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桃疮痂病的识别与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桃疮痂病的识别与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品质,对无公害水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桃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水果之一,但是一些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桃的品质和质量。桃疮痂病又名桃黑星病,在我国桃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果实,其次为害叶片和新梢等。除为害桃外,还能侵害杏、李、梅、扁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1-5]。

1症状

果实染病,多在果实肩部,先产生暗褐色、圆形小斑点,后呈黑色痣状斑点,直径为2~3 mm,严重时病斑聚合成片。由于病斑扩展仅限于表皮组织,当病部组织枯死后,果肉仍可继续生长,因此病果常发生龟裂,近成熟期病斑变为紫黑色或红黑色;果梗染病,病果常早期脱落;枝梢染病,最初在表面产生边缘紫褐、中央浅褐色的椭圆形病斑,大小约3~6 mm,后期病斑变为紫色或黑褐色,稍隆起,并于病斑处产生流胶现象;翌春病斑变灰色,并于病斑表面密生黑色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丛。病斑只限于枝梢表层,不深入内部。病斑下面形成木栓质细胞,因此,表面的角质层与底层细胞分离,但有时形成层细胞被害死亡,枝梢便呈枯死状态;叶片染病,最初多在叶背面叶脉之间,呈灰绿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斑,后病叶正反两面都出现暗绿色至褐色病斑,后变为紫红色枯死斑,常穿孔脱落,病斑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6 mm;叶脉染病,呈暗褐色长条形病斑,发病严重时可引起落叶。

2病原

病原为嗜果枝孢菌(Fusicladium carpophilum),属半知菌亚门,枝孢属真菌。据报道,黑星病菌已发现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真菌(Venturia carpophilum Fisner.)。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或分枝一次,弯曲,暗褐色,大小为(48~60) μm×4.5 μm。分生孢子单生或成短链状,椭圆形或瓜籽形,单胞或双胞,无色或浅橄榄色,大小为(12~30) μm×(4~6) μm。子囊孢子在子囊内的排列,上部单列,下部单列或双列,子囊孢子大小为(12~16)μm×(3~4)μm。分生孢子在干燥状态下能存活3个月,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25 ℃,最低2 ℃,最高32 ℃,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l0~32 ℃,但以27 ℃为最适宜。

3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3.1侵染循环

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或芽的鳞片中越冬,翌年4~5月降雨后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或雾滴传播,进行初侵染。病菌潜育期较长,果实上40~70 d,枝梢、叶片上25~45 d,因此再侵染作用不大,一般早熟品种还未显症,即已采收。晚熟品种发病稍重,5~6月为病害盛发期,但幼果期发病较轻。

3.2发病条件

病的发生与气候、果园地势及品种有关,春季、初夏及果实近成熟期的降雨量是影响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此间若多雨潮湿则易发病,同时果园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好等因素也可加重病害的发生。桃各栽培品种中,一般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发病轻。但有时也受地区小气候等的影响,如上海水蜜桃、黄肉桃较易感病,而天津水蜜桃、肥城桃则较抗病。

4防治技术

4.1选栽抗病品种

在发病严重地区选栽抗病、早熟品种。

4.2清除初侵染源

秋末冬初结合修剪,认真剪除病枝、枯枝、清除僵果、残桩,集中烧毁或深埋。生长期剪除病枯枝,摘除病果,防止再侵染。

4.3加强栽培管理

注意雨后排水,合理修剪,使桃园通风透光。

4.4药剂防治

开花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0.3 %五氯酚钠或45 %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铲除枝梢上的越冬菌源。落花后半个月,喷洒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0 %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以上药剂与硫酸锌石灰液交替使用,效果较好。隔l0~15 d喷洒1次,共喷3~4次。

4.5果实套袋

落花后3~4周进行套袋,防止病菌侵染。

参考文献:

[1]薛金国,尤杨,黄广远,等.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薛金国,张付根,闫惠吾,等.植物病害防治原理与实践[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7.

[3]伊建平,贺杰,单长卷,等.常见植物病害防治原理与诊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4]王尚堃,李留振,徐涛,等.果树生产实用新技术及园林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5]陈会勤,薛金国.观赏植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