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生物是一门观察、实验、猜想、模拟、探索等实践部分比其他科学多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关注学校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把知识技能的传授跟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有一定生物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生物知识,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重现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

关键词:直接经验 ;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

新的时代精神极力反对“非人性”的课程 ①,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关注学校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把知识技能的传授跟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妙,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①。

“实践能力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就学生而言,总是在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以一定的职业作为归宿,因此学生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技能或是道德,就会在今后的职业中发挥作用,因此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非常重要。“重新确立直接经验的价值,构建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互促进的关系”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尽可能多的经历,有尽可能多的体验,有尽可能多的“会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能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生活中有语、数、外、,同样有理、化、生,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③,这里的“问题解决”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促使他们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其答案也可能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即开放式的。生物是一门观察、实验、猜想、模拟、探索等实践部分比其他科学多的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有一定生物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生物知识,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重现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

一、用生物科学的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新课程标准强调真实生活的课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并且能指导生活。如:关注我国的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一现实问题,就要明确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知道人对生物圈的影响,还要清楚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系统的实例,认识高温效应、废电池污染、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环境问题都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认识眼的结构时,要联系日常生活中看书、写字的姿势,以及用眼的持续时间,并能分析造成近视的原因,做到合理用眼,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知道男女有“别 ”的具体差异,从外形的差异、性格差异、体质差异到生殖系统的差异,逐步落实到染色体的差异,用生物学的观点“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遗传和变异的观点解释优生优育这项国家政策。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用淀粉水在白纸上写字后看不出来,而用碘酒擦后便显现出来了,是什么原因产生了如此奇妙的变化?土豆块扔到水中会沉,而往水中加盐一定量时会惊奇地发现土豆浮了上来,是怎么回事呢?老师可以引入小科技知识、故事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参加实践,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兴趣,又让他们参加了劳动实践,从现实生活中引入生物知识,使生物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进入生物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好生物学的愿望。

二、挖掘潜在的生物教学资源

现行教材在编写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一些抽象的生物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的“生活中的生物”的学习材料与环境。因此,教师要在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生物”;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如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是生物圈中的人,主要内容是: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要通过循环、呼吸、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在各章节中我认为潜在的资源就是“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和“健康地生活”,找准切入点之后,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到合理膳食、科学用脑、积极锻炼身体、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健康地生活”融入到生物教学中,实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体现了生物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的系统的理解,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生物的存在,获得用生物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生物问题,在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

三、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物学习过程是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的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如“生物与环境”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捕捉蚯蚓、蚂蚁,在实验室创设的条件下研究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要强调不要弄伤这些小动物,做完探究后要把小动物放回他们的“家”;结合书上的有关图片、资料分析、课外阅读以及甘孜州的地形、气候分析温度、水分、空气、光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生物课堂,如:为什么不能大量捕杀青蛙?为什么要保护各种野生动物?为什么要把做实验内的小动物放回“家”?为什么我们这儿不种植小麦、水稻,只在一些地方种植青稞?为什么我们这儿没有可以上市的水果?为什么我们的皮肤会比成都平原的黑、甚至会出现歌曲里唱的独特的“高原红”?同学们展开讨论、查阅资料,逐渐引出生物的适应性、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知识,最后还能通过实例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一问题;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生物知识确实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感觉到生物就在我们身边,学了即可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生物本身的魅力,感觉到生物科学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