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变译理论下的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变译理论下的翻译教学模式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翻译教学的现状,并以变译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突破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符合我国国情,以培养学生“变”的翻译能力为导向的新型翻译教学模式,达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变译理论 翻译教学 市场需求

一、引言

随着我国进一步走向经济全球化,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翻译人才的缺口还很大。据统计,我国紧缺的翻译人才包括各类口译人才及文本翻译人才等。虽然目前翻译相关从业人员人数基数颇为庞大,专业翻译公司也为数众多,但真正能胜任翻译工作的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少之又少,不少翻译从业人员的翻译能力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些都是我国目前翻译行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作为为社会输送翻译人才最重要途径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其翻译教学现状如何呢?如何提高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应采取何种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通常对所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和一定的促进作用,因而备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这一背景决定了高等教育应从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充分发挥为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优势。所以,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更应立足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结合市场需求,在这一基础上去探求更科学合理的新型翻译教学模式。

二、我国高等院校翻译教学的现状

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翻译课是面向英语专业本科大三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学生建构专业知识的一门必修课程。这些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教师及从业人员对于翻译教学和翻译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不少问题:如翻译课程的开设通常围绕师资而定,并未顾及翻译学的学科特点及市场的需求,缺乏延续性和全局性,远远满足不了翻译实践活动对翻译教学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不少教师还未能脱离传统的讲习式教学方法,把翻译教学看做是普通的语言教学:由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开始;然后通过一些典型的例证,向学生传授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最后环节才是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由教师先学生布置学生翻译任务,然后由根据参考译文对学生的译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讲解及纠错。翻译课往往成为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固化语言能力的辅助工具。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了有限课时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完全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翻译练习实践,而教师的纠错环节更是成为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利器。

总之,目前我国翻译教学还未走出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完全跟不上市场和经济发展需求。所以,高等院校翻译教学必须尽快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结合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特点,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翻译实践,重视对学生的翻译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全新的翻译教学模式。

三、变译理论下以培养学生“变”的能力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培养学生“变”的能力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变译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变译理论认为,变译是全译的变样,即非全译。它是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中心内容或部分内容的翻译活动。它是一种有别于微观翻译技巧(或方法)的更宏观的翻译方法,能提供一套更大胆的传输信息的变通方法。在信息化时代,人们需要简便快捷地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必然呼唤和倚重“变译”。而“变译理论”的科学价值,必将在人们的“变译”实践和理论探索中逐步凸显出来。

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表明,教师应突破传统翻译教学观念,贯彻以变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把变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启动全新的以培养学生“变”的能力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 即以变译理论为指导,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翻译实践,在锻炼翻译表达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变译的能力。

在变译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变”的能力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的优势是以学生为中心,将翻译的重点锁定在最重要的信息的传达上,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提高翻译效率,最终达到促进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那么,应如何构建这一新型翻译教学模式?

1.以翻译任务为导向,树立学生市场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翻译教师先是围绕教W内容先进行任务设计,将教学内容融入该项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该项任务的过程中去领略教师要教的内容。换而言之,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过程中去进行翻译实践,获取丰富的翻译知识,提高自身翻译能力,树立市场意识。在任务设计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跳出翻译教材的制约,以翻译任务为导向,从接近市场需求的真实的材料中去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使翻译教学真实化、社会化,达到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的目的。

2.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变译意识。以培养学生“变”的能力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意味着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而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掌控全局。“变译”理论的中心在于翻译过程中如何进行利用各类变通手段进行变通,“变通”的目的又在于多快好省、有的放矢地吸收国外信息。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积极参与翻译实践,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来进行变通,将翻译的重点锁定在最重要的信息的传达及提高翻译效率上;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了协调员、引导者,资源顾问等角色,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培养变译意识,构建其翻译能力。总之,学生最终收获的,不仅仅是具体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还有较强的变译意识和独立的翻译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接触信息的方式和信息发送、接收方法与过去已有很大的不同。面对信息化时代,我国的翻译教育工作者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和掌握有关信息化的基本常识,将重点放在如何借鉴和采用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现代尖端设备来武装和革新自己;教师要关注有关应用机译系统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翻译技能,提高翻译效率。近年来高等院校非常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并鼓励教师最大限度将其运用于教学当中。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随时检索教学所需的信息,将课堂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现代信息技术下,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4.以培养学生变译能力为核心,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变译”能力,包括编译、摘译、译述、译写、述评、综述等的能力,这是提高翻译时效,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必由之路。未来的翻译人才不仅会译,还要会变,会用译语写文章,会信息开发,把翻译放在更高层次上去做。高等的翻译教学尤其应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尤其是“变”的能力为核心,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明确和细化翻译教学目标。

四、结语

总之,我国高等院校的翻译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变”的能力为导向,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及需求,体现服务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也就是说,高等院校应有针对性的考虑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为学生翻译能力培养创建良好的平台,培养一支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翻译人才队伍,最终达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辛朝晖.变译概念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05,(11):78.

[3]许渊冲.再创作与翻译风格[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3).

[4]蔡志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

[5]李艳.基于培养职业意识的翻译教学思路[J].上海翻译,2015, (3):57.

[6]黄忠廉.释“变译”[J].外语研究,2002,(3):66.

作者简介:辛朝晖(1973-),女,江西宜春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