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本期主题:自然农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本期主题:自然农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景:自然农法(Natural Farming)又叫自然农耕,是国际上有机农业体系之一。由日本人冈田茂吉(Mokich Okada)于1935年开始提倡。即依循大自然法则的农业生产方式,以维护土壤生机的土壤培育为基础,绝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以及任何有残害土壤的添加物。没有任何方法,任自然生化,取自然生长之物,以养性命。在当下的媒体报道中,大多数将自然农法浪漫化,然而往往不提及自然农法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利润,维持健康的农业生产运转。

编者:从思想资源上来说,自然农法可以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找到渊源。上古原典《道德经》即有人法地,地法天的说法,延伸出农法自然的理论路向。在最广为人知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中,这种自然农法的表述更为具体。但进入近代以来,由于在农业上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大量的需求,化学农业以极为迅捷的步伐将传统农业覆盖。自然农法的思想几乎成为历史回忆。然而当化学农业严重危害人类环境,人们又开始了对自然农法的思考:健康的土地,生产健康的食物,孕育健康的人。

胡晓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自然农法对建立现代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自然农法蕴含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它试图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模式;它批判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机械化、化学化、工业化、集约化和单一经营的弊端;它的建立在生态哲学思想下的节约生物资源的农业技术模式,为建构新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提供了一个翔实的实验案例。

自然农法思想批判了现代常规农业技术的弊端,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模式,实践了节约生物资源的农业技术模式,为循环农业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验案例。

“自然农法不是放任农法,而是高度利用生物系统的农法”,其思想是对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现代农业的一种否定,但又不是完全回到传统农业上去,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即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传统农业技术中的有利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农业技术体系。应该说自然农法的技术思想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对建立现代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具有指导意义,它折射出现代文明的缺陷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也促使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思考。

侯光炯(中国著名土壤学家):自然农法产生优势经济效益――水田自然免耕技术的具体实践

我国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教授根据处女地湿润、肥沃的自然规律,又根据“水是水稻的命根子,又是水稻的病根子”自然规律,采取了起垄后连续免耕半旱式种稻的方法,使水稻根系处在湿润状态的毛管水控制之下,扩大了受光通气面积,有力地改造了我国南方稻区的低产烂泥田(缺氧)、冷浸田(温度低)、超肥田(易倒伏),使产量成倍增加。在垄背上免耕播种小麦获得丰收。

免耕稻田的杂草种子落在地表,一遇水,大有爆发之势,这时用化学除草剂,能将杂草减少到极少数量。但化学除草剂成本较高,施用方法各异,技术性较强,不易掌握,不管施用何种除草剂对稻苗还是有药害,表现在生长受抑制,或生育期延长,或产量低。

后在古书《岭表录异》中得到启示,进行了免种稻田养草鱼试验,发现每亩放养三寸长的草鱼,在稻田有草时,草鱼不食稻苗,但水生杂草食尽后,就要将草鱼转移到别的有草田里,否则它们饥不择食,也会伤害稻苗的。草鱼是万能“除草器”,它们整天在找草吃,比人工除草还干净,鱼粪肥田,鱼肉卖钱,一举数得。在垄沟内养鱼,养红萍,取得了“万斤萍、千斤稻、百斤鱼”的优势经济效益。

汪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自然农法并非一种模式,应该因地制宜多样化

早在宋期就有吴怿发现“地久耕则耗”的自然规律,主张搞一季免耕,即在水稻收割前将豆类(拖泥豆)、禾谷类(高粱)从稻苗上撒到田里,此法一直流传至今。还有甘肃、兰州的沙田西瓜,将地里铺上一层沙卵石,使杂草无法生长,雨水能渗下去,种瓜时将沙卵石刨开,将西瓜种播在土中。西瓜行距大,所以刨沙卵石不太费事。据说沙田种瓜免耕时间很长,几代人都在这块地上种瓜,兰州沙田西瓜全国闻名,又大又甜。这都是我国顺乎自然规律办事,不进行土壤翻耕,从事农业生产的一些范例。

当福冈先生的自然农法介绍到我国,有些地方又有新的发现,虽然原理一样,但运用方法却非一种模式。开始是重复福冈先生的方法,如在湖南用三叶草混播小麦,但三叶草生长不旺,压不住杂草,到夏季就死亡了。后改用紫云英、苕子、黄花苜等豆科植物,它们在湖南是优势植物能很快覆盖地面,压制其他杂草,虽然到夏季它们也会死亡,却留下了种子,属正常死亡。这正说明自然农法并非一种模式,应该因地制宜多样化。只要是不违背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与自然协作,都应该属于自然农法的一种模式,如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等均属于自然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