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通玄达微 风规自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通玄达微 风规自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张崇范和他的书法

有人说,黑白色是构成书法的基本色调,可它却蕴蓄着多彩的绚丽。

友人说,写写张崇范,他这人不张扬,书法写得不错。于是,我走进了他和他的书法艺术世界。

接触张崇范,正如友人所言。中等身材的他,目光中流露出深挚与涵容。观其书作,恬适静穆,古朴浑厚,寓清丽于雄浑之中,藏秀美于宏壮之间,见灵气在笔墨之外,舒卷儒雅,赏心悦目,新意纷呈。

张崇范,1948年出生在山东高密双羊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粗通文墨,善书法,深受乡亲们的敬重。受其父影响,他自幼便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崇范说起来也是个走南闯北的人。1969年,他参军到了上海,后随船去了宁波。尽管舰艇生活紧张,学习条件简陋,可他从未懈怠对书法艺术的追求。1975年,他被调到北京国家海洋局机关工作。首都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以及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更加迫切和执著。那种虔诚,那种痴迷,那种酷爱所激发出的热情,说起来至今都让他激奋。

1985年,首都师范大学(原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中国书法艺术专业大专班面向全国招收第一期学员。为了更系统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张崇范决定报考。经过短时间的复习准备,他应考并如愿以偿。这可遇而难求的两年时间,让他尽情地遨游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从理论到技法,从实地考察到艺术创作,让他渐入佳境。在学校里,按照老师的要求,他临摹了大量的碑帖。规范而严格的训练,使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书法基础训练的临帖奠基阶段,继而迈入书法正途,又以新的起点,开始了新的攀登。

“学贵心悟”,他学书极重传统,然能承古而化。对于继承前人创造自己,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书法创作要具有实力,如果没有对传统积淀的坚实基础和对前人遗产的高度认识,即便成功也将是昙花一现。如果一味拘泥于前人,亦步亦趋,书法艺术也会丧失勃勃生机。在学书的方法上,张崇范不主张对临摹、创作的程式化机械重复,而注重自我感觉与切身体验上的悟性。他曾颇为风趣地对我说:“学书者,不能像磨坊里的驴儿,蒙着眼睛转一天,其轨迹不变。而应该像田径场上的链球运动员,旋转的目的在于积蓄爆发力,应从古今名迹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他临帖不用倔劲,读帖讲究心思,注重二者交替并潜心于对其共性规律与个性风格特征的把握。在临帖时,他主张笔临和心临并重,既对历代优秀碑帖的精神笔趣潜心钻研,得其神髓,又要入乎其里、出乎其外。为此,他在摄取汉隶、魏晋碑帖和简帛书风营养的同时,还着力于“胸中之所独得”,不断获取书法美学的新领悟,让其融化在腕底笔端,自然流露出来。张怀

在《书断》中说:“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这些年来,他特别喜欢将自己置于名山秀水之间,去享受大自然的恩惠。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他在领受中得到了从心灵到艺术的启迪。远眺着巍峨的高山,让他联想到书风中的浑厚雄健;观览着舒缓之彩云,让他思索起书法布局的天成飘逸;凝视那参天古松铁铸般的树干,让他感悟到书作中的遒劲沉雄;欣赏那池中游鱼和林中啁啾小鸟,让他萌发了书艺之道的怡然自得之情;流连于小桥溪水之边,让他感受到了托起书艺的那种宁静与恬淡……也许是天工造化之因果,由此激发出了他对书法艺术想象的无限活力,使他在书法创作中形成了新的意象,古拙中见着灵动,深沉中尽显精神。

