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抑郁症:还有很多你不知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促进抑郁症就诊率的提升,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严峻课题。
大部分患者认为患的是躯体疾病
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重度抑郁症的12个月患病率为3%~10%。国内数十项研究发现,我国重度抑郁症的12个月患病率为2.3%;农村略高于城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抑郁症患者中,只有10%的人寻求帮助;其中一半到医院看病,这其中又只有2%~3%到精神科就诊,其他都认为自己患的是躯体疾病。”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于欣教授说,到精神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只有10%是自己来的,很多人坚持说“我没有得抑郁症”。
专家强调,抑郁情绪,只是抑郁症的一个表现。长时间处于低落心境(医学诊断为2周以上),并造成功能损害,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学习,才是抑郁症。专家提醒,兴趣减退、精神压力大、恐惧、无助,长时间出现不明原因的失眠、乏力、食欲减退、便秘、心慌胸闷等躯体症状,需要警惕是否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发病与性格没关系
由于媒体对大学生、媒体人、官员等群体出现自杀事件的报道较多,很多人认为他们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也有人认为白领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是抑郁症的易发群体。其实这些都是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误区。
于欣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的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这些人缺乏社会资源,容易陷入无助的境地,抑郁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变为重度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大学生是自杀行为发生的低危人群,他们有较多条件可以缓解负面情绪,而农村年轻女性才是高危人群。
抑郁症的发病与性格没有关系,是遗传因素与社会应激事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病。
很多医生不能识别抑郁症
于欣去年曾遇到一位门诊患者,他长期感觉肠胃不舒服,有异物感,先后在多家大医院做了4次胃镜、2次肠镜,都没查出问题,最后消化内科医生建议他去看看精神科。
“他就是重度抑郁症。”于欣说,治疗不是用点抗抑郁药就行,更重要的是要对其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症结,通过心理治疗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适是情绪问题造成的,进而引导他排解不良情绪。通过与患者深入交流,让患者建立起对精神科医生的信任,患者才会愿意服用抗抑郁药物。
“内科患者1/5合并抑郁,神经内科主诉疲劳、乏力等原因就诊的,一半是抑郁症。一些消化内科的患者,其实消化系统没有问题,但是很多医生不能识别抑郁症,到了实在没有办法时才想到精神科。”于欣说,这个过程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在综合医院普及精神疾病知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