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发挥的实现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发挥的实现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校的学科设置中,哲学社会科学一直被视为传统学科,是宣传新的指导思想的前沿阵地,尤其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合适的平台,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在我国的综合类大学中,几乎都设置了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创新性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本文阐明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实现育人功能,以期提高高校哲学教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哲学 社会科学 育人 创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C-0021-01

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既相互吸收,又相互排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坚守原则和价值观的导向,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不能忽视哲学社会科学在高校教书育人中的作用。这是新时期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需要。

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它在高校教书育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文学科主要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即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及其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它们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大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的培育和人文关怀。而社会学科更多地是研究客观的人类社会而外在于具体的个人及其主观世界,它们对大学生的社会历史观尤其是政治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体现在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和行为规范上。前者常用意义分析和解释学方法研究微观领域的精神文化现象,涵盖学科包括文、史、哲及其衍生出来的美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后者则侧重于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其涵盖学科主要有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可见,哲学社会科学基本上涵盖了高校教书育人的关键领域,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实现途径

作为一所高校,一定要重点关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分析以及有关项目的实施,改善与哲学有关的教书育人的工作。

第一,跟上时代的步伐,始终运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对与哲学有关的专业教育进行指导。如今,人们的思想多元化、价值取向差异化,许多在校大学生有着大量的疑惑。这就需要任课老师以当前出现的情况为基础给同学们答疑解惑,在讲解相关知识的环节中需要做到因人而异。需要在大一的时候设立政治经济学概论这门课程,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紧接着设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门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石,主要参照当代的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体系以及经济创新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对2008年发生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之后,从事经济学课程的老师需要充分了解国内以及国外对于全新的自由主义经济的研究,认识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在上课时利用较多的、能够反映客观性的实例向同学们证明:马克思主义中与经济有关的知识对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言依然还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想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分析依然要参照马克思主义中与经济有关的知识,并且需要融合中国的特性不断创造,将其完全中国化。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们摒弃一味效仿西方经济学,对于当前出现的“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来评判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系统的利弊、利用中国在进行经济建设环节存在的部分问题以及困难来批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代已经脱离了”等完全不对的思想做必要的疏导,带领学生们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在现挥的作用,使得他们不但能够取得比较专业的理论,还可以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解。

第二,将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将哲学社会科学和个人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的特征全部表现出来,在带领学生增强社会实践以及表现对学生的人文关爱中充分实现教书育人作用,在推动个人与社会的整体发展上面具有非凡的意义。学校必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育,紧紧围绕着培养具备“博学、博雅、博爱”等品质的综合性人才这个中心目的,以哲学社会科学共同教育为重点,增强对同学们人文情怀培养,能够促进利用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生的要求最终实现。学校还应该利用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点进行实践:对“三农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进社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对西部偏远地区的教育进行支援以及百名教师利用假期的时间进行家访等,尽可能加强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弘扬乐于奉献的精神,尽最大的努力培育出能够为基层服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倬.充分发挥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德育功能[J].高校理论战线,2011,(10).

[2]顾钰民.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3]袁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心理学途径[D].西南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