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稻长秧龄壮秧培育 促进稻麦周年安全生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长秧龄壮秧培育 促进稻麦周年安全生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后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的增加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传统旱育手插的栽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小苗毯秧机插方式,尚存一定不足,难以满足淮北地区稻麦周年均衡高产所需。宿城区通过创新试验新技术,围绕“先促―中控―后稳”的思路,在秧盘和插秧机械不变的情况下适期早播,通过提升秧苗素质培育壮秧,改毯秧小苗机插为大苗机插,有效解决了毯秧小苗因超秧龄移栽而出现的多种问题。

关键词:水稻;壮秧培育;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08

1 小苗机插存在的问题

1.1 光温资源利用不足

表现为育秧偏迟、应用范围狭窄、影响后茬作物产量水平。淮北地区稻麦轮作,上下茬衔接很紧,生产周期受光温资源限制调节余地很小。毯秧小苗机插秧龄较传统手插稻作栽培播期推迟约20d,杂交中籼稻因生长有效积温不足难以机插,而中熟中粳稻机插栽培由于腾茬晚,小麦播种错过最佳播期。

1.2 播种量偏大,导致秧苗素质不高,限制了大穗形成

传统毯苗多采取塑盘高密度育秧,秧盘规格1624cm2(28cm×58cm),许多地方干籽下种量达到或超过150g/盘,种子数约6000余粒,若成秧55%,每盘超过3300苗;在这样一个密度水平上,秧苗横向生长空间狭小,无分蘖,秧龄越大越拥挤,黄、瘦、死苗时有发生。

1.3 小苗抗逆性弱,栽后缓苗期长,草害重

水稻小苗营养体小,抵御不良环境条件的抗性弱,机插移栽植伤重、发根慢,缓苗恢复生长历期长,封行晚,杂草封闭处理难;超龄秧常发生僵苗、死苗。

1.4 适栽期太短,农时衔接和劳力调配非常紧张

按现行小苗机插操作规程,毯苗秧龄约20d,3.5~4.5叶为适栽期,这1片叶的生长时间约5d,早了苗小不便栽,晚了超秧龄,对于规模种植户移栽期弹性太小。

2 长秧龄毯苗育秧优点

光温资源利用率明显提升,稻麦轮作一年两季作物生长期从385d提高到400d左右,光合效率上升与周年产量提升成正比。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应用范围扩大,以往一些采取小苗机插中熟中粳稻的地区,随播期提前,品种应用范围可以扩展到机插杂交中籼稻或杂交中粳稻。

水稻长秧龄大苗机插可基本化解上述小苗机插存在的绝大多数问题;同时,水稻长秧龄大苗机插亦可以顺畅地改为手插,取秧方便且节约秧地,变通应用余地大。

3 长秧龄毯苗壮秧培育主要技术

培育水稻大苗应早育、稀播,问题在于秧盘内营养土或育秧基质所含养分经常不能满足秧苗生长需要(干土不能多拌肥),秧苗3叶断乳期往往出现发黄现象,一旦发黄,化控不好实施,而追肥―恢复需要时间,4叶期后化控则偏晚,若追肥导致旺长,再控又是麻烦。最后取得突破的主要经验归于2点:足肥保证秧苗正常生长;化控一步基本到位,最终形成早育-稀播-足肥-化控的操作链。

3.1 早育

干种播种,比预定移栽期提前35~50d播种;浸种后播种,比预定移栽期提前30~45d播种;一般播种先后顺序依次是:杂交中籼稻、杂交中粳稻、常规中熟中粳稻。

3.2 稀播

秧盘长58cm,宽28cm,杂交中籼稻种子每盘播40~50g,杂交中粳稻种子每盘播50~60g,常规中熟中粳稻种子每盘播95~105g,成秧量在900~1600株。

3.3 足肥

足肥秧田的肥水浸润渗透及透过盘底小孔的水稻根系吸收,可基本满足秧苗生长需要,不H减化程序、减少用工,节约成本,还避免了营养土或育秧基质肥量不足,拌肥不匀和烧苗现象。冬前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667m2,均匀旋耕2遍;播种前15~30d,施用45%(15-15-15)复合肥40~50kg/667m2,尿素20~5kg/667m2,旋耕深度80mm。

3.4 化控

40d左右秧龄,在1624cm2的秧盘上,培育1000余株素质良好的水稻大苗,不采用化控很难实现。化控药剂拌种或土壤底施较难把控,以叶面喷施为佳,而且一次喷施基本到位才显效。秧苗叶色青绿生长正常,于2.8~3.5叶期喷施多效唑(控高、增粗,促进厚壁、短叶和分蘖发生),秧田叶面均匀喷施15%多效唑150~200g/667m2,实际操作中根据秧苗密度、长势、移栽时间适当调节用量,秧苗密度大、叶色嫩绿长势旺盛、移栽期晚的秧田用量取大值,反之取低值。

作者简介:李小艳(1982-),女,汉族,江苏宿迁人,宿迁市宿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