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师者俞敏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俞敏洪,江苏江阴人,1962年P0月出生,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93年创办新东方语言学校,是著名的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被媒体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二十五位企业家之一,曾获“最值得尊敬的教育人物”等荣誉称号。
提前半小时,俞敏洪如约而至,跟在场的媒体记者――握手交换名片之后,他亲和自然的微笑很快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采访若老友之间的叙旧。晚上7点整,俞敏洪依旧带着这样的微笑,步入旁边的演讲厅,面对数千学子畅谈事业人生和理想。这个来自苏北农村、大学期间因不会说流利的普通话和标准的英语而被边缘化的男人,这个因为“不帅”在大学里没有女生喜欢的男人,此刻,被成功和自信装点得魅力非凡,神采飞扬。
曾经有记者问:领导、老师、商人、学者……你更喜欢哪一个角色?俞敏洪的回答是:老师!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留席卷神州大地。出国留学所必须通过的语言考试成为学子们迈出国门的第一个门槛。1992年,一个没有走出国门的年轻人在极度的失望中突然看到命运为他打开的一扇窗:为出国留学者创办语言学校!他就是今天众多留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俞老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
新东方的诞生,铺平了一个个学子的出国留学之路,实现了他们的深造之梦。有一个非官方的统计,在北美的任何一所大学里,都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留学生曾经在新东方进行过语言学习,而新东方的创立者俞敏洪也因此获得了“留学教父”和“新东方教主”的美称。曾经有这样一幕:在美国,当俞敏洪在一家餐馆就餐的时候,周围有数名就餐者站起来热情地呼唤“俞老师”,他们都是在新东方学习过语言的留学生。如今的俞敏洪功成名就。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常年奔波在祖国各地,为高校的大学生们讲人生和理想。
三次高考,为了母亲心中的
“先生”梦
1962年10月,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镇葫桥村一个农家。村庄坐落在长江边上。那里也是历史名人徐霞客的故乡。年少的俞敏洪喜欢披着落日的余晖爬上村边的那座五十米高的小山看长江,看长江上的船儿驶向远方。那时的他常想,徐霞客曾经走了那么远,自己将来能走多远呢?八岁那年,俞敏洪幸运地跟随亲戚去了一趟上海,长江人海口的壮阔和大上海的繁华在他幼小的心里烙下了对未来岁月的期许。
俞敏洪的家贫寒但温馨。父亲是个木匠,手艺虽然不精细,为人却宽厚豪放且不计较,常常将卖不掉的八仙桌、椅子、凳子等送人。在俞敏洪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他对所有的人都很宽厚,尽管他力气很大,但从来不和别人吵架和计较,总是喝着酒悠闲地过自己的日子”。所以,俞敏洪的童年或者调皮地在父亲忙着做木匠活儿的时候帮帮倒忙,或者陪着父亲坐在街边,一边喝酒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或者与父亲一起下河摸鱼虾,日子过得快乐而悠然。
母亲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她刚强、有主见且乐于助人,有一次天突然下大雨,当时家家户户的场上都晒着粮食,俞敏洪的母亲带领全家拼命帮助别人把粮食往回搬,而自己家的粮食却被淋了个透湿。还有就是每当村上有人家断了炊,母亲一定会率先把自己家剩余不多的粮食分出一半送给人家,母亲因此在村民和亲朋好友中威望极高。俞敏洪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哥哥在四五岁时患肺炎去世,父母生怕俞敏洪再有闪失,因而对他关爱备至,父母甚至还用他的属相“老虎”作为他的乳名,希望他能像老虎一样强大和生命力旺盛。但母亲却从不宠他,很小就让他做家里、地里的活儿,像插秧、割稻、撒猪粪,做饭、炒菜、洗衣服,割草、喂猪、放羊,俞敏洪样样会干,十四岁那年,他竟然还在比赛中获得了县里的插秧冠军。
