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现代化进程赋予建筑师新的使命和责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学术年会侧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现代化进程赋予建筑师新的使命和责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学术年会侧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发展,一个突出的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如何看待传统工业城市中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问题。如何将昔日的辉煌与未来的发展相互结合,创造出更加宜人的环境,建筑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建筑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建筑师的职责是什么……带着种种的疑问和思考,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专家共聚一堂围绕“传统工业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建筑师角色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盛夏8月的沈阳,早晚已有了一丝清爽的凉意。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创作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在沈阳举行。王国泉宣布会议开幕后,学术会议由朱小地、张俊杰、庄惟敏、马涛分别主持。参加会议的各路专家围绕上述主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主题发言有深度,信息量大,所涉及的内容、研究的结论和提出的问题,对我国老工业城市的更新改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次年会的广泛交流,大家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对工业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

工业遗产由工业文化的遗留物组成,这些遗留物拥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者是科学上的价值。这些遗留物具体由建筑物和机器设备、车间、制造厂和工厂、矿山和处理精练遗址、仓库和储藏室、能源生产、传送、使用和运输以及所有的地下构造所在的场所组成,与工业相关联的社会活动场所,比如住宅、宗教朝拜地或者教育机构都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技术、审美、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每项工业遗产有其独特的存在环境、表现形式如何发掘其内涵、如何对本地区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保护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有利于为后世留下过去曾经有过的承托经济发展、社会成就和工程科技历程的形象记录。工业遗产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遗产形式,其文化内涵、价值和保护形式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陈伯超先生认为,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应该包括它的历史信息、城市形象等因素。对工业遗产应有详细的评价标准,要明确哪些应该保护,哪些可以拆迁,这项工作在我们国家刚刚开始,日后的工作量将是非常繁杂的、多样的。沈阳过去作为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特别是沈阳市铁西区的许多工业建筑可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应该也完全有可能将其进行合理的重新利用,在继续发挥其主体建筑的功能作用的同时,也将其得以保护下来。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阳建强教授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老工业基地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决策过程,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基本理论、路线、纲领的重要体现。建国之初,在“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先生产,后生活”、重构国家工业地理分布等重大指导方针下,全国城市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烟囱林立、厂房轰鸣,中国似乎一下子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这种建设对当时乃至日后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老工业基地工厂主体办公楼和主体厂房曾为苏联专家援建设计,属于当时“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建筑方针指导下的典型风格,为“中国式折衷主义”,具体表现为西方古典建筑“三段式”立面构图辅以中国式的建筑细部,具有较高的建筑文化与美学价值。

老工业基地的工厂已成为联系工人、家庭、社会生活的纽带,共同构筑了独特的工人阶级文化,工厂环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里的人们有的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人为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奉献了他们的青春与活力,许多人一辈子、一家人都为同一个企业服务。他们的人生轨迹和企业息息相关。这些老建筑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几代人的悲欢离合,已深深的植根于人们的心里。保护它们不仅可以延续稳固的社会关系,也是对城市历史的关怀,更是对为这个城市奉献一生的人的致敬,必将有助于增强城市的凝聚力。

老工业基地许多建筑结构仍然完好,通过必要的改造能够转换为其他功能继续使用。基地内原有的许多基础设施也可以继续利用。在此情况下,相比推倒重来的开发方式,不仅可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更新改造的经济门槛,这对于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的城市更新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城市建设与工业遗产保护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许多昔日尚属“前卫”的工业项目已被逐步淘汰,或将其从城市中搬迁出去。其旧址的拆与留,保护与改造也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符合城市发展规律,顺应时展要求,这似乎已经成为“拆”与“建”的关键。

东南大学朱光亚先生认为,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中间环节,是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利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有序调整,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途径。这一更新过程源起于城市内部经济运行方式和建立其上的管理方式的变化,但却更多地外在表现于层面上空间景观及形态、建筑功能,密度等的改变。

回顾历史,从《雅典》开始,从单一的文物古迹的保存,延伸到城市历史地段及环境背景的保护,从单一的物质形态保护,到以物质空间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综合保护,从单一的时间因素,到对城市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多样化形态的保护,正是由于对城市更新发展的不断深入认识和反省的基础上,城市遗产保护概念得以提出并不断延展。

