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作文“愁”与“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作文“愁”与“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考语文150分,作文就占60分,福建卷、上海卷更是高达70分,真可谓“半壁江山一篇文”。虽然得作文者不一定赢得高考,但失作文者大多失利。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考生来说,临场作文,大多都有“几多愁”,此“愁”何计可消除?本文就考场作文时易碰到的问题,略述管见,以“筹”解“愁”;给力考生,从容突围。

[愁——山重水复“意”无路 筹——“咬定主题”又一村][立 意]

写任何形式的作文,第一步便是审题立意。作文立意的优劣,决定其品位的高下。然而,对作文水平较低的考生来说,这第一步便“山重水复疑无路”。怎样立意准确、观点正确,“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咬定主题”也许是较为保险的方法。

2012年高考,17套语文试卷,16套是材料作文。当今高考作文难度大的也是材料作文,特别是集纳型材料作文(作文材料由数则材料构成)和无明显概括总结语的材料作文。

对诸如2011年辽宁卷“哲学家拿蜡苹果问学生”这一无明显概括总结语的材料作文,最好采用压缩语段的方法,提炼出材料的主旨——敢说真话,坚持真理;然后依据这一主旨,可正面论述“独立思考,保持自我”等,也可反面论述“假话不能掩饰真理”等。总之,对于立意模糊、不好界定立意角度的作文,最好“咬定主题”去立意谋篇。这样可能立意平平,但一定不会跑题。

[愁——众里寻“它”千百度 筹——“模式替换”当空舞][标 题]

三种命题形式,除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要求“自拟标题”。“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能拟出一“名”惊人的标题,显现文体,表明角度,彰显主题,凸现文采,当然很好。但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考生来说,一个好的标题,实乃“众里寻‘它’千百度”,“踏破铁鞋无觅处”。作文既然要求自拟标题,没有标题,就是“明伤”,扣分也就在所难免。怎样拟写作文标题呢?“模式替换”也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般来说,若不能迅速拟出一个既有哲理又有文采的标题,对于话题作文来说,对所给话题添加修饰限定语拟出标题,是较为实用的方法。对材料作文来说,先把所给材料当成话题作文的“话料”(引出话题的材料),然后结合审题立意时概括出的主旨,拟出一个“话题”,接着一如话题作文,添加修饰限定语,作文题目就出来了。

[愁——为“伊”消得人憔悴 筹——“开门见山”从头越][开 头]

万事开头难,作文亦如此。标题拟写一时卡壳,还可空出一行,作文写完后再添加也为时不晚,而作文开头却难以如此解决。既然文章开头拖不得,“为‘伊’(在此指开头)消得人憔悴”的考生怎样迅速写出作文开头呢?不妨试一下“开门见山”开头法。

“开门见山”开头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类比引出,一是直接点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是类比引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是直接点出。

[愁——吹尽黄沙“不”见金 筹——“三元组合”且徐行][素 材]

作文水平较低的考生,或掌握素材不多,或素材组合能力不强,加之考场紧张因素,真是“吹尽黄沙‘不’见金”。框架具备,砖瓦缺乏;立意具备,素材不足。怎样选择适合文章主旨的素材呢?怎样组合材料才能井然有序呢?不妨借鉴一下刘禹锡《陋室铭》素材组合“三元法”。

品读一下刘禹锡《陋室铭》,不难发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写的是“自然”;“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写的是“他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的是“自己”。“自然”、“他人”、“自己”,三元组合,层次清晰,浑然一体。考生如果冥思苦想找不到尖端材料,不妨也从“自然”“他人”“自己”这三个方面出发,采用“三元组合法”来组织材料。

[愁——无可奈何“文”落去 筹——“逆向推证”活水来][内 容]

800字,高考作文的硬指标。虽然不少省区评分细则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绝不是少200字扣4分了事。因为字数不足,大多内容贫乏,结构不完整,扣分较多,理所当然。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作文还是提前写结构提纲,争取字数达标。特别是对记叙文来说,故事结束时,字数明显不足,一般很难弥补;有时虽加以弥补,也常有狗尾续貂之感。

[愁——回眸一笑“无”媚生 筹——“时政联结”仍从容][结 尾]

“凤头、豹尾、猪肚”,是古人对文章的形象比喻。别具一格的结尾,意蕴深厚,余韵悠远,是作文高分之亮点。但作文水平较低的考生,作文往往结尾平淡,“回眸一笑‘无’媚生”。怎样使结尾不说灵气袭人,起码不平淡无味呢?“时政联结”也许能从容应对。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也应如此。还是再借鉴一下苏洵的《六国论》吧!苏洵在六国论结尾写道:“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针对大宋贿赂辽、西夏、契丹的现实,一针见血,振聋发聩。若写的是议论文,结尾无灵巧的结尾方式,不妨联系现实。这样不说别有洞天,起码给人以新颖之感,给文章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