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的实效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心理教育工作理念的贯彻和落实。然而,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理念和操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影响了活动课在真正促进学生的适应和发展方面的效果。本人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探索和理论研究,就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实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思考。

一、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

要想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首先要界定好每一节活动课的目标。目标的设定不仅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更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产生的不同的内心情感。例如“学会合作”这个主题,在低年级目标应该设定为树立合作意识,中年级就应侧重学习尝试如何合作,而在高年级就应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善于与别人合作。设定目标切忌笼统、含糊、不具体或者一节课多个目标,这样在实施操作上影响活动课的效果。

二、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只有真正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供学生之所需,才能体现心理活动课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发挥心理活动课的作用。

一般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把学生生活中典型意义的情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去体验与感悟;二是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把学生身上已经出现的心理困惑或可能要出现的心理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去讨论、去自我探索,充分挖掘学生自助的力量;三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和健康意识。

如何做到对学生的了解,我觉得可以有这么几种方式。首先,深入学生中,利用聊天、写作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及正面临的问题。其次,经常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联系,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反应。再次,在上课前还可做一些调查,了解学生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或最希望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三、活动形式要多样,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心理活动课的形式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1.游戏活动。选择适当的游戏能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不要为玩游戏而游戏。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心理现象和揭示心理规律的,是要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发现和体会这些规律,因此,游戏结束后,学生的分享是很关键的环节,最后教师要注意总结。

例如,在教《合作和竞争》一课时,为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竞争中合作的重要性,我们设计了一个“诺亚方舟”的游戏。假设洪灾来临,但只有一条诺亚方舟(用一张报纸作为诺亚方舟),为了救起更多的生命,小舟要能够载上最多的人逃离危险。游戏中,学生团结合作、出谋划策,气氛非常活跃。游戏结束后,分享获胜的经验时,一位同学自豪地说:“团结是我们获胜的至宝”。

2.角色扮演。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一是较为新鲜,学生乐于参与,可以满足内心的表演欲望和创造欲望;二是比较轻松自由,可以获得生活中所不曾有的体验,积累生活的经验,加深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三是可以增加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分享经验和感受。

例如,在教《人际碰碰车》一课时,我们让学生表演小品《篮球风波》(小品讲述一个同学因为不小心把篮球砸到另一个同学的身上,但两人并没从对方角度出发,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来争论事情,最终导致双方更大的误会和纠纷)。通过表演,学生们体会到,考虑问题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学生在讨论中,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纷纷提出如何解决这类现象的方法。

3.讨论。操作中,我们常常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讨论情境中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以及提供相关建议和解决方法。讨论的问题由于往往是学生所经常遇到的,所以,学生讨论的热情高涨,而且在讨论中不给予批评,使学生在安全的氛围中都能畅所欲言。

例如,在教《沟通无极限》一课时,我们先让两组同学按指导语画同样两幅图(每组三位同学组成,一位描述,两位画图),规定第一组画图同学不能向描述者询问,第二组画图同学可以向描述者询问,结果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第一组与原图差别很大,而第二组与原图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面对完全两种不同的结果,大家感到很是惊讶,于是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知道了双向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4.行为训练。行为训练具有目的可视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尤其良好的团体氛围往往使学习者能更好地掌握或消除不良行为。

例如,在教《放下你的包袱》一课时,为缓解考生考前的紧张情绪,掌握一定的放松技巧,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肌肉放松训练”。训练中,大家毫无拘束感,轻松自由,通过不断地练习强化,每位学生都掌握了放松的基本技巧。

除此之外,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还有许多活动形式,如音乐调适、价值澄清、理性情绪法等。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选择活动形式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它的适应性,包括对内容的适应性和对学生的适应性。

四、教师要把握好角色,积极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上课成功的保证,对于心理课来说尤其如此。在课堂中,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些教师由于权威思想作祟,常常发出指令性语言,如“听我指挥”“没我的话,不准动”,这就使学生的主动性被遏制了。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尊重学生、设计活动、创设情境;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真心体验、深化感悟。教师除要把握好角色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时刻关注学生内心的体验。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学生的参与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热热闹闹绝不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追求与价值所在。教师要关注学生内心的体验,要判断学生是否说的是真话,是否真心去表演、认真去模仿、深刻去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情境是什么?为什么?结果怎么样?我以前可能会怎样做?今后可能会怎么做?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参与活动,对一些问题要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必要时也要适当地“自我暴露”。在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引路人,也是走路人,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是要善于推动学生不断地感悟。心理健康活动课上要动静结合,留有时间让学生去感悟,学生没有所“悟”,则学生身上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学生的个性更不会完善。教师要抓住问题或事件的症结所在,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层层落实、步步深入、点面结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推动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活动的参与与体验中似有所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例如,有些学生往往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在学习上过度地自我贬低才导致学业的失败。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让学生真正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道理。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