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展改革局对县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十一五”时期到2020年是我国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战略建设期。在这一时期,不但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且要完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任务。这两大战略目标的实施,给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科学制定未来十五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就成为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争先发展”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作一论述。不妥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批评意见。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十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奋斗、勇于拼搏、克服了自然灾害和国家宏观调控给我县经济带来的不利因素,在关闭小高炉,煤矿连续三年整顿的情况下,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预计到2005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将完成6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200元,分别超过预期61亿元、4亿元和4000元的发展目标。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达到9.4%,与“九五”持平;财政总收入增长幅度为25.3%,比“九五”高出近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为6.74%,比“九五”低约5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不断改善投融资环境,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争取上级资金的奖励办法》,争取上级的、引进县外的、调出民间的、贷出银行的,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连年增长,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0亿元。其中列入县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01年的3亿元,2002年的5.86亿元,2003年的10亿元,2004年13亿元,达到2005年的15亿元,仅争取市以上国家投资就达3.5亿元,有效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3、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传统农业正在转型。全县以建设特色农业基地,以建设“小杨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体,不断改善农业的种植条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五年时间,共建成2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科技示范农场,面积达到6.5万亩;特色农业基地规模发展到20万亩,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传统工业全面提升。煤炭行业全面整合,新建和改造30万吨以上矿井7座,天地王坡煤业建成了年生产150万吨的全省最大的单井单面矿井。冶铸业新建了福盛钢铁、晨晖铸管、金工铸业、金秋铸业、亚鑫318等若干项目,建成了球墨铸造生产线100余条,中高档铸件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
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先后有16个项目列入省“1311”和市“2316”规划,以思科高岭土、强华铝硅钛、坤达磁材、天九制药、清慧汽配、康达水泥、星冉建材为标志的新兴产业项目已逐步投入生产,构成了我县煤电、铸造、新材料三大新型产业雏形,初步形成了“1511”的发展框架,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期间,机构改革不断深入,政府组成部门由32个精简到25个,乡镇由26个撤并为17个,国有、二轻、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82%以上。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97%,比“九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25.7%,比“九五”末提高了4个百分点。先后解决了342个自然村、11.6万人的吃水困难。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油(水泥)路里程达到1500公里,93%的行政村实现了村通油(水泥)路。17个乡镇全部开通了光缆,村村通了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了养老保险范围,国有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100%;集体养老保险覆盖面保持在98%,启动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36%;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别达到65%、82.6%。工伤保险参保人达到1.3万人。教育事业荣获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称号,成为国家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卫生事业荣获全省卫生保健先进县、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人口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试点全面铺开。电子政务受到国家表彰。
5、全县整体步入宽裕型小康。国家统计局、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制定的新时期农村全面小康标准。主要有11项指标: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②农村一产劳力比重在35%以下;③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在35%以上;④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在90%以上;⑤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在6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0%以上;⑥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期限≥9年;⑦农村人口平均寿命≥75岁;⑧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70%;⑨农民对村务公开满意率≥95%;⑩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85%;⑾森林覆盖率≥23%。
对照这个标准,我们邀请山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对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阶段性判定,我县预计到2005年底所有11项指标中有6项已经超过,分别是:①小城镇人口比重为36%;②农村养老覆盖率达到80%;③农村人口平均寿命达到75岁;④农民文化娱乐支出达到9.5%;⑤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达到85%;⑥森林覆盖率达到30%。有5项指标达到70%以上:①一产劳力比重59%;②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200元,达到70%;③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3.6%;④农村人均受教育程度达到7年;⑤农民对村务公开满意率达到61%。
由此可见,到2005年我县已经基本步入宽裕型小康,初步实现了县委、县政府在县二届党代会上提出的战略目标。
二、“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十分严峻。从全国讲,中央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要求之一,就是要在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要求之二,就是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这就意味着政府要拿出比“十五”期间更多的投资用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从区域来讲,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带来了中部地区新一轮的竞争。我县在中部地区6省505个县中综合实力排名第90位的地位将可能受到冲击。特别是我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的战略任务,使我县在“十一五”期间乃至2020年的十五年时间,必须保持在全省前10名的位置。而保持这个位置实属不易,根据山西省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研究表明,2004年我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山西排名第七,但经济增长速度排到第20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已排到9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到14位。和200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退了1位,人均地区生总值退了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退了12位,财政总收入也从第5位退到了第15位,退了10位。在晋城市的位置自不必说。虽说“十五”时期是我县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最快的时期,但和群雄逐鹿、竞相争霸的兄弟县市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质量还不够高,拉大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成为“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概括来讲,“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任务有十个方面:一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二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四是加大区域结构调整,加快东南区域经济发展;五是坚持五个统筹,全面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六是坚持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事业放在突出地位;七是以县城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八是扩大改革开放,优化投资环境;九是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十是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繁荣活力文明和谐安康新泽州。
