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狄更斯的绅士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狄更斯的绅士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维多利亚时期传统在道德领域的反映,具体地体现为, “维多利亚主义”的人生观,或被称为“绅士风度”。那个时代的人们在行为上以此为标准向上流社会看齐。因此,任何有教养的维多利亚人都对人生持一种认真的态度。“绅士风度”是19 世纪中期英国开始的一场价值取向的较量,它以中产阶级占上风而始,经过长期的冲突和对立后,以向贵族精神融合而告终,融合后的“绅士风度”成为英国各阶层普遍认同的独特行为标准。它具有积极的一面,如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气概等。但其消极之处也显而易见。首先,它偏于保守,过于传统,任何革新都要到传统中寻找根据;其次,“绅士风度”导致人们对“高雅”的追求,文学、艺术、诗歌等被看做上等人必备的素质,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等都要以矫揉造作的“高雅”之标准来衡量,从而使不少人附庸风雅。最后,它导致了人们厌恶竞争、不思进取的心理,腐朽堕落、偷闲懒散的“绅士风度”替代了中产阶级原先奋发图强的竞争精神。维多利亚后期英国工业走向相对衰落,不能不说与这种“绅士风度”无关。随着英国经济和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完成,整个民族不约而同地向上流社会看齐,并最终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和社会风尚。

一、绅士概念的探源

英语中的gentleman(绅士)一词最初是从法语的gentilhomme(贵族绅士)派生而来的,它由两部分组成,gentil 表示有身份的人,后来意思转变为讨人喜欢,富有魅力;Homme意为人。《韦伯斯特新世界英语词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态度谦虚、有礼貌,受过良好教育的、有良好的社会地位且生活宽裕的男子。在中世纪的时候,绅士是与贵族家庭出身相联系的。绅士在英国历史上曾经专门指称缙绅,主要指拥有土地的,有佩戴盾形纹章资格的非贵族,他们在等级社会中的地位仅次于贵族,处在男爵和爵士之下、自由民之上的位置。然而据肖忠群先生在“绅士德性论”一文中认为,在英国,很早以前就开始孕育出单凭出身是不能成为绅士的观念,对凭借出身享受特权的阶级层已经开始萌生出憎恨的思想。从16世纪起,绅士的身份开始对军官和议员、英国国教的牧师、律师、伦敦的内科医生和牛津或剑桥的学者等这样一些群体开放。缙绅和贵族一样是有财产而不需要自食其力的人。16世纪后绅士包括有职业但是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语义更为宽泛的绅士统指出身高贵并且有教养的人。并非所有的绅士都是贵族,但所有的贵族都是绅士。绅士概念强调的首要资格是出身身份,但是还要求附属于这种身份的诸如温柔、善良、文雅等品性。出身名门的重要性在于高贵的出身和优秀的教育更可能培养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这种含义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是很稳定的。绅士一词的历史表明它是一个植根于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身份概念。

绅士概念在维多利亚时期,尤其在1840―1880年期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虽然它仍然标明某种身份,但是原有的道德教养内容被加强了,变得更注重它的道德内涵而不是身份内涵。她最终使英国成为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维多利亚女王本人也因其高雅的个人修养而享誉欧洲大陆。维多利亚时代被后人称为文雅社会。这位英国女王的行为对以后英国的中产阶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成为他们相继模仿的最高标准。Gent1eman, Gent1e1ady 等词即来源于这一时期。维多利亚时期也就是英国绅士风度最终形成及完善时期。维多利亚小说的中产阶级对于绅士问题非常热衷,都希望成为绅士。甚至就连下层社会的工人和小市民都强烈地渴望跻身于绅士行列。其实,无论是英国历史上的绅士概念还是维多利亚的绅士概念,其根源从来都是一种身份概念。支撑这个概念的是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制度。强调社会身份――强调社会身份的尊贵――就是强调等级秩序。身为伯爵的罗素在20世纪说,“绅士的概念是贵族为了管理中产阶级而发明的”。

