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犬图像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犬图像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犬在汉画像中是比较常见的形象,庖厨、狩猎、畜牧等场景中均有出现。这说明它不仅以其自然物的有用性得到了汉代人的喜爱和信赖,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对徐州汉画像中的犬图像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对汉代人驯养类动物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徐州;汉画像石;犬图像

汉画像的题材包罗万象,以其丰富的图像内容,成为人们研究两汉时代的制度礼仪、风俗习惯、、思想意识、审美文化重要途径。其中徐州汉画像石中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极具特色。在众多的动物图像中,笔者大致将动物分为三类:驯养类动物、野生动物、珍禽异兽。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徐州汉画像石中的驯养类动物中的犬图像。

犬是一直与人类保持密切关系并且很早就被人类驯化的动物。考古人员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磁山遗址中就发现了被驯化的家狗的遗骨。(1)驯化后的家犬与人类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在人类的狩猎、祭祀、饮食生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犬”是《说文》和《玉篇》中的高频义符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动物类义符。早在甲骨文中,“犬”就作为义符使用,既可以表示“犬名”,如“狂”,也可以表示“兽名”,如“狼”、“狈”、“狐”这些外形似犬的动物。此外,犬又被称为狗。据赵学清考证,作为词的犬和狗,是不同时期产生的同义词:早期,“犬的使用频率高于狗,晚期特别是到春秋战国末期,狗的使用频率迅速升高,而犬的使用逐渐减少,后来在口语中使用很少了”。(2)

在徐州汉画像石中,虽然犬出现不多,但也有涉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出现在田野中,是人类生产过程的旁观者

图一为牛耕图。原图尺寸80*106cm睢宁双钩散存,现存徐州汉画像石馆,年代为东汉。下层右侧大车下卧一犬。画面分为三层,上层刻仙人骑鹿、鹿驾云车等。中层刻人物会见,有榜无题。下层刻牛耕图,二牛拉一犁,一农夫扶犁耕地,后面一儿童随墒播种,右面停放一辆大车,车旁憩息一犬,远处田间一农夫举锄耘草,还有一人箪食壶浆,给家人送饭。

犬从古便是人类的重要生活伙伴之一,犬与人类互相依赖,从此图中变可知一二。人类选择犬而非其他驯养类动物,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犬是汉民族较早驯化的动物,且犬嗅觉和听觉灵敏,反应迅速,是狩猎、放牧、看家护院的好帮手。二是因为,狗通人性,忠诚、温顺、对主人忠心耿耿、尽心竭力等优点为其赢得信任和青睐。此二者特性,流传千年至今仍是人们选择犬作为伙伴的重要原因。此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犬,是一个紧紧跟随主人耕种,守护其旁的形象。

二、在珍禽神兽图中,作为天狗出现。

图二为青龙天狗图。睢宁九女墩汉画像石墓出土,现存徐州汉画像石馆。画面中刻一青龙竖立,该龙形象风格突出,狰狞,额头生角,鳞纹细密,龙爪三趾,弯曲锐利,有似禽爪,背鳍与尾鳍突出明显,后世龙的基本特征均已表现出;画面上方刻龙头的正面像,龙鬓龙须刻画精细。画面下方刻一天狗。龙刻在墓室中有驱邪辟鬼之意。

天狗,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最早记载于《山海经》中,“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继承与发展了儒家的天命思想,融合阴阳五行学说和邹衍的“五德终始”论,构建了系统的“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理论,以此来解释儒家经典,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依据。西汉后期,谶纬神学逐步盛行。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其中的阴阳灾异、符瑞等荒诞迷信色彩强烈,并且和儒家经典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两汉学术思想和政治运作的主要倾向,此图中青龙与天狗搭配,意为镇墓辟邪,驱除凶兆,寓意吉祥。

三、在庖厨图中,作为人们的食物之一

图三为庖厨图。铜山县汉王乡东沿村出土.现存徐州汉画像石馆.画面分三层。第一层左上方悬挂猪腿和鱼,下方一只鹿被缚待杀,一只狗正昂头前行;左侧有二膳夫,一人在俎上操刀切肉,一人左手持肉串,右手执便面在炉上烤肉。第二层左侧刻一人灶前栝火续柴,右侧一人汲水,一旁陈设樽、壶、耳杯、食案等器物。第三层刻迎驾场面,右侧一人持盾恭立迎候,左侧一马驾车,车上坐驭者和主人,车前有导骑,手中执棒。

庖厨图作为汉画像石内容分类中的一个大类,图中的食物也丰富多样。除去鱼、羊、猪等常见的肉食,狗肉也是常见的肉食之一。我们从文献中可略窥一二,《三字经》写到:“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礼记・王制》中的燕飨之礼:“一献之礼既毕,皆坐而饮酒,以至于醉,其牲用狗”。秦汉时期吃狗肉风气极普遍,《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由此流传下来的沛县鼋汁狗肉也已经成为地方特色美食。狗肉蛋白质的高质量和高比例,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可增强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抗寒能力。有此优点的狗肉,古人便早已将其列为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犬,此物种从被人类选择使用之后,见证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也出现在纪实或有着象征意义的汉画像石中。本文从犬与人类的关系、犬自身的文化含义以及犬本身的使用价值三个方面驱解构,让后人更直观的了解作为生活常物的犬在汉人的思想中的形象、在汉代神仙思想中这些动物所代表的美好含义,为徐州汉画像石的构图增添了生活元素及神化色彩。

参考文献:

[1]梁欢・汉语中“狗”的文化内涵探析[A]・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78-80

[2]张新艳・从《说文》到《玉篇》义符“犬”表意功能的演变[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3:136-140

[3]武利华・徐州汉画像石研究综述[J]・汉画研究,1992,2

[4]周能俊・汉唐“天狗考释”[J]・阅江学刊,2012,2

[5]徐州博物馆・论徐州汉画像石[J]・文物,1980,2

[6]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J]・文物出版社,2000,8

[7]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汉画像石[M]・科学出版社,1959,8

[8]朱存明・汉画像的象征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9]李发林・汉画考释和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10]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注释:

(1)李友谋等:《裴李岗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页。

(2)赵学清:《〈韩非子〉同义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