏,发现分解构成的原理,引导学生根据原理进行创意设计,是新课程和新课标所倡导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开展探究性学习。站在原理习得与应用的视域,可优化美术教学对学生图像思维的发展。在本课教学时,笔者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第一变因没有对圆形进行分解而失败,第二变运用对称分解,把圆形剪1刀得到的两个半圆,变出了帆船、沙漏、大嘴等,并反问学生成功的原因。当学生明白把圆形通过分解可拼摆出不同的新图形的这样一个原理后,就引导学生运用十字分解把圆形剪2刀得到的四个扇形,每个人拼摆出各不相同的图形。学生不仅了解了分解构成的原理,而且联想和想象等思维训练的力度大大提升。

通过这样的逆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关注从母形中寻找灵感,进而从无意识的分解提升到有想法的分解,设计出充满创意的新图形。

【作者单位: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