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所谓风口,实为序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所谓风口,实为序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直播是风口吗?无人机是吗?VR(或者AI)是吗?网红经济呢?智能手机还是吗?什么是风口?是否等同于之前的“浪潮”一词?还是就是趋势产业的形象代名词?

好的问题催生好的答案,问题比答案重要。如果答案复杂,那么,就是问题错了。因此,不能把风口量化,因为这样就失去了谈论风口的实在意义。我们说,论及商业要有分寸心,因为商业的现实往往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就能说清楚的。 “数说”真伪风口

对于“风口”的概念,我会用“十倍律”进行对标,即10年之内,产业规模增长10倍以上。符合这一增长规律的产业称之为“十倍律覆盖产业”。我把它称之为趋势产业,也可以叫它“风口”。

例如OTA产业,我们看看携程上市后的收入增长曲线―携程从2003年到2015年的总收入达到近120亿元;例如中国电影产业,票房总额从2008年的43.41亿元扩张到2015年440.69亿元(另有一说是498亿元)的规模,用了7年时间。在这7年中除了票房的迅速增长,也诞生了光线传媒、华谊兄弟、万达影业、博纳影业,甚至乐视影业等若干影业巨头,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很多产业的勃兴和发展。

过去10年间的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产业,皆在10倍律的覆盖之中。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着重指出:新进入市场的产品要想取得成功,解决用户痛点的效率往往正是现有产品的10倍以上。

所以,可以得出第一个推论:一定时间之内,产业规模无法实现10倍以上增长的行业还不是真风口,也可以称之为“伪风口”。

关于未来技术的应用,Gartner曲线是一个最为快速上手的工具。作为全球最权威的技术咨询机构,它的技术成熟曲线就是根据技术发展周期理论来分析新技术的发展周期曲线。

Gartner技术和服务供应商研究组首席分析师Uko Tian告诉我们,风口走失的猪通常会有这四个方面的误会:第一,对于技术和产品接受得太早。一开始,当技术处于媒体的焦点中时,这项技术并不是很成熟。对于一些企业,尤其是自身实力不强的企业,在这个阶段采用这项技术,由于内外部原因,难以完美结合;第二,放弃得太早。如果已经接受了一项技术,在面对很多的负面消息时,不要放弃得太早;第三,接受得太晚。当友商都采用了比较先进、灵活的技术时,不采用或者接受得太晚,就会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第四,以终为始。及时为新技术做准备,当技术已经处于将要被淘汰的时候,要及时地为新技术做好准备。

那么当企业对一项技术的趋势有足够的认识之后,如何判定是否要采用这项新技术?

世人皆知,不是每个追风的过程,都有美好回忆,秘笈有没有?Uko Tian给出答案如下:1. 评估这项技术在Gartner曲线图上的位置,判定其成熟度;2. 评估自己的企业文化,能否消化这项新技术,能否抵受由此带来的风险;3. 评估这项技术对企业业务所能带来的好处。

根据《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数据,预计2016年网红产业产值(包括红人相关的商品销售额及其生态的其他环节收入)预估接近580亿元人民币,超2015年中国电影500亿元的票房总额。貌似C端消费的类型化和拟人化是移动电商时代的必然方向,所以网红经济会是一个风口吗? 风口进化论

在生物世界中,植物是从只有花粉没有花朵的裸子植物进化为有花植物的。裸子植物依靠自然风授粉,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大量营养用来制造海量花粉,以保证授粉的绝对量)。为了吸引蜜蜂和其他昆虫为其传播花粉,植物只得玩“花样”。

后来,蜜蜂和有花植物签订了一份协同进化契约。这两个生物族群一开始就有强烈的共生进化特征,有花植物为了吸引蜂族,花色愈发艳丽多姿,花粉愈发馥郁浓香。

蜜蜂也成为所有传粉昆虫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只蜜蜂周身粘附花粉可达500多万粒,蜜蜂归巢后体表仍粘附1~2万粒花粉。这对有花植物授粉成功的意义,不言而喻。

可以类比,风口是创新和资本的共同诉求,是共生进化。看任何一个行业,我们可以立足“3周期分析法”来进行观测:产业周期、产品周期和资本周期。

产业周期,是技术驱动为主,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平台搭建和服务内容填充为辅。前者带来的是大周期,比如2000-2010年的互联网产业周期、2010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产业周期。

同时,产业环境(包括产业链、国家政策、用户习惯、技术发酵和人才准备)的成熟催生了小周期―门户网站周期、在线视频周期、电商周期和O2O周期等。

很多公司能够快速发展并脱颖而出是因为其抓住了产业周期变化的时间窗口,在合适的时间推出新产品。通常,产业周期一有变化,会出现大机遇。

产品周期的支点是产品的技术密度和用户渗透率。一款产品要想拥有市场占有率,取决于其能否带来用户使用场景的尖叫和革命,比如苹果手机的触摸屏技术、视网膜屏技术。与之相对的是,苹果的压感屏技术并没有得到用户的尖叫和膜拜。产品的使用场景决定用户是否采纳新方式。

资本周期如同鲜花,也有花期。某一行业的资本退潮期往往是新风口的资本蓄能期。这一过程虽然往往有一定的时滞,但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时滞也越来越短。

观察掌握周期规律,可以因势利导、事半功倍。雷军曾说:“你见过一个27年永远在IT潮头的机会主义者吗?过去的五六年时间,如果小米取得一点点成绩的话,只是因为台风,我说我自己是猪而已。”雷军的“风口猪论”,深意在此。

因势利导可以让创业者用最小成本将企业推上资本追逐的舞台,但产品是有周期性的。如果产品周期与产业周期甚至资本周期不匹配,风口到了甚至已经转移,产品才进入这个风口,企业很容易成为风口转移的牺牲品,如同退潮时海滩上的鱼。

单一技术要素的风口,存在和勃兴的时代或许一去不返了,至少会越来越罕见。在人类科技即将迎来奇点的这个黎明,可能更常见的是若干围绕某些技术要素的风口群出现并存,各领几日,共生进化。最终所谓的真风口正是有赖于伪风口的助推或技术要素融合,得以茁壮成长。比如大数据、AR、VR、无人机、智慧家居、自动驾驶汽车、量子计算、立体与全息显示,这几个“风口”最终很可能只推动AI(人工智能)这个风口脱颖而出,成为真风口。

凯文・凯利在《必然》里提到,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行为有5大进化趋势会大行其道:1. 减物质化;2. 按需使用的即时性;3. 去中心化;4. 平台协同;5. 云端化生存。

换言之,短时段内,真伪风口或将不断迎合并强化消费者的这几大趋势。最终脱颖而出的真风口,可能就是这几大趋势的最大公约数。

时下非常火爆的“分答”,10年前就有人做过类似的尝试,只不过彼时移动互联网还没诞生,知识变现无法实现即时沟通、即时付费。大胆再想象诸如分答类产品的未来,会微信吗?我看有可能。“分答”本质上是一款新型IM,互联网世界的关系链随生随死。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通讯录连接某个人,“你我”的关系以货币单位来分,如是,微信固若金汤的部分,或许正是它的软肋。

打败微信的不会是微信吧,创造下一个风口的又是谁?始于需求,还会进化!毕竟,没有未来也就没有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