父亲成就了他性格中的从容与大度,母亲的刚强和有主见则使他幸运地走上了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1978年,高中毕业的俞敏洪第一次参加了恢复高考之后的全国统考,因为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结果名落孙山。但母亲却并不死心,在母亲的心里,考上学将来当个“先生”是最理想的人生。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母亲甫一听说当地一所初中缺英语老师,就跑到校长家里说情,硬是把十六岁的俞敏洪送进去当了代课老师,母亲的执著让俞敏洪有了第二次参加高考的决心和勇气,那一年,为了挣到十五元的高考补习班费用,俞敏洪一边帮人开拖拉机运输货物,一边抽空背单词、学英语,一天下来会背十几篇文章,但结果依然是铩羽而归,与他一起补习了两年的好朋友不再坚持,跑回家当农民了,俞敏洪的心也开始动摇。这时,母亲的一个举动让俞敏洪日后有了与好朋友完全不同的人生,那是一个暴雨天,母亲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外语高考补习班,就跑到城里到处托人找关系,终于感动了补习班的班主任老师,答应收下俞敏洪。当路上摔了好几次、一身泥水的母亲迈进家门的时候,俞敏洪明白,自己只有高考这一条路了,拼了命的俞敏洪在补习班里用二十天的时间把英语老师出的三百道考题背了个滚瓜烂熟,英文成绩一下子从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一。那一年,他最终以超过分数线七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拿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俞敏洪喜极而泣,而兴奋的母亲则为了款待前来祝贺的乡邻,杀了家里喂了一年的两头猪。
年轻的俞敏洪从此像鹰一样开始在更辽阔的天空飞翔,多年后,他还时常为那位没有坚持下来的好伙伴感到惋惜,因为在第二次高考中,好友的成绩甚至比俞敏洪还多了三分,但最后的坚持使俞敏洪走上了一条与好友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每想至此,俞敏洪便心生感慨,他明白,他的今天其实是母亲造就的,母亲除了给了他生命,更重要的是给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
未名湖畔的丑小鸭
1980年,十八岁的俞敏洪怀揣着理想和期待。用一根扁担挑着自己的两麻袋行李来到北大,成为西语系的一名大一新生。
新的生活开始了,天之骄子的那颗骄傲的心尚未着陆,就被现实刺痛了一下。说着一口浓重方言的俞敏洪,第一天就在全班同学自我介绍的时候被班长奚落了一番:俞敏洪同学,请不要讲日语!他很快了解到,在这个拥有五十名学生的班级里,有部长的儿子。有教授的女儿,只有他是农民的儿子,身上还穿着带补丁的布衣。
曾经有这样一幕令俞敏洪至今记忆犹新,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叫不出他的名字,每每让他出来做动作示范的时候。就直接喊:“喂!那个大补丁出来做一下!”
还有俞敏洪那蹩脚的口语,让英语老师很不喜欢,因为他说的英语除了自己的名字外老师一概听不懂。很快,他被从成绩好的A班“贬”到普遍存在听力障碍的C班。那段时间,自尊心和自卑感始终纠结着他。
不会讲普通话,英语口语不标准,穿得又土里土
气,样子还不帅,在这所著名的大学里,在风景优美的未名湖畔,俞敏洪就像一个丑小鸭一样,孤单地落在了群体之外。甚至当同学们双双对对花前月下的时候,也始终没有一个女生喜欢他。落寞的他不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也不参加学校的各个社团,在他大学生活的词典里,只有“学习”和“读书”两个词。他把每月的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吃饭,一半用来买书;他还用不停地背英语单词、听口语录音,抵御着来自外部的困扰,而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背,竟然让他很快记住了不下八万个英语单词。
有一次,一个朋友和他探讨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远,朋友的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骆驼走的路要远远比马多,因为马跑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就会一直走。这让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考量,那就是,做一个勤奋的骆驼,用每天不停息的创造,战胜聪明的人。
转眼放暑假了,畅游在书本世界里的俞敏洪想起了先哲的那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觉得他该像四百年前的老乡徐霞客那样出去游历一下。趁着放假,他揣上仅有的一百元钱,踏上了旅途。泰山、黄山、九华山、庐山一路走下去。钱就花完了,俞敏洪没有停下脚步,在九华山,他找到一户农家试探着提出帮忙干活,来换取一天的吃住,没想到人家竟然答应了。由于他农活干得好,晚上,那家男主人杀了只鸡跟他一起喝起了酒,第二天临走还给了他十元钱做路费。
“只要你努力追求,总有办法做到。”这一次经历让俞敏洪对人生产生了新的感悟。
命运有时看似在捉弄人,但回过头来看看,却又何尝不是在砥砺人。大三那年,俞敏洪正在读《红楼梦》,看到黛玉吐血那一节,心里一惊,因为他发现自己那段时间也吐血了。到医院一检查,竟然真的患上了肺结核。无奈只好休学一年,住院治疗。