二、狄更斯笔下的绅士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海外殖民与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到处都显示出社会生活丰富的多样性,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空前繁荣,一方面则是广大人民的极端贫困。从小生活在雾都,曾在贫穷中挣扎的狄更斯一方面显示了对底层人民的无限同情,另一方面也被上流社会的绅士气派和生活所吸引,并且从小就开始努力跻身于这个阶层。上流社会的各种社交场合奉行循规蹈矩、彬彬有礼、谦恭礼让的生活风尚对他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在《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主人公匹普由一个平民上升到绅士的经历阐述了自己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绅士的观点。十九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非常大。在十九世纪以前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对社会阶层的划分相当严格,一般禁止人们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但是正是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的兴起与发展壮大为普通人向上层社会尤其是中产阶级攀升提供了许多机会。新兴的中产阶级急于摆脱工商业者过去在封建等级秩序中的谦卑地位,而贵族正需要把他们纳入现存的秩序中。维多利亚的绅士概念的贵族意识表现,工商业中产阶级一方面热情拥抱绅士的身份,另一方面极力在自己和劳动阶级之间划出一条鸿沟。绅士概念所具有的道德内容其实是封建贵族观念的遗产。在描述匹普寻找自我身份的同时,狄更斯探讨了当时欧洲人们在绅士崇拜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作为主人公的匹普必须在是否迎合社会风尚和是否塑造完美的人格方面做出抉择,也就是如何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这种选择会决定他的生活目标、生活方式和最重的命运。

三、匹普的绅士经历

1、匹普绅士崇拜的萌生

在小说开始,匹普就表现出向更高的社会阶层攀升的强烈愿望。匹普在沙堤斯庄园见到了美丽高傲的艾丝黛拉小姐之后,他发现自己原来过的竟是“下等人的苦日子”,他觉得自惭形秽,生活开始失去往日的宁静。他变了,一心期望成为上流社会的绅士,好与艾丝黛拉相配。他开始浮躁、虚荣。同时,“工业革命为像匹普这样的男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果经济允许,他们愿意进入与他们的父辈们所从事的完全不同的商业领域”。尽管匹普对乔又敬又爱,但是他很快意识到乔并不是那种他向往的人。他对乔的这种尊敬与爱戴的热情在他参观了哈维沙姆小姐的大房子以后大打折扣。从初次见面开始一直到最后,由于匹普没有社会地位,所以埃斯特拉对匹普一直是不接受甚至鄙视。后来,匹普发现“Her contempt was so strong, that it became infectious, and I caught it ”匹普对自己卑微的社会地位和出身感到非常厌恶,他也憎恨乔的默默无闻表示憎恨。作家在这里批评了当时的社会阶级概念――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和好坏是通过他的社会地位而不是他的道德层次与人格魅力。也正是这种错误的社会观念,使得匹普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哈维沙姆和埃斯特拉对他的评价,认为他自己没有任何价值。于是,他想要成为一名绅士的愿望便愈加强烈。

2、匹普的绅士经历

恰在此时,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愿资助他到伦敦接受上等教育。匹普的虚荣心进一步膨胀。“次日清晨,我已经是一个不同的人,我的人生远景也已改变。”少年的自负使匹普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势,在乔和毕蒂面前也表现得很势利。这笔财产给了匹普一个去伦敦接受绅士教育和训练从而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而匹普自己也确实沉浸在将要进入上流社会的幸福的梦幻之中。在伦敦,匹普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浮华、虚荣使他傲慢、自私。在这个时期,他待人的态度一直都是傲慢自负、冷漠无情。一旦匹普获得了上层社会的尊贵,他与乔的那种纯洁的感情纽带便被割断了。匹普抛弃了乔,热情拥抱了上层社会的势利。当乔满心欢喜地从乡下赶到伦敦看望交了好运的小匹普时,匹普却在想:“我们两人的地位如此不一致,如果利用金钱的力量可使他不来,我宁愿付给他钱。”此时,面对乔的已不再是从前的匹普,可怜的乔对于匹普冷淡的“礼貌”简直手足无措,他很难堪,因为找不到“一处合适的地方放他的帽子”。他先把帽子放在地板上,觉得不合适,又小心翼翼地放在壁炉上,它却几次滑了下来,这使匹普恼火,而乔则很窘迫。这顶帽子成了匹普与乔之间鸿沟的象征,诉说着乔的忠诚与匹普的背叛。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匹普已不再觉得他们像以前那样亲密了。在伦敦的教育似乎也就是学习如何在言行举止方面表现得像个绅士,而并没有从内心深处加以改造。每天,匹普所做的事情无非是参加各种宴会、选择各式的衣服、拜访一些虚伪的“朋友” ,或者做一些无聊的事情。人与人之间非常虚伪,毫无真实的感情而言。

