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就业压力。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提上了亟需解决的日程。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从而使大学生尽快尽早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新就业观,正确释放就业压力,早日实现就业、择业、创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毕业生 就业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今年全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人,这也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就业保障问题,更是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面对目前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和不同性质单位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需求不平衡现象,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总体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1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目前,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快速推进的阶段,国民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随着党的十顺利召开,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是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明确任务的阶段。但是,伴随着大学生的就业,经济发展中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

1.1.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性因素。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选择范围大,就业机会更多,个人发展的空间就更大。反之,则就业选择就小,机会少,个人发展空间也会随之减小。

1.1.2 产业结构需要大力调整。经济是一国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需要更好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中国的经济发展应和实现多少大学生就业相配套。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GDP从2011年第四季度的9.2%退至2012一季度的8.2%,经二季度的7.6%再降至三季度的7.4%。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速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因为只要就业上来了,经济就不会衰退。中国是劳动出口国,支撑产业是制造业,我认为政府应该做适当的调整,加大对农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等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在严格考察后降低银行贷款利息等措施),他们能解决很多就业问题,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1.1.3 就业结构存在缺陷。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十年,中国的就业规模,随着大学生毕业数字的几何性增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仅2001年,全国就业总人数为73884万人,到2011年增至76420万人,年均增幅为6.2%,大体上与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持平。尽管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也随之有所调整,但是,从大学生就业的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水平日益提高,确实存在一定缺陷,这就是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结构。

1.2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民办大学在培养大学生时,与社会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距离偏差。除了基本的素质教育之外,企业单位在招聘时,还需要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在实际中,民办大学毕业生欠缺相关能力的培养就出现了个体差异。

1.2.1 诚信意识淡薄。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检验社会文明的标尺,是立身、立德、立业、立国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如果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则能带来便利,因而有的凭勤奋刻苦,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有的则靠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这对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1.2.2 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数量激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不少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不认真,缺少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动力,对专业理论不去深究,对所掌握的知识不能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难以形成知识系统,成就自我的创新意识。再加上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这对以后的就业、深造和自我创业都埋下了不少隐患。

1.2.3 自身定位偏颇。当代大学生年龄偏小,生理提前发育,心理成熟滞后。他们往往以自己不成熟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对就业的严峻形势又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发表议论和不满。再加上独生子女多,逆反和自尊心强烈,在处理人际关系、学业与爱情、深造与就业等现实问题上,往往因自身素质不高,定位偏颇,导致了就业观念的无序、易变。再加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希望“收入高、待遇好”,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定位也是严重影响就业的因素之一。

1.2.4 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民办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广泛撒网”,或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但却不善于“推销”自己,去针对自身的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来提高就业机率。在求职中,追求地位和实效。有的大学生举止不雅,不注意个人的外表形象;有的大学生性格孤僻,自制力差,不善与人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有的大学生娇生惯养,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不能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正是这些多方面因素,造成就业难度加大。

1.3 高校自身存在的误区

1.3.1 偏重科研。一般大学的教师都比较重视科研,而对学生的教学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末考试一锤定音。这也对提升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数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1.3.2 专业缺陷。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比较多样化、灵活的跟随市场的导向,来设置容易就业的热门专业,但是却造成了“门门精通,门门稀松”的这样一个尴尬局面,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狭窄;专业设置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1.3.3 结构失衡。民办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设置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各民办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缺乏等原因,“重文轻理”严重,加上急功近利,不少民办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除结构因素和认知因素外,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暴露了在教育体制、就业制度、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

2 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2.1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毕业生应该增强就业信心,切实提高自我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等正确择业观。

2.2 加强社会实践 加强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加工作经验。

2.3 就业定位正确 在就业时,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国家、社会的需要,就业定位要准,不能好高骛远,错失良机。

2.4 借助各种渠道 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借助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掌握就业信息,把握好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2.5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先跨过就业这道坎,合理确定创业预期目标,勇于创业,利用自己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自主创业,创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作为高等教育的民办大学同样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一方面应广开门路,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就业需要设置专业。在传授技能方面,给大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另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可在税收、贷款、自谋职业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农村,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综上所述,毕业生拥有就业的权利,同时也有为国家贡献才能的义务。当代大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不断地增强经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观念转变天地宽,大学生就业难矛盾也一定会逐渐缓和,最终,民办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会闯过就业这个难关,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陆学艺,李培林.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80页.

[2]刘军,陈兰.当前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数量、结构与特点[J].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7月26日.

[3]雷彬,张晓强.形势与政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1页.

[4]廖怀高.形势与政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3-74页.

[5]雷彬,张晓强.形势与政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3-44页.

作者简介:康劭洋(1977-),男,陕西咸阳人,助教,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