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无为大堤防御特大洪水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无为大堤防御特大洪水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无为大堤是长江一级干堤,其防洪安全事关流域内600余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了解、探讨和把握无为大堤防大汛工作存在的弱点与问题,是确保度汛安全的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洪工作无为大堤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在六千三百公里长江的两岸干堤中,要数位于中游湖北省境内的荆江大堤最为险要,而仅次于它的,就是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境内的无为大堤。

2010年5月,当无为大堤加固工程顺利通过国家水利部专家组验收之时,就宣告了历时23年的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的全面结束,从而在理论上也预示着长江堤防基本达到了能够防御五四型特大洪水的能力。再加上三峡工程防洪作用的发挥和九八年长江大洪水的实际考验,无为大堤防洪能力,几可谓“固若金汤”。1999年后至今的十多年里,每年汛期的平稳过度,也似乎向人们证明了这一点。

就客观上讲,无为大堤经过大规模加固建设后,其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防御诸如八三年那样的较大洪水,已完全没什么问题可言,但从防御特大洪水的角度来看,也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在遭遇五四型特大洪水时,还应给予极大的关注。

一、堤身基础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由于长江堤防历史年代久远,堤身基础大多数是历史上民圩慢慢联并而成的,其堤身土质杂乱,密实度不高。多年来,虽然进行了多次加固建设,但主要是对堤防进行加高培厚,作为最为基础的堤身内部构成及密实度仍没有根本性改变,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次遭遇较大洪水时,直接临水段堤身即出现多处散浸现象就是一个例证。无为大堤全长124公里,但直接临水堤段仅24公里,大多数堤段因外护圩原因,已有多年未曾直接临水,因此,其防洪能力如何,特别是遭遇特大洪水和长时间的洪水侵袭,其发生险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二、堤身坐落在砂基地上的状况难以改变。由于历史上长江河道的多变性和宽广性,现有的长江堤防有相当数量的堤段是建立在历史上不断摆动的河床上,其地基以砂基为主,稳定性比较差,渗透性强,从而在汛期易出现渗流、管涌等现象。在近些年来实施的加固工程中,防渗流工程是重点项目之一,但由于受资金和环境的制约,处理的堤段主要是历史上汛期出现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段,而出现问题较少、较轻的堤段,相应采取的措施也较少。尤其是一些有外护圩的堤段,因常年没有直接挡水而未能发现问题,如惠生堤段、永定大圩段、石板隆兴洲段等,自1954年以来因外护圩的作用几乎就没有直接挡过江水,这势必提高了在遭遇特大洪水时,外护圩相继溃破的情况下,出现较大险情的可能性。

三、三峡工程对长江下游防洪作用的能力有限。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上游的来水量,对减轻中游的防洪压力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而长江下游地区的洪水,则主要来源于中游的两湖(鄱阳湖、洞庭湖)地区,其洪水量并不受三峡工程的调节控制,因此防大汛任务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遭遇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时,三峡工程对上游洪水的调控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中下游的防洪压力依然很大。

四、防御五四型特大洪水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检验。长江自1954年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以来,仅1998年发生了近似于1954年的大洪水。但从史料上看,就无为大堤堤段来说,1998年的大洪水与1954年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从雨情来看,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主要是因集中于中上游的雨水所致,而中下游则较五四年的雨水要少得多(史料记载,五四年无为大堤防汛人员是穿雨衣抢险的,而1998年则以晴天为主)。二是从汛情来看,无为大堤防汛的主要参考水位为凤凰颈闸,1954年江堤溃口后仍形成最高洪水位15.35米,而1998年最高洪水位为15.03米,相差0.32米。三是从水情来看,据史料记载,1954年长江堤防各处的最高洪水位是在发生多处溃口的情况下测得的。根据水利部长江委员会编制的相关资料,在1954年长江大洪水中,中游9处、下游10处共19处发生了溃口,另外中游尚有10处实施了人工分洪。直接影响到长江来水的汉江等河流也发生了3处溃口和2处人工分洪。而1998年长江堤防仅九江大堤一处发生溃口。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位于下游的无为大堤最高洪水位还较1954年低近40公分。由此可以看出,无为大堤段的1998年大洪水要比1954年小很多。所以说,无为大堤防御五四型特大洪水的能力仍需要实践的检验。

五、历史上大洪水年的溃口并不全是发生在最高水位时。在长江堤防的防洪史上,虽然有很多次的溃口是发生在人力不可抗拒的高水位下,诸如1931年和1954年无为大堤发生的溃口,但也有的溃口并不是产生在最高洪水位时,而是产生在人们的麻痹大意中。上个世纪九十年生的大洪水中,无为大堤的一个较大的外护圩----三垄圩就曾发生过这种事。1995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第三位大洪水,三垄圩安全度汛。然而1996年汛期,尽管最高洪水位较上一年要低20公分,三垄圩在安全度过最高洪水位后,却在水位持续下降时发生了溃破。诸如此类的事情并非偶然,1998年长江九江大堤发生的溃口也是另一个例证。

六、丘陵段依然存在着蚁害等隐患。无为大堤分为丘陵段和平圩段,丘陵段地处上游,因所处地势为丘陵而得名,现有四段堤防构成。这里一般年份很少能见着江水,即使是发生较大洪水年份,堤段也不一定能直接挡水。从历料上看,在这一区域发生溃口的记载很少。但因其所处地势较高,对应的长江水位亦较高,因此,一旦发生溃决,所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大。现今的丘陵段,存在的最大、也最突出的问题是白蚁蚁害现象严重。尽管每年都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治理蚁害,特别在近几年中,通过专业队伍清剿,多次捕获蚁王与蚁后,治理白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蚁害问题。一是由于受周边群众居住所限,有的白蚁是无法清剿到主巢穴的,所以,给其繁殖留下了余地。二是已形成的蚁穴,由于其隐蔽性,仍真实地存在着堤身之中,只有遭遇较大洪水时才能显露。同时,丘陵段多处无规则地开采地下矿藏,是否对堤基乃至堤身造成危害,目前也尚不得知。

综上所述,无为大堤虽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建设,防洪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要确保长江堤防在任何情况下安全度汛,防大汛的意识仍不可有丝毫的松懈。当今,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再加上长江已有多年没有遭遇特大洪水,因此,发生近似甚至超过1954年型的特大洪水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了解和把握无为大堤防洪能力上的劣势,对于准确决策,提高警惕,确保无为大堤度汛安全,是很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