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行各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很全面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更为明确,具有鲜明的职业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高职学生一般年龄在十八九岁至二十一二岁,心理发展处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阶段。虽然高职学生普遍已达到公民法定年龄,说话和行事力求带有成人味道,但从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应对和心理承受力等方面来说,他们还只是“准成人”。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高职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获得了发展的春天。与此同时,生源饱和、就业压力问题也变得不容回避。加上高职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薄弱、知识缺乏系统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沉重。据统计,高职学校接受心理辅导的程度相比本科院校参差不齐,2.3%的高职学校能够或刚刚达到本科心理辅导的平均水平,11.2%的高职学校虽成立心理教研室或有心理选修课,但很多都是形同虚设,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1]

此时,体育教学的功能就凸显出来了。体育教学在使人社会化、规范化的过程中,对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结构有着重要的调节功能。它不仅能够向大家传递着体育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因此,利用体育教学改善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二、高职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点就是寓教于体,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与良好的作风。体育的竞技性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竞争精神,鼓励学生克服自身生理负荷和器械、环境等因素的困难,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志;体育运动要遵循严格的规则,对规则的遵守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纪律的品质;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群体性活动具有群体特征,在运动中学生可以加强人际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协作学习能力。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运动成绩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运动成绩好的学生有着较适宜的心理健康水平。”[2]可见,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是其他任何方法与手段不能代替和比拟的。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多地强调以基本技术的传授为中心,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缺乏系统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目标。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应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全面发展目标相统一。

1.高职体育教学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必须关注体育教学,加强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体育的喜欢程度,以及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扩大身体活动的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不喜欢所参与的活动,那么其在练习后感到满意、快乐或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显然是不可能的。[3]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竞技体育”的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以提升学生的运动健身素质、自觉健身习惯与心理健康水平为基本的目标。

2.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克服和调节不同心理问题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力求了解每位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心理状况和技术掌握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进行短跑测验时,对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或是身材矮小、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明确指出他们的技术掌握程度并不比其他同学差,是身体素质和先天条件的局限所造成的。鼓励他们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利用其它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失衡心理。针对部分易躁、易怒型学生,在体育活动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建议他们选择一些缓慢、持久的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慢跑、下棋、野外远足等,使他们在享受体育的过程中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完善个人性格,提升生命质量。

总之,高职体育老师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新观念,提高贯彻“健康第一、全民健身”指导思想的自觉性,考虑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外明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出适合21世纪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金军.体育教学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运动,2010,(4).

[2]赵鸿星.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研究版),2004,(8).

[3]季浏.身体括动与心理健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