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中职学校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中职学校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提问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在课堂上提问后,经常会出现无人应答、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无法实现师生双边互动。本文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及生物学科的特点,从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方式、问题对象及合理的课堂评价等方面思考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可行途径,力求通过实施课堂有效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打造优质生物课堂。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生物课堂 有效提问 课堂评价

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的一系列经典实验给我们的教学以很大的启发。生物学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环节。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困难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答非所问、乱扯一通,要么沉默不语、无人应答。结果,提问仿佛成了修辞里的设问句,老师于万般无奈下只能自问自答。这样几次三番后,教师也没有了提问的兴致,学生的发展更无从谈起。如何提问取得实效,发展学生的思维,打造优质课堂,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

1.问题是否有效,关键在教师。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是课堂提问行为的执行者,应该重视课堂提问,认识到提问是保证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的重要条件,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动因。一节没有提问的课,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唱念做打再精彩也没有意义。那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毫无章法的提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在浪费师生双方宝贵的学习时间。在笔者自编的校本课程《中国的生态农业》中,充分引用生态工程的有关原理用于中国生态农业的讲解。对于这部分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如何让中职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相应的生物学观点?笔者让学生朗读杨朔的《荔枝蜜》这篇文章,在优美的意境下领略传统生态农业的魅力。列举本地荔枝蜜生产季节出现的农药污染、蜂蜜掺假等事件,强烈的反差引发学生诸多思考,继而提出“中国的生态农业发展要注意哪些事项?”这样一个拓展性问题。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科学的生物学观点。有效的提问出现在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而展开。它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展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组教材的能力;能提示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方向,把精力放在教师指定的现象、理念、概念的学习上;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实现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行为。

2.正视学生的实际,提问为了学生。

在中职学校教师们常常会谈论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认为中职学生学习很难有所长进。上课的时候,听课的同学没有几个,“低头族”倒是不少。常常一节课上下来,学生如坠五里雾里、不知所云。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不愿意精心设置提问,随便抛出几个问题便了事。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没有了问的学,学生成了储物罐,只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习更差。教育是神圣的事业,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放弃学生就等于放弃了作为教师的业务。教材中关于克隆人的研究及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这部分知识,笔者经过深思熟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克隆人的研究你有何理解?”“转基因生物及相关食品已广泛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日益注重食品安全的今天,你有何个人见解?”这些是拓展性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要带着这两个问题预习课文,分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真理越辩越明,学生在辩论中要实现相关生物学知识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基础,带着更高的教学智慧,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地训练学生,相信我们通过努力定会收获丰收的喜悦。

二、提问注意目的,使用合适的问题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要启发学生思维还是传授系统的知识,都要使用提问的方式。提问本身是否妥当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好的提问方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完美互动,架起了学生与文本的桥梁。

1.适机选用的问题表述方式。

对本校教研周活动中教师在观摩课上的提问方式进行统计整理,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提问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提问。问题表述方式要对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有一个客观合理的定位。我们面对的是对抽象理论知识直接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学不是为了应对高考,因此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做出权衡,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生物学观点,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实验探究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常用的问句表达方式应以“如何、怎样”、“因何或为什么”为主,关注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及有关生物学问题的思考。例如对自然状态下培养的水仙与用多效唑矮化处理后的水仙的根、叶、花进行对比,说明多效唑对水仙矮化作用明显。“如何设计实验测定使水仙达到最佳矮壮效果的多效唑适宜浓度呢?”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相关实验。“为什么多效唑浓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呢?”引发学生对具体实验现象的思考,原来浓度太高会造成“哑花”现象,浓度太低导致矮化效果不明显。问题力求少而精,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能起到明确的引导作用。

2.尽量避免的问题表达方式。

恰当的提问固然事半功倍,不恰当的提问必然带来消极影响。它可能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不问就不思考;促使学生误解用意,漫无边际乱谈;让学生产生抵抗心理,面对提问十分厌恶。

教学过程中,笔者建议尽可能避免以下几种问题方式,列表如下:

例如“这个实验步骤怎么能这样设计呢?”“要准备几组实验呢?为什么要选用这种实验材料?你们认为最适温度是多少呢?”“你既然认为这样设计不合理,为什么还继续做呢?”……诸如此类不恰当的提问方式,问不如不问,对创造优质课堂毫无裨益。教师应通过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体会是否一定要问,如果确实要问,又该用什么样的提问方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这问题都是我们要思考的。

三、立足学生基础,提问体现因人而异

课堂提问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还应因人设问。中职学校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很聪明的。只是,他们大多不把学习当一回事,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才总是原地踏步。有些则是名副其实的学困生,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也学不了,索性就不学了。如果你对他们一视同仁,只会顾此失彼,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设置能力要求不同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对于植物脱落酸的生理作用的讲解,如果按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学生最多就是走马观花,达不到教学目的。笔者设置“秋风为何能扫落叶,晒干的树枝叶子为何不容易被拽下来?”针对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的问题,题干内容对比强烈,又是常见实例,低门槛地学习脱落酸的生理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简易鉴别带干叶的扦插枝条是否已成活?”这个对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答案各种各样,有些学生说“把枝条看一看是否长根!”“削开树皮看一下会不会绿!”但很快就在同学们的争议中被否定。“轻拨一下干叶片看是否会脱落!”“看树皮是否皱皮脱水,干叶片是不是要用劲才能扯下!”真理浮出水面,学生轻松理解了课本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四、依托课堂评价,提问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相应的回答,教师应给予合理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够踊跃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已经很不容易,不必过于追究答案的正确及完整性,鼓励性、引导性的课堂评价尤为重要。就以前面刚提过的关于“鉴别扦插枝条是否成活”的问题来说,部分学生所给出的“拔苗”或“削皮”等答案真的错了吗?未必。只不过不是最简易实用的,因为这些做法影响了幼苗的生长。正如有同学说:“你把刚长根的苗,不是在破坏苗木吗?”“看有没有根确实也行,但试想,让你去苗圃测定扦插苗的成活率,可不能一株一株看啊!”笔者紧接着说。在争论、评价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纠正错误的同时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探究最佳结果,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笔者认为恰到好处的评价是对课堂提问的升华,有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切实体现课堂提问是为了学生发展这一目的。

总之,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学情设置提问,依托合理的课堂评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的提问必须有助于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必须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这是关键,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提问必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优质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柳斌主编.学校心理教育全书(上、下).人民日报出版社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6,第1版:148-153.

[2]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7,第1版:12-13,97-99.

[3]朱正威,赵占良主编.生物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第2版:1-7.

[4]朱正威,赵占良主编.生物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第2版:34,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