医院坐落在北京西郊,门口有一座小山,山顶刻着冯玉祥将军写的“精神不死”四个字。冥冥之中,这四个字仿佛是写给他的,让他没有着挨过病痛和寂寞,在病房中,他继续借着书本的力量构筑着自己思想和知识的高地。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俞敏洪已经读了八百多本书,这样的阅读为他五年的大学生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1985年,俞敏洪大学毕业,尽管是以倒数第五名的成绩毕业的,但在他看来,这不是竞赛的结束,马与骆驼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正像他的毕业感言说的那样:“同学们,大家都很厉害,我追了大家五年没追上。但是请大家记住了,扮演一个骆驼的同学肯定不会放弃自己,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事情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事情四十年,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了八十岁后把你们一个个送走了我再走。”
“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大学毕业后俞敏洪留校任教,尽管他不能像那些优秀学生一样到外交部、经贸部工作,但他很知足,一来实现了母亲的愿望,二来可以圆自己的教授梦。更可喜的是,不久,俞敏洪的感情世界花开果熟――他与后来成为自己老婆的女孩相识相恋,并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80年代末,出国热席卷而来,北大的学子们更是站在了出国的潮头。此时的俞敏洪在老婆的鼓励下跃跃欲试。1988年1月,他以六百五十七分的优异成绩一次通过了托福考试,本以为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时候,却在最后一步走不下去了――尽管俞敏洪成绩优异,又获得了多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就是没有一所学校能够给他提供一分钱的奖学金。在当时,仅靠他每月一百二十元的工资显然不能支付留学期间高昂的学费。看着别人高高兴兴地跨出国门。无奈、茫然和失望再一次纠结在俞敏洪的心头。
出国无望,经济却因此陷入窘境。为了增加收入,同时也由于自己那两年对出国语言考试的研究,俞敏洪开始到各个培训机构教书。1989年,俞敏洪承包了一家民办学校的外语补习班。但不久,他就被北京大学以丁着北大的旗号私自办学”的名义处分。不愿委曲求全的俞敏洪放弃了自己的教授梦,选择离开北大。多年后,俞敏洪说是北大成就了他,如果不是当初的那个处分,也许就没有他的今天,之后两三年间,俞敏洪为一家名为“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创办外语培训部,同样做得红红火火。
1993年,羽翼渐丰的俞敏洪决定独创一片天地,自己办一所培训学校。当年的11月16日,一个,狂风大作黄沙漫天的日子,俞敏洪从海淀区教育局领到了办学许可证,新东方诞生了。骑着自行车迎风而行的俞敏洪,那一刻心中充满了壮士出征的悲壮情怀。
教室最初仅仅是中关村二小一间十平方米的门面房。无钱做广告,在北京凛冽的寒夜中,俞敏洪和老婆一起拎着糨糊桶满大街贴广告,常常是广告还没贴上去,糨糊就冻成了冰。
初创时新东方的硬件设施不好,夏天没有空调,最热的那几天,俞敏洪非常担心学生们中暑,有一天下了一场暴雨,驱走了难耐的暑热,俞敏洪竟冲进雨中号啕大哭,感谢老天爷帮了他的忙。十几年前,停电是常有的事,常常是刚一上课教室突然一片漆黑,俞敏洪就备好蜡烛,停电时每个学生发一根。那段时间这样的情景时常出现:讲台下蜡烛交相辉映,台上老师声嘶力竭。那时候的俞敏洪身兼数职,“开一辆面包车,自己拉教材、接送学生,一年跑了七万公里,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由于缺师资,俞敏洪承担了不少教学任务。有一次他扁桃体发炎,高烧近四十度,大热的天浑身哆嗦。但找不到可以替他上课的人,只好穿上棉衣披上棉被,咬着牙上完五个小时的课。还有一件令俞敏洪抱憾至今的事是女儿的出生。当时医生预计孩子会在晚上9点出生,可俞敏洪当天9点半前有三个小时的课不能不上。无奈,俞敏洪狠下心把老婆一个人丢在医院,自己跑回来上课。等下课返回医院后,女儿已经睁开眼睛望着他了。
两年后,新东方在艰难的挣扎中站稳了脚跟,此时的俞敏洪开始考虑把学校做大做强的问题。他首先请回了留学海外的老师徐小平和同窗王强,随后着手吸纳和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随着团队的壮大,更多的海外留学人才集中到他的麾下,一时间,外界形容俞敏洪为“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干事儿”。
不久,新东方开始了在全国的连锁式经营,逐渐占领了一二线城市的教育培训市场,而新东方轻松幽默的语言和充满煽动力的励志教育也受到了众多学子的青睐,新东方的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和校董,俞敏洪的财富陡增,成为身价上亿的“中国最富有的老师”。与此同时,新东方教育的成功案例也成为哈佛大学的教程,俞敏洪因此被请到哈佛出席案例讨论课。当俞敏洪站在哈佛的讲台上,以他惯有的机智与幽默为哈佛学子演讲的时候,他的思绪一刹那穿越了,二十年前的未偿之愿仿佛一场梦。
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再为你打开一扇窗。从被北大处分到创办新东方,从最初的十三个学生
到现在的一百七十五万学生,俞敏洪和新东方一起,实现了从草根到精英的华丽转身。2009年,俞敏洪因其突出的业绩获选“经济年度人物”。如今,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一个榜样,而俞敏洪,在新东方这艘航船稳步前进之后,开始回归自己所喜爱的角色――老师。
