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管理心理学最早起源于西方,发展于20世纪,是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指导组织管理方向的发展,同时帮助组织分析员工的行为规范,尤其是其在组织人力资源中的应用。本文首先从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着手,再明确了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的重要联系之后,浅议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招聘、激励、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几点应用。

管理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

一、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属于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派系,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社会经济,市场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7年美国著名学者罗宾斯对管理心理学作了如下定义,管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的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一般来说,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完成管理工作中涉及人或事方面的任务所要掌握的各种概念和技术,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管人,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人是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它是不可模仿的,不可替代的。如何把人管好,真正发挥人的最大潜能,显示人的最大价值,为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和战略优势,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心理学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也显得举足轻重。管理心理学对人力资源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益,同时还可以帮助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人性化有效化,同时人力资源的反馈也可以为管理心理学做实践的参考。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联系密不可分。

三、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联系密切,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一)管理心理学在员工招聘方面的应用。

1.胜任特征模型。胜任特征模型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是可以将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胜任特征模型更注重员工深层次的特征,例如员工的人格特质、动机需要等。胜任特征模型可以帮助组织找到更适合岗位的员工,特别是在挑选复杂岗位或高级岗位应聘者时。它更全面的反映了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能力,更有效的预测了应聘者的工作水平。

2. 个性与招聘职位。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个性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不同的个性针对组织不同的招聘职位,也是组织职位筛选的重要考虑因素。

3. 招聘常用方法: (1)面试:面试是一种在特定的场景下,经过精心设计,采取通过主考官与应试者双方面对面地观察、交谈等双向沟通方式,了解应聘者的素质特征、能力状况及求职者动机等的人员选拔方法。面试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招聘人员和应聘者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来了解彼此。但面试也存在一些偏差,例如首因效应、对比效应等。招聘人员在面试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尽量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评价应聘者。 (2)笔试:笔试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对被试者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知识结构了解的一种方法。笔试操作简单,运行高效。通过笔试招聘人员可以对应聘者的专业素质水平有所了解,而且笔试成绩可以更公平公正的反映应聘者的理论知识能力。但笔试可能出现试题偏差,不能较全面的反映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能力,所以试题的选择要更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3)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由测量专业人士开发,通过提供一组标准化的刺激,以所引起的反应作为个体的行为代表,从而对被试的人文特征进行评价的客观技术。

(二)管理心理学在员工激励方面的应用。

1. 激励的概念。激励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和培养人的动机,使人为了满足需要而积极行动,朝着目标前进的心里过程。激励可以挖掘出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保持组织良好的绩效。激励还可以为组织吸引更多的人才,增加员工的归属感,成就感,保证组织人员的稳定性。

2.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1)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他将人的需要由高到低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管理者需要根据员工的不同需要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有的放矢,更好的发挥激励的作用。但要注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当员工低层次的需求已满足时,公司对其激励的成效就会减弱,所以这时应及时调整激励手段,着眼于员工更高的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热情。

(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促使员工工作满意的因素就是激励因素,不满意的因素就是保健因素。良好的保健因素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感,而真正使员工产生满意感的是与工作本身有关的激励因素。 所以,管理者要想激励员工,使员工发挥最大的潜能,就应该重视员工的心理成长,采取丰富化,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来积极促进员工工作的责任心与进取心,已达到组织个人的双赢。

(3)ERG理论:ERG理论是由美国大学教授阿尔德佛提出,他把人的需求归为生存需要(E),关系需要(R)和成长需要(G)。该理论认为需要的满足既可以是在满足了较低层次以后再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也可以是在追求更高层次需要未果时,退而追求较低层次的需求。ERG理论运用起来更加灵活,它可以满足人们同时追求多个层次需求的要求。对于存在有多文化背景的组织来说,ERG理论更适合于组织对员工的动态管理。

(4)三重需要理论:三重需要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的,他认为人有三种重要的需要,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具有成就需要的人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对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有权力需要的人总是追求领导者的地位,喜欢支配领导别人;有亲和需求的人往往向往和谐的人际关系,喜欢合作而非竞争。组织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应注意针对员工不同的需要合理安排工作,积极采取满足员工不同需要的激励措施,培养更适合组织的人才。

(5)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学者亚当斯提出的,它是指个体不仅注重自己的绝对报酬数量,更重视自己的投入与所得相比较的结果。对于组织管理者而言,应建立按劳分配的报酬体系,保证同工同酬,效率优先。除了在物质上保证员工分配的合理公平外,还应关注员工的精神报酬,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尽量创造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