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静物有声”的感悟在于情感体验(湘美版九年级上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静物有声”的感悟在于情感体验(湘美版九年级上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静物画入手,阐述静物画如何做到“静中有声”,从学生的求知欲引申到更深层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一幅画作的欣赏能力、评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能体会画家通过静物画表达的情感,即透过表象看本质。学生通过赏析作品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静物画的创作过程,理解画家通过造型要素的处理,有意义的传达画家在画面中的情感,从而赋予作品以某种意义。

【关键词】静物画;赏析;静物有声;情感体验

一、 了解静物画及静物画有关的内容

“静物有声”是以静物画为授课对象,是根据 “造型?表现”和“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有关的内容。当多媒体展示用不同描绘手段的静物画时,学生很快就了解水彩、水粉、油画、素描是通常描绘静物画的手段。而且静物画还成为了近现代画家练习技巧和美术教学的一种手段,因为它的描绘对象是日常生活中静止的物体,便以培养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问及静物画的历史,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非常有必要说一说静物画的历史:它成为独立的绘画样式是从16世纪开始的,17世纪时在北欧渐趋普遍。在16世纪前它是宗教画或肖像画背景上的点缀,而且早期的静物画常常有它的宗教寓意和象征意义:如画面包、酒、水等寓意耶稣受难,花卉、水果、蔬菜这些时令性的静物象征四季更迭,计时用得水漏、沙漏、蜡烛等象征时间的流逝。这说明画家所创造的内容及其形式,都与人类的情感有联系。

二、通过赏析感悟静物画的“静中有声”

为什么静物画被命名“静物有声”?画面中倾诉了画家怎样的情感?这要从单纯的美术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其实,审美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脱离了审美情感,也就无所谓艺术了,这就是我们在进行艺术鉴赏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艺术家倾注于画面的情感。所以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当然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例1:《冠军的象征》

这画没有华丽的色彩,只有在光影下呈现黑白效果。破败的排球挤满画面却取名《冠军的象征》,你能理解吗?这些排球和冠军有怎样的联系?感悟静物画要从画家独特的表现视角去赏析。画家以饱满的构图,细腻的刻画了那些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排球,叙述了中国女排冠军之路的艰辛,有艰苦卓越、进取向上的寓意。这满眼的排球构图让我们感受到了运动员在排球场上挥洒汗水艰苦锻炼的场景,似乎听到了运动员的来回奔跑声和不断的拍打、传递排球的声音,为了争夺冠军,女排们在训练场上相互激励,,也不知经过多少次跌打滚爬,一个个排球就这样光荣的完成了它的使命后静静地躺在某一个角落。这是对“静中有声”最好的诠释,我想这就是画家的心灵和情感的交响。通过欣赏评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感悟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也了解了静物画为何被命名为“静物有声”。

例2:《高更的椅子》

在教科书中,凡高的油画《高更的椅子》画旁有这样一段话“为想念高更所画。此时,凡高病重。没有影子的烛光,给人一种脱离现实的感觉。表现了画家担心自己再也见不到友人。”书中的这句话是笼统的,高更是谁?凡高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担心见不到友人?学生有太多的疑问想要去探究,要是不解开这些疑团,如何满足的了学生的好奇心,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内容补充完整,因为它如谜底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首先了解画家的作画背景,才能让学生感悟更深,这是查阅后的结果:高更和凡高是同一时期的两位画家,他们同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城市里合租了一个画室。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抛出问题凡高是怎样一个人?凡高割耳自残后的自画像,引出了凡高的健康问题。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当凡高病发作之时,迷乱中拿起一把剃须刀追赶室友高更,高更因此离开了凡高。凡高事后想念他的友人,而只有凡高所画的《高更的椅子》作陪。而作此画的背景,那时凡高对艺术有异乎寻常的狂热。但他是孤独的,一个人离群索居,没有人肯光顾他的画室,他的画一幅也没有被卖出。现实的落魄并没有改变梵高如婴孩般坦诚的心,他渴望得到志同道合画家的友谊。这时,高更来了。激动的梵高创作了这幅《高更的椅子》,其实凡高的作品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随着谜底的揭开,学生才恍然大悟书中的这段话。再当学生欣赏这幅画时,学生已能体会画家倾注的情感,传达了病中的画家忧郁悲凉和思念友人的心情。书中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探究。此时简单画面却不再简单,它记录了画家与好友高更那段一起作画的日子,而不是高更走后睹物思人的寂寞、孤独的日子。欣赏静物画要结合作画的背景,画面鲜活起来,学生就能感同身受,鉴赏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三、“静物有声”的感悟在于情感体验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能够自主的去感悟画面,并能很好的理解画家在画中的情感表达,“静物有声”的教学是将欣赏、思考、评述…… 有机的融为一体,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如在《天伦之乐》学习中,学生能借鉴了这样的方法,来欣赏评析作品的内容。这是学生的感悟,我把它记录了下来:虽然画面中似乎只有一些零乱的小物品,但能表现祖孙同堂的幸福生活。仿佛一个真实的场景的再现,在一个有浓浓暖意的日子里,爷爷手中拿着烟,嘴里吐着烟卷,整个身子惬意的坐在这把老椅上,眯缝的眼睛里盛满笑意,正乐滋滋的看着带着虎头帽的孙子在跟前边玩耍着布老虎边牙牙学语,画面真是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而且根据画家提供的小物件,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大的发挥,在学生通过想象力展开画卷的同时,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与关注生活的意识,还把发散性思维推向了一个极致。有个学生的观察角度非常的独特,认为画中体现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可能是北方的爷孙俩,原来他的依据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虎头帽,使学生的联想力得到了提升。通过这些小物件学生展开联想来提升情感体验的实效性,体验到了画家对画面的情感的投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学生的聪敏和才智一定可以得到发挥。最终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画家的情感倾注一定能相互交融。我想: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触动学生的心灵并一起引发共鸣。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合理的进行教学成了教学的切入点,在“静物有声”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引导,它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和感悟,去更全面的了解美术的独特魅力。学生在感知画面的时候,也丰富了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国书法家网 高更的椅子作者:郑永斌

[2]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

作者简介:

姚君平,女,(1976.2-),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美术教育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