面对这样的形势和任务,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响亮地提出“完成任务就等于落后”。刘书记代表县委、县政府在八月份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号召全县上下发扬“不甘人后、勇争第一”的泽州精神,把“争先发展”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使全县人民为之一振,倍感战鼓催春、万马竞发的无穷动力。
三、主要经济指标的确定依据
根据经济专家的判定,衡量一个地区财富总量的指标是指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即gdp,过去为国内生产总值,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只是利润的再分配,一般不予考核。(在第一部分里讲到的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小康11项指标中就没有财政总收入指标。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是我县在全国综合经济实力中的排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资料,2004年,我县在全国的排名列383位,比阳城高57位,比高平高255位。在中部地区排名第90名。就是在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入围的303个县中,我省只有4家,而阳城、高平名落孙山。主要是由于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位次较高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中要高度重视地区生产总值的指标意义。
第一,要充分体现“争先发展”的内在要求。争先发展就是要争当第一。不当第一,何以为先?争先发展不仅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战略口号,更主要的是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指标和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任务指标的战略动员。进一步讲,要在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县的经济总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必须保证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必须翻一番半。
第二,翻一番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全市六个县区中,与我们争雄的高平、阳城、沁水三县在“十一五”期间都提出翻一番的概念。地区生产总值,阳城翻一番是100个亿,高平翻一番是90个亿,沁水翻一番是40亿,而我们翻一番是120个亿,这就是先。相应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阳城是8000元,高平是7100元,沁水是5600元,我们是8400元,这也是先。再则是财政收入,阳城、高平翻一番分别在20亿元左右,沁水翻一番在14亿元左右,我们翻一番15亿元。为了提高我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使之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把财政总收入定为23亿元,这也是先。争财政收入这个先,我们泽州起码有三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是泽州境内现有的企业税收渠道尚未理顺;二是未来五年有一批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落户我县;三是市内企业外迁形成的发展因素。而阳城、高平、沁水三县,除沁水有较大项目入驻外,阳城、高平均无明显的新增长点,翻一番也非易事。
第三,主要经济指标的确定。应该是两步走,第一步,2006—2007年利用两年时间,对全县的所有的发展资源进行整合。在供水、土地、资源、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环境容量方面,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集中资源,配给最有引导引领效应的项目,理顺税收渠道,为后三年的快速发展夯实基础。第二步,2008—2010年为高速发展时期,向全国百强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冲刺全国百强,建设和谐泽州,应该是县委、县政府“争先发展”理念的形象解释。我们离百强县有多远,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04年百强县”最后一位内蒙古集宁区,2005年预计生产总值为40亿元,我县是65亿元;财政总收入4亿元,我县是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我县是4200元。但集宁区的人口只有我们的一半,排位就上去了。根据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在2004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第50—150名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4.18%,前100名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4%,101—150名的平均增速为14.36%,362—399名的平均增速为12.86%。参照这个体系,同时考虑到其它地区的正常发展,我县要确保在全国的排名不再下降,至少应保持在12—15%的发展速度;如果进入前150位,增长速度不能低于18%,地区生产总值为180亿元;如果要进入前100强,在前100名以9%的速度增长的情况下,我县的增长速度不应低于22%;若前100名按“十一五”期间的平均达到13%,我县则应以28%的速度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则为210亿元。这个速度显然很难达到。但考虑到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全面体现县委、县政府“争先发展”的要求,并综合考虑我县资源和发展要素的承载能力,把目标设定回到在晋城市第一,冲刺全国百强应该是有把握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据此,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发展目标是:①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20亿元;②财政总收入翻一番半,过到23亿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设置23亿元的标准,使我县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6%);③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8400元。
四、建设四大载体,冲刺全国百强
1、实施百强铸造战略。“十一五”时期,应该把铸造业作为我县的接续产业进行培育,建成百万吨精密铸造基地。“十五”计划的实践证明铸造最符合我县县情,一是全县对这个行业比较熟悉,有感情;二是有一批懂铸造的企业家队伍;三是有一批职业技术工人;四是在全国的专业市场内有较大的影响力;五是对铸造市场驾轻就熟。最主要的一点是投资者敢于投资。这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了的。在本行业内可分为三个层次推进。一是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在全县建设100个万吨以上铸造厂,从总量上保证铸造行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二是建设5—10个5万吨以上的精密铸件企业,提高铸造行业的集约化程度;三是建设1—3个销售收入在10亿元的有色铸造企业,培育核心产品,提高全县铸造业的竞争力和整体形象,把泽州建成全国最大的轿车轮毂生产基地,使铸造业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以上,成为继煤炭之后第二大主导产业,成为实现翻一番的主要支撑力量。
2、实施大项目推进战略。“十一五”期间继续大力推进项目开发战略,以重大项目的建设构筑县域经济发展载体。重点要抓好王坡煤矿300万吨矿井、下村车山150万吨、福盛100万吨轧钢、百万吨精密铸件铸造基地、高都煤矸石发电、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基地、坤达磁材一体化项目、天九制药、晨晖12吨球墨铸管、畜牧一体化等10大项目,10大项目总投资约为64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销售收入可达124亿元,利税可达30亿元左右。同时要主动出击,创造条件,争取国投华电4×30万千瓦发电、晋城无烟煤集团10万吨煤炼油、天脊集团20万吨甲醇、兰花集团50万吨二甲醚等市重点项目落户我县,进一步加快我县经济发展速度。
3、工业园区推进战略。在“十一五”期间要克服我县工业企业分散、点小,以行政区域为界的弊端,建设2—3个有形工业园区,使之成为翻一番的孵化器和推进器。建议撤消金村镇,将金村镇设为府城镇和珏山区,把原水东乡和金村镇区划为府城镇,将原铺头乡区划为珏山区,一方面承接富士康产品和技术转移:另一方面把铸造工业园区放在珏山区内。同时将天地王坡煤井田和车山井田设为王坡区,努力建设成为煤化工工业园区。园区建成以后,不再号召乡村上项目,凡愿投资兴办企业的,原则上规划到园区发展,使乡镇腾出精力抓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泽州。
4、民营经济推进战略。“十一五”期间我们应该把发展的动力放在民营经济上。用民营资本强力推进翻一番目标的实现。我县有雄厚的民间资本,根据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调查,小康村、煤矿和经济大户拥有的资本在20亿元以上。只要我们用政策保证、用环境保证、用利益保证,把这部分资金引导到发展上来,就会产生乘数效应,形成资金的积聚效应,乘势而上,实现县委、县政府“争先发展、冲刺百强”战略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