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体育教师如何培养高校学生体育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体育教师如何培养高校学生体育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体育能力本质的探讨,试论体育教师如何培养高校学生体育能力,从而明确高校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师;培养;高校学生;体育能力

现今高等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体育教育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理应把体育能力的培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和必然。

1 体育能力的概述

体育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内涵及外延极为丰富,它是人们的一种素质的重要体现。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现代心理学认为,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掌握知识又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和知识相互促进。我们可以把体育能力理解为:一个人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自身的体育实践活动进行操作行为的一种综合能力。体育能力主要有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身体运动基本素质能力、科学锻炼能力、人体审美和体育欣赏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裁判能力、一般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救助能力、体育适应能力、创新训练能力、自学能力、体育社会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人体育综合才能的体现。

2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集中体现为对教师行为的规定与导向作用,贯穿于教学设计过程。包括教授、辅导、练习的组织与布置等各环节。

2.1 主体性教学原则

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育规律,倡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2 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面向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要针对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练中体验完成自己的目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3 创新教学原则

体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教法,注重学生思维多面性、灵活性、变通性、科学性的培养。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中心,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各种学习方法,启发、引导、发散学生思维,把过去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2.4 快乐教学原则

教师应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自身潜能,提高教材加工能力,努力挖掘教材的内涵,使体育教学在快乐形式的教学情境中,深入教学内容中,完成教学目标。

2.5 教学多样化原则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教学是一种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获得预期效果的引导性的操作程序,在这种程序的指导下,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要求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在改善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结构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实施方法

3.1 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高体育锻炼能力

兴趣作为体育锻炼的内驱力,与学生的体育需要密切相关,体育需要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直接的体育需要强调的是体育锻炼本身的吸引力,而间接的体育需要强调的则是体育锻炼的意义及效果。可见,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是培养他们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运用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学生对体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的教育。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途径有许多。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增设选项课,让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在实践中提高锻炼兴趣以及开设具有休闲、时尚特点的体育课是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关键。另外,让学生保持体育活动的经常性,让他们参加到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去,逐步稳定对某一活动的兴趣,以致加强成为锻炼身体的日常活动。

3.2 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掌握运动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实践目标对教与学起着导向、激励、诊断、调节和评价等作用。所以,教学目标确定是否科学,能否激发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是教学成效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点,围绕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和提问,做到难度适宜,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全面达标。

3.3 优化体育课程体系,改变教学形式和方法,激活体育课堂

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是非常重要,体育教学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了解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掌握体育运动发展变化规律。在优化的课程体系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主体和中心,教学中尽量将大量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应提供各种学习方法,启发、引导、发散学生思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殊兴趣爱好、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有选择和创新地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进度。要做好高校体育改革的创新工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放在首位,要把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追求。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掌握动作和锻炼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锻炼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

3.4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体育综合能力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中最重要的形式,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改提倡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启发式学习等,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掌握技术。同时,还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课堂外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多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成立体育俱乐部,为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提供高水平锻炼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

3.5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积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与运动氛围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生习氛围,良好的教学与运动氛围对提高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此时学生也会自觉的参与运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学生主动的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同时,以各体育单项为核心的学生锻炼小组出现,学生之间相互效仿、相互讨论、相互传授、相互纠错、相互交流心得,以此形成体育互学互帮的学生群,促进学生各方面体育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4 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做好体育工作的关键。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具有一支现代化、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4.1 体育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品德

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较高的思想觉悟,是人民教师必备的条件。体育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处处以身作则。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以及坚定的志向与毅力。

4.2 体育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体育教师应有较好的文化修养,精通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理论等学科知识。

4.3 体育教师应具有专业运动技术知识

体育教师应一专多能,应熟练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各项教材的技术和技能。具有体育教学能力和运动训练能力。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任务和对象的不同,运用精炼、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指导体育活动,做到会讲解、会示范、会组织、会保护与帮助。体育教师还应精通一、两个项目的运动训练工作,能够组织学校运动队训练,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训练方法以及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的方法。

4.4 体育教师应具有健美的体魄

健美的体魄包括健壮的体格和优美的姿态,这是体育教师进行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体育教师健壮、健美的体格,优美的姿态本身就是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鸥.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殷光.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学术论坛,2011,2.

[3]王勇.论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2(21).

[4]高丽.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教育战线.

作者简介:张琳,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艺术体育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