产业遗产保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就产业遗产而言,更新与保护并不对立,也不应该机械地割裂开来。更新产生于城市的发展,保护从根本目的上,也是在对城市综合认识的基础上,为了发展的连续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而成为必要。在更新的同时进行城市保护,应该是相辅相威的,在广义的角度上保护即是更新更新必然保护。

作为当代城市的重要功能要素,受城市扩张及格局变迁和产业自身发展变化的要求,产业建筑的“更新”成为必然。然而这里的“更新”虽然也强调对遗存的适当保护,但其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在合理价值权衡下对城市旧有印记的选择性保存,以获取更大的边际效应,更牵涉了大量关于土地层级、经济利益、审美观念、乃至城市生活方式等要素的权衡。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创作所所长杨明认为,工业能否起到重读城市文化的作用,作为旧的建筑应该具有几方面的素质,首先它应该有丰厚的并且是连续的历史积淀,有足够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应该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连贯的。第二,这样的建筑要能承担整个城市文化的典型,它应该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应该能在物理空间上把整个城市文化串成一体。第三这样的建筑应该是能够自由更新并且被公

众所用的,如果不进入公共生活它仍然是死的。

许多专家认为,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工业遗产保护也应遵循这一理念,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互动与和谐共存。这里既要注重工业遗产保护对城市长远利益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又要注重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尽量发掘其在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审美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赋予工业遗产以新的内涵和功能.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互动发展。

建筑师的作用与责任

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建筑师所起到的作用是别人无法替代的。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有了新的要求,同时赋予其以新的更高的理想,建筑师更加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和紧迫感。

中房集团建筑设计事务所资深总建筑师布正伟先生认为以往的城市建设中,出于经济发展需要,许多城市被定位于工业基地,这也就导致了城市功能格局的单一化。而随着今后经济的发展,为上述工业基地化的城市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建筑师有责任,像对待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样来对待我们的工业遗产,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建筑师有责任自觉地了解和研究老工业城市中工业遗产的状况和对城市文脉的影响,自觉地思考和研究保护工业遗产和城市更新的原则、方法和材料的运用,并努力投向到其实践中去。

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有它自身的独特性和规律性。建筑师有责任持续地思考和探索,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更新的方法。

建筑师有责任向各级政府提供专业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关于城市工业遗产保护的评估,规划、设计和咨询服务。特殊的环境与要求,赋予建筑师以特殊的使命与责任,中国当代建筑师的责任重大。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创作所所长杨明认为,作为一个重建城市历史的操作者,许多设想、步骤、方案等是从建筑师手里出来的。前阶段我们是比较被动的跟着产业的主导力量在走,现在应该从城市文化和城市节凑的高度上来思考这个问题,为工业建筑寻求更多的便利的方式。从这样一个高度来讲,如果拘泥于个别建筑的形态那么很可能我们更新保护的东西不如我们毁掉的东西多。如果不从区域角度考虑更新,它以什么内容存在的话.仅仅关注几个有历史的建筑,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毫无现实意义的。现在的东西如果好,50年后也会变成文物,如果不好10年之后也许会被炸掉。在新旧更新手法上,突破因陋就简的习惯,应该用新技术追求更新的东西。从美学的角度更多的思考一些问题,更有利于就建筑更新适用于未来的发展。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中,镇江市规划局局长田铁民、哈尔滨市规划局副局长王宏新等部分专家还就风貌保护与功能更新、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城市建筑设计、地方性建筑的特点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等问题,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发表了个人观点。在会后进行的参观考察中,代表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和在研讨中所汲取到别人的经验,实地去验证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并从中寻找自己的答案。

研讨会虽已结束,但交流还在继续,探索还在进行。许多建筑师希望,建筑师所要关心的是文化内涵在实际工程中的表现,更加注重地域文化与创作的结合;中国建筑师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建筑师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提供资料、李沉、王雯淼整理)

作者:李沉王雯淼,《建筑创作》杂志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