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语言的“冷”与“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对学生恰当的语言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及丰富的想象。相反,如果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立场和感受,给予不恰当的评价,就会严重挫伤学生心理,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欲望。总之,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可忽视。
【案例一】
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师恩难忘》一文中,哪些词最能体现田老师的教学特点?
学生:“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教师:非常正确,就是这几个词!
【点评】
不难看出,这位教师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裁判长”,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出了毋庸置疑的绝对评判。无形中,教师就拥有了对教学内容的绝对控制权。如此评判,除了让学生提心吊胆地揣摩教师所设问题的意图来投教师所好之外,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构思的空间,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现状、情感体验、技能与方法。
成功的教师,总是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并能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的勇气和自信,同时也能让学生享受到参与课堂互动的快乐和幸福。
【参考设计】
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的男孩,能把你找到这个答案的秘诀告诉大家吗?我们一起分享。
【案例二】
教师:周彪同学的朗读节奏有些快,感情也不太充沛,而且也没有做到抑扬顿挫,总体效果不理想,哪位同学能超越他?
全班同学默不作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后有三五个同学在犹豫中慢慢地举起了手。
【点评】
这位老师的评价或许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或许是为了寻找能够准确把握本课情感并恰当表达渲染,或许是为了给这位学生适合的评价,并借机引出下一位同学。可是这样的评价,会大大挫伤那位朗读的同学的自信,他以后还有勇气参与朗读吗?而那些朗读能力不出色的同学难道不会因此而生畏吗?
成功的教师,总是能换位思考,想学生所想,善于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善于用细腻周密的心思去呵护学生的自尊,善于用体贴的动作去亲近学生。
【参考设计】
周彪同学刚才的朗读比较流利,但是为了让他的朗读水平再上一个台阶,现在,请大家为他提出宝贵的意见。
【案例三】
学生:《黄鹤楼送别》的第二节“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老师发现你们班的同学眼光特别敏锐,不放过任何可疑的问题。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开疑惑?
【点评】
表面上看,老师的这一段评价充满了智慧与机智,老师既对学生的质疑加以肯定与赞赏,又注重调动其他同学的思维,达到生生互动的效果,但如果细细琢磨一下,教师用词也有不妥之处:首先,“你们班”疏远了师生距离,缺少亲切感。其次,“我”并没有与孩子们融为一体参与课堂,与学生对话的只是一个职业化的“老师”。
【参考设计】
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眼光特别敏锐,特别善于发现问题。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开疑惑?
【案例四】
学生:这次的作文《我的妈妈》,您要求我们写妈妈如何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给我们温暖的事例,可是,我的妈妈却只顾打麻将、抽烟、喝酒,实在找不到她关心、疼爱我的事情,我能写一篇呼唤妈妈爱我、爱家、爱生活的作文吗?
教师:那怎么能行?不按要求写就不是一篇好作文。这样吧,你把爸爸关心你的事就当成是妈妈做的。
【点评】
通过以上师生有关作文的对话,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严谨认真的语文老师。对待学生写作很有一套,能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以不变应万变。可反过来思考一下,这是一次平常的作文训练,这种训练应该是写真实的生活,让学生有感而发。本次作文既不是比赛,也不是升学考试,务必按要求写,否则就跑题。我个人认为:老师了解到该学生的家庭状况后,应该鼓励该生去唤醒这位不关心孩子的妈妈。这样既能让该生生活在温暖的家庭里,享受母爱,又教育了她的母亲,同时,该同学再写这类作文也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岂不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设计】
可以呀!你的想法很好,我相信你会成功!把你对妈妈的关心、对妈妈的爱以及对妈妈的期待都写出来,妈妈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和一个温暖的家。
从以上几例观之,教师评价语言的“冷”与“暖”,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语言的运用当慎之又慎。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丰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