“教主”的“传道”之路
今天一天在杭州演讲,总共有六场讲座:上午在萧山中学演讲,下午到长河中学和浙江警察学院演讲,晚上到浙江科技学院、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演讲。六场讲座下来,我筋疲力尽。
今天有几个很美好的小插曲:一、王强中午听说我一天要讲六场,看到我十分疲惫的面容,就把杭州新东方学校校长吕伟胜“训斥”了一顿。我当时不在场,是后来别人告诉我的,让我感到了老朋友情谊至深,不禁动容。二、在浙江科技学院演讲时,几千学生坐在操场上,暮色降临,远处苍山蒙,近处欢声笑语,空气中充满了树的香味儿,演讲时真的有天、地、人浑然一体的感觉;三、晚上演讲前我们到一处叫做“大宅院”的地方吃饭,我单独要了一盘螺蛳和一壶老酒,边吃边喝,让我感到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回报。
我和小平、王强的联合讲座到今天就结束了。明天,我将和李开复、牛根生一起登台,给大学生们讲述创新和创业的故事。
这是俞敏洪2010年5月14日的日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无疑是俞敏洪永不卸甲的角色,即便是新东方创业最艰难的时候,他都没有忘自己老师的职责,正因为如此,他没有把新东方仅仅作为一个赢利机构去经营,而是强调它的教育功能,他曾说:“所有来到新东方的学生,都能够感到新东方有一种精神存在。学生来到新东方的初衷,都是为了英语考试或者提升语言能力,但一旦走进新东方教室,就能够收获一种激情、一种奋进、一种热爱生命的态度。”
职责告诉他,他需要把这种人生中最宝贵的激情、奋进与热爱生命的态度,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给中国未来的力量――大学生。基于这样的认识,2005年,新东方进行组织体系改造时俞敏洪让出总裁的位置,腾出更多的时间“传道”。自此,每年春天,俞敏洪都会应邀前往全国各地的大中院校,将希望与梦想播撒到大学生中间。
演讲的间隙,他还陆续创作了《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永不言败》、《生命如一泓清水》、《十八岁之前一定要做的事情》等著作,成为广受青年人喜爱的励志书籍。
现在的俞敏洪像过去的十几年一样,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一天工作差不多十六个小时,而且几乎没有节假日,他把大多数的时间用在了为大学生们作励志演讲上。而每年一百多场的演讲,使他成为众多大学生心中的偶像,在中国的大学里,学生们可以不认识自己的校长,但没有谁不认识“俞老师”。甚至有人说,没有上过新东方,没听过俞敏洪的演讲,大学生活就是不完整的。
“让失败者成功,让成功者更加成功”,这既是新东方励志精神的重要内核,也是俞敏洪在演讲中着重体现的主题之一。在很多场合里,他都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十年前一个贫困大学生想出国,想上新东方的GRE和TOEFL班,但是他没钱。他找到我问能不能暑假在新东方兼职做教室管理员,并且安排他到TOEFL和GRE的班,查完学生的听课证、扫完地后就在后面听课。我说当然可以。没想到这个学生又提了个要求,如果两个月的兼职真的做得很好的话,能否给他五百元工资让他买个录音机,我再次答应了。两个月后,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说这孩子刻苦认真,我就给了他一千块钱的工资让他买录音机,这个学生买来录音机边听边流泪。我知道这个学生以后肯定有大出息,果不其然,几年后他被耶鲁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了,现在还在美国工作,年薪十三万五千美元。
在一个个这样的课堂上,俞敏洪用类似的演讲内容告诉大学生们,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法宝。他说:“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雄鹰拥有矫健的翅膀,所以能够飞到金字塔的顶端,而蜗牛只能从底下一点点爬上去。雄鹰飞到顶端只要一瞬间,而蜗牛可能需要爬很久很久,也许需要坚持一辈子才能爬到顶端,也许爬到一半滚下来不得不从头爬起,但只要蜗牛爬到顶端,他所到达的高度和看到的世界就和雄鹰是一样的。我们大部分人也许不是雄鹰,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蜗牛的精神,我们可以不断地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在无限风光的险峰俯视和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这样的语言每一次都能让年轻的学子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对俞敏洪而言,当一个个梦想成真的时候,他还有一个终极的梦想――办一所民办非赢利大学,重拾自己的老师梦,而这个梦在今天正一步步变成现实。看来,未来的日子里,俞敏洪还会像一只勤奋的蜗牛一样向上爬,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