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川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的调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川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的调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川东地处大巴山深处,交通十分不变,自然环境恶劣。广大农村生产力落后,受教育程度低,川东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这一带,志愿行动的主体主要包括南充、达州、广安、遂宁等川东地区高校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在校大学生,我们调查选取的主体覆盖了文、理、工、农、医、师范六大门类。近二十年来,川东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在大型社会活动、抗洪救灾、社区服务、“三下乡”服务等行动中增加了服务内容,拓展了服务项目,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区域特色。

一、为大型社会活动和抗洪救灾提供志愿服务

素有“中国绸都”之称的南充市、以“中国死海”为品牌着力打造全国旅游城市的遂宁市、以“红色之旅”著称的伟人故里――广安市、正在着力打造“中国西部气都”的达州市,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和投资观光者,举办各类重大社会活动的数量越来越多,如果仅仅依靠职业性的服务人员,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川东四市政府,其经济负担和服务人员的有限数量都可能导致活动得不到全面及时的服务,这就需要有一支可以随时调动的数量庞大的非专业性、非职业化的高素质志愿服务队伍,大学志愿者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为大型社会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川东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实践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如: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四川省第六届残运会等高水准、高要求的活动都需要高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在社会发生重大险情时,总是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如: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川东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十多项抗击“非典”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深入车站、码头和社区中心,向社会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等各种人群宣传抗击“非典”的知识,向战斗在“抗非”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社会的感激和尊敬之情,鼓舞了人们的“抗非”斗志,为川东地区“抗非”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4年、2005年、2007年,川东四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几千名大学生志愿者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和灾后重建工作,在达州市抗洪抢险纪念碑的塑像群雕中,就有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 据有关学者研究,“20世纪后半叶以来,志愿服务在危机中中兴,又在危机中发展。大型活动的开展,为志愿者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为社会提供了所需的服务,如扶贫接力计划、绿色希望行动、各种体育赛事等服务,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而深远的影响。”服务大型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和实践层面上,产生了活动效应,为川东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大学生志愿者所提供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志愿服务不仅满足了大型活动和抗洪救灾的需要,而且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川东大学生的风采,而且也为建立川东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运行机制增添了新的内容,积累了新的经验。同时,这类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丰富他们的社会活动经验,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积极参与各类大型社会活动和抗洪救灾工作已经成为川东各高校团委推进和深化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主要抓手和有效举措。

二、以“一助一”结对服务为依托,长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

大型活动所具有的集中性、短期性的特点,决定了川东大学生无法适应社会迅速增长的广泛的公益的需求,因为,川东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现实实践的层面上,除了继续保持原有的大型服务活动的传统优势之外,还要在社区服务方面拓展服务,使得志愿者行动不断深入,使社区的弱势群体能及时有效的得到帮助。随着川东社会的现代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一方面,原有的社会保障体制已无法满足变动的社会需求,新的社会保障体制尚在构建之中,老年群体问题、城市贫困子女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孩子教育问题、下岗工人问题、残疾人问题以及其他困难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另一方面,在改革过程中经济利益不断调整,社会群体之间的分化和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已成为现实。急剧变化的社会结构既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走向服务对象提供了巨大的活动空间,也向其提出了如何转换运行机制,使活动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的严峻要求。为此,川东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注重集中性、短期性大型活动的同时,将志愿服务的内容引向更为广泛的城市社区之中。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单位,现代社会的许多社会职能,将要更多地依靠社区来承担。以“一助一”结对服务为依托,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围绕居民个人、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社区公益事业开展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川东高校在实践中探索的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方式。

在城市社区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比较多的是以院系、班级为单位,长期与某一个固定的社区或居民结成对子,为社区提供义务家教、义务维修、扶残助残、敬老助老、免费咨询、社区文化建设等服务。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该校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院团委指导下,基本上都是由固定的系科志愿者组织与服务对象结对,定期定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理工系志愿者分会与学校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结对建立了“社区服务站”、社科系志愿者服务队与达州市聋哑儿童语言训练学校结对建立了“扶残站”、数学系志愿者分会与城郊的一所村小结对建立了“关爱留守学生服务站”、化工系志愿者服务队与市环保局联合在达州城区州河流域建立了“环保服务站”、教科系志愿者服务队与市卫生局、市公安局联合在吸毒现象比较严重的社区定期开展“远离,预防艾滋”宣传咨询活动等等。其它学校如川北医学院的社区医疗咨询与服务站,西华师大的义务家教服务站等。这类志愿者活动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要,将大学生的文化和智力优势引入社区,为开展社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法律等活动提供了资源。