3、匹普的自省

在这一阶段,虽然匹普突然从一个普通人一跃成为上等人,但他越来越不快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已开始有所反省。“由于对乔的所作所为,我长期地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对于毕蒂,我也感到良心上有愧。”匹普道德上的堕落只是暂时迷失了本性。他挥金如土,债台高筑。然而,他对豪华生活方式的迷恋并未达到不肯慷慨助人的地步,他仍无私地暗中帮助朋友赫伯特开店经商。可以说,他没有丢弃本质上的善良。当他的资助人最终出现后,匹普吃惊地认出这个人就是他帮助过的那个逃犯。但是最让匹普无法接受的事实是郝薇香小姐根本无意把艾斯黛拉许配给他。这成为已长大成人的匹普成熟的重要里程碑。开始时,匹普表现出对这个事实的无限失望,同时对这个逃犯的厌恶。他的绅士梦虽然破灭了,但是,逐渐地童年时代他的那种善良的天性被唤醒了。

四、理想绅士的诞生

经历了童年时期的不幸,少年时代的幻想,青年时代的悲欢离合,匹普彻底认识了这个世界,感悟了人生的意义和真谛。马格韦契死后,匹普大病了一场。这仿佛是匹普在由一个虚假绅士向一个真正绅士过度中,身心必须经历的一次磨难。在乔照顾他期间,他身上的那些虚伪、骄傲、鲁莽、虚荣等一切坏习气全部被乔的忠诚与纯洁涤荡得干干净净。他欣然接受、真心祝福了乔和比迪的婚事,这一事实最终证明了匹普的真正成熟。最后,他决定主动出发去创造自己的理想生活,而不是等着别人为他造就。十一年后,匹普回到英格兰。此时,他已经学会了努力工作,并对自己在商行里的简朴生活感到很满足。“我努力工作只是为了生活,所以――是的,我生活得不坏。”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描述过一个真正的绅士应该是什么样子:“无论身处顺境、逆境,一个宽宏大量的人总是追求行事适度。他不期望人们的欢呼喝彩,也不允许别人对他嘲弄贬低;成功的时候不会得意忘形,遭受了失败也不回愁眉苦脸。他不会去做无谓的冒险,也不会随随便便谈论自己或别人;他不会在意别人的毁誉,也不会对别人求全责备。”从这些精彩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一个真正的绅士应该行为正直、表里如一、做事公道、意志坚强。对于那些相比自己处于弱势的人应该以一种宽厚仁爱的态度待之,他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功就洋洋得意,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绅士的行为举止这些外表现象只是作为绅士的外在品质,而内在的道德涵养才是最重要的。那么,经历过种种虚荣、堕落与挫折之后的匹普才真正具备了西方传统中典型的绅士所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现在的他不但在外表上具备一个绅士的特点,而且心灵在经过生活的涤荡之后变得更加成熟,完全符合一个传统意义上绅士的标准。首先,当匹普最终发现自己的资助人是一名逃犯后,他并没有彻底绝望,相反,对于那个可怜的人他心里充满了同情,于是设法帮助他逃离危险;后来计划失败后,他用自己的爱心安慰了一个苦难的灵魂;重回故地,人们对他优越地位的丧失议论纷纷时,他能坦然接受这种巨大反差带来的冲击;在他得知乔和比迪的婚事时,他并没有显现出嫉妒,而是真心祝福他们俩幸福;在自己梦幻般的远大前程彻底破灭之后,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毅然决定到外面的现实世界中去重新铸就自己新的事业和梦想。最终,他彻底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生活的强者,一个真正的绅士。

总之,在《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狄更斯向我们展示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绅士阶层的各个层面。通过主人公匹普的经历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绅士传统的新变化,即绅士资格不再与人的出身紧密挂钩,这就是为什么马格韦契可以用自己的钱使匹普进入伦敦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狄更斯也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中所谓的绅士们的虚伪和奢侈糜烂的生活;但最重要的是,通过匹普的情感、品质的变化向我们推出了狄更斯心目中理想绅士的典范,也即像经历过磨难最终成熟的匹普一样。乔一开始就具备这些优秀的内在人格品质,但是他的举止没有达到绅士的要求。而大难后的匹普却具备了一名真正绅士外在的和内在的双重品质。

李世荣 :延安大学外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