据我所知,张崇范兼擅各体,但他用功最勤用时最多的还是汉隶与简帛。多年来,他沉潜在汉碑与简帛之间,陶醉于汉碑那高古肃穆与宽厚朴茂的格调之中,又非常倾心简帛书法的那种烂漫率意与萧散流落的气息。于是,他在隶书的创作中,或采其敦厚,或拟其整肃,或用其典雅,或尽其情趣。在用笔上,随着他多年来笔下功力的沉积,其笔法的丰富更增加了线条的质量与表现力。他用笔不激不厉,笔画形态表现出一种平温而又凝重的线性语言。有的时候,兼或掺以一些简帛的笔意,表达出一种自然而又有亲和力的笔法语素。在结字上,他强调笔画与笔画之间,保持均衡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字形仪态既端庄又平和。在墨法的运用上,很少有激越急驰的飞白,而更多的是沉实与浑厚。在通篇章法的构成上,他直取汉隶对章法“左右比肩”式的、有严格秩序的排布,表现出一种列兵仪仗的静穆。仔细品味他的隶书,在他严谨、秀丽、灵动的书风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书卷之气和典雅,他在表现着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于行草书的创作中,他墨法讲究,用笔生动,线条精到,结体亦巧亦静,意态从容。他的书法,意和笔调,书风平和简净,气秀色润,清丽儒雅,又不失大气。

张崇范告诉我,学书数十年,感触良多。书法让他充实,让他快乐,但也有苦恼与困惑。只不过快乐是本质的,而苦恼只是思而不达造成的。

他说,有时候写字,想表现的是某一种形态,而偏偏手不随愿,想要的却表现不出来,总是迈不过那个坎儿。这种状态有时数月,有时会延续数年。那种情形,真是让人举步维艰和难熬。他深有感触地说,学书法真还要耐得住寂寞。在我们谈及书法鉴赏时,他说,现在是一个在艺术上多元共处、多元共生的时代。一个人的书法在进入到某一层次之后,个性风格的差异并不是一种好坏,而是一种对艺术感悟后的不同表现。它表现的是一种情趣,是一种对审美观念的表达,是一种对人文的思考,是一种境界。在艺术上,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走自己想走的路,但决不能因为只有自己才是至高无上的,因为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参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你就是你,可千万别把自己当成衡量他人的标尺。否则艺术会僵化,会丧失生命力。由此看来,他对书法的激情依然,但在态度上却坦然了许多,在认识上也深刻了许多。从他的作品中,会让我们感受到他心境的平静,内修的积淀及对理性与个性的有益探索。

与张崇范接触多了,越发觉得他不仅生性聪颖,而且虚心勤勉,沉静理性。真是难能可贵。每当别人评点他的作品时,他总是倾心聆听,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在他看来,每个人在艺术上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天地,不理解的盲从只会有害无益。技工于习 ,事成于勉。崇范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时至今日,也毫不放松对古代书法名迹的心摹手追和对书法理论的研读探索,为了书法艺术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对待书法艺术的态度始终是真诚的,只是因为热爱而投入,却从无与别人比高低、争高下的念头,他一直向往靠耕耘而能有所收获,他的心态一向平和,他对书法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几乎很少卷入当今的书法浪潮,常常以静观的态度,去欣赏真正弄潮儿们的飒爽风姿,但又鄙睨那

些盲从者的偻形窘态。同时也以此为鉴 ,在不断的警示、审视和寻求着自己的今天和明天。

记得元代郝经在他的《叙书》一文里说到,学习书法除了要循序渐进外,还须“读书多,造道深,老练世故 ,遗落尘累,降去凡俗,倏然物外,下笔自高人一等矣。”。 张崇范熟谙其中玄机,深知积累学养对提高书法作品艺术含量的重要性。故习字之余,嗜书如渴,文学、历史、哲学都广泛涉猎,对绘画、音乐和京剧也颇感兴趣。张崇范还喜欢做诗。在《中国当代书法家精品》丛书《张崇范书法艺术》卷这本集子中,我发现数首作品是他的自作诗,读后颇有些味道。他的这些爱好,无疑更丰厚了其作品艺术性、思想性、文化性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书法家的人品,有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之说。

他为人诚朴,正直善良。平时向他求字的人很多,尽管工作很忙,他还是尽力而给予满足。他说,别人喜欢你的字,那是书缘。当有人问他习书有何秘诀时,他笑笑说:“对传统的继承是借力,聪明的人是绝对不会放弃的。学习书法

还是要老老实实地临帖读帖,虽不会像赶时风那样很快奏效,但路子正,看似慢,但少走弯路,其实并不吃亏。

要说‘秘诀’也是有的,那就是勤勉加真爱,悟性加修养。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到后来拼的就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