川东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社区服务目前已经摆脱了困境和挑战,我们参照全国部分省市制定的志愿服务地方法规制定了很多相关规定,比如:对参加不同服务时数的大学生志愿者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为志愿服务提供了激励保障机制,服务项目由单一向多样转化,建立了自己的组织运行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力争通过吸收社会募集资金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基金,“服务事业的发展,必须筹集、建立并管理一个足以支持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运作的基金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其自身并没有收入来源,然而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自身的运作及服务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从国外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运作情况看,很多致力于各种慈善事业的个人和团体都给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提供一定的捐赠,同时,政府也会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川东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正在借助国内国外志愿者行动的实践经验,积极筹措资金,另外,可以采用部分市场化的手段运作,吸引资本进入,解决目前川东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资金匮乏的问题。

三、以“三下乡”活动为抓手,参与“三支一扶”志愿服务

1996年9月开始试点,199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是以“智力扶贫”、“送医支教”为主的扶贫帮困活动的范例。该计划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拳头项目,是倡导志愿服务的“接力”精神,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内容和形式的新尝试,它采取公开招募、定期轮换、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每期半年至两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从1996年到2008年五年间,全国共有30个省、市、区实施了该计划,累计共有60多万名城市青年报名,从中选派了1万多名志愿者,受援贫困县达200多个,覆盖了中西部17个省、区、市,初步形成了“支教”、“支医”、“支农”三大支柱项目和跨省对口支援、省内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等工作模式。这种扶贫模式改变了过去临时性、间断性的做法,把志愿者个人的短期行为转化为志愿者队伍的长期,使一些公益性、长期性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社会事业得以维系,抓住了扶贫的根本,为贫困地区注入了良性发展、自我发展的活力。它为人力资源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有序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共青团组织以办事业的精神和方式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川东各高校团委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相继推出了具有各高校特色的“支医”、“支教”、“支农”和“扶贫”志愿服务项目,这些高校主要以每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和抓手,深入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农村,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支农、医疗卫生服务,如:川北医学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团、西华师大的基础教育服务团、四川文理学院的顶岗实习支教团、达州职院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团等,他们为农村带去了先进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也带去了全社会对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关心,对于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倡导新理念、新风气的志愿服务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不仅应该成为我国推动城乡发展,努力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击队和生力军,而且应该作为一个示范群体起到示范作用,倡导新理念,树立新风气,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从而营造出奉献、友爱、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这种示范作用首先在校园文明建设与生活服务中体现。大学校园中的志愿者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目标,以美化校园环境,维持就餐、乘车、购物秩序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文明习惯,并且倡导同学之间的互助友爱行为,如:四川文理学院的“爱心家园”,它以“传承校友情意,共建爱心桥梁,关注贫困群体,发扬友爱精神”为宗旨,广泛联系和团结有爱心并势衷于爱心事业的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以校内贫困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各种类型的爱心帮扶活动。这些活动涵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既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娱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又增加了志愿者活动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另一类活动是在校园中倡导先进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做法,比如开展“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无偿献血,挽救生命”、“回收废旧书报、电池、塑性瓶”等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公益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川东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已经初具规模,他们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同时,随着大学生志愿者社会接触面的扩大,生活阅历的积累及文化知识的运用,他们通过与社会不断发生相互作用而获得鲜明的时代个性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将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不断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追求人生目标的正确态度和精神动力,也获得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真实感悟。

参考文献:

[1]丁元竹等主编:《中国服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孙元:《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制度化的建议》,《青年探索》,2008.1。

[3]安国启:《志愿行动在中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李国荣:四川文理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