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述速生防护林的营造技术及病虫鼠害的防治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述速生防护林的营造技术及病虫鼠害的防治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生态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本文主要就速生防护林营造方法和病虫鼠害的防治做一阐述。

1 多功能防护林林带间作的技术要求

在造林地的选择方面,多功能防护林林带要实行林带稀植混交间作的方法。选择适合于樟子松、杨树生长,又能适合粮豆生长的地方,通常应用于农田防护林建设,对于人少地多或不便于间作的地方,可采取林带稀植混交栽植。

1.1 如何整地。在造林的前一年秋季,按照林带主带5~7行、宽10m~14m,副带3~4行、宽6m~8m的要求,进行全面整地,翻耙起垅镇压,垅宽为66cm,并按行距株距的要求,在,垅沟定点挖好植树穴,树穴直径50cm、深50cm。对于低洼地块,可采取高台整地、起垅挖穴。对不间作的地方,可不起垅,但要定点挖穴。

多功能防护林林带混交方法。采取樟子松或云杉同杨树进行混交。以樟子松为主,樟子松为深根系树种,樟、杨混交,可充分利用地力和营养空间。

混交方式为行混,主带可3行杨2行樟或2行杨3行樟,副带2行杨1行樟或1行杨2行樟,如副带4:行,可樟、杨各2行。

1.2 合理密度。杨树密度,采用株行距3m×4m,行间距相隔6条垅,每亩植杨56株,樟子松(或云杉)密度,也采用株行距3m×4m,行间6条垅,每亩56株,樟(云杉)杨混交密度,株行距为3m×2m,行间相隔2m(3条垅)株距3m邻行交错,混合计算,每亩112株。

1.3 苗木的选择。杨树苗要选择适合当地速生的优良品种,苗龄为2根1于或3根2于,苗木应粗细均匀、高底一致、无伤损、无病虫害。

樟子松要选5~7年生带土大苗。苗高要1.5m左右,苗木要长势强健,生命力强,以就近定向培育大苗或容器苗为好。樟子松容器苗需3~5年生,苗高要在70era以上。

云杉苗可选用1.5m左右的大苗。

1.4 栽植时间与方法。杨树栽植与常规造林相同,尽可能加大科技含量,确保成活率,提高保存率。

樟子松大苗必须带土移栽,应在冬春冻土移植,亦可在春季采用移植筒带土移栽,樟子松容器苗可在春季植树时进行,也可以在雨季进行。

云杉大苗栽植在春季进行,根系要大、要带土。

樟(云杉)杨混交,可在同一年进行,也可先稀植杨树,林粮间作,待间作两三年后,再移植樟子松或云杉实行混交。

稀植混交林带,光线水分充足,为提高经济效益可在林带初植期混种其它农作物。

稀植混交间作林带,其间作中耕、除草、施肥基本替代幼林抚育。但要注意杨树清干修枝不能超过树高的四分之一,切口要平滑,其它抚育管理与常规造林相同。

稀混间作林带,可在14年左右,对杨树进行隔株间伐,在20年左右,将杨树全部伐除,并视情况补植杨树或其它树种,形成以樟自松(云杉)为主体的防护林带。待樟子松(云杉)达到经济成熟期时,进行主伐更新。

2 多功能防护林林带稀混间作法的特点

林带稀植混交间作较常规林带降低投入50%,可使每公顷林带获得早期经济效益8600元。稀植混交间作林带,使林木获得足够的营养面积和空间,减少林带胁地面积,解放林带周围农田。稀植混交间作林带,能形成复层林,提高林带防护效应。稀植混交间作林带,利用樟(云)杨生长速度不同、早期形成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带,杨树成熟主伐后,又形成以樟子松(云)为主的防护林带,可延长防护林带寿命20年以上,相当于再造一个杨树防护林。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增长,达到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

3 林木病虫鼠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鼠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鼠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3.1 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3.2 抓住科学、合理、有效防治措施。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3.3 物理机械防治法。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工效低、费工、局限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

3.4 天敌防治法。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

3.5 生物及仿生物药剂防治森林病虫鼠。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时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除治,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