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方戏剧团生存发展之路浅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方戏剧团生存发展之路浅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地方戏剧团在保护、传承地方戏曲文化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部分地方戏剧团生存发展遭遇困境,罗田县黄梅戏剧团却走出了一条生存发展之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是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剧目创新是重点;面向群众适应市场是根本。

关键词:地方戏剧团;发展;罗田黄梅戏剧团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068-02

黄梅戏作为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的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其发展传承得到了人们的重视。1984年以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这一口号的引领下,湖北省为振兴黄梅戏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立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为黄梅戏的发展创造了平台;成立了黄冈艺校,为黄梅戏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黄冈师范学院成立了黄梅戏研究中心,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呕心沥血提升黄梅戏研究的理论层次,让黄梅戏能走进校园。黄梅戏在娘家――湖北黄冈普遍得到了重视,湖北黄冈兴起了黄梅戏热,人人争唱黄梅戏,处处飘香黄梅腔,黄梅戏在古老的黄冈大地得到了传承,黄梅戏艺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地方戏剧团的作用不可或缺。然而大多数戏剧团遭遇了发展困境,大多数戏剧团处于自生自灭、半死不活的状态,罗田县黄梅戏剧团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生存发展之路。

地方性戏剧团的发展,政府支持是基础。新时期黄梅戏的发展更需要政府的支持。罗田黄梅戏剧团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处于无场地、无演员、无资金、无设备的境况。为了支持黄梅戏,罗田县委、县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一是现场调研,提供发展指导。罗田县委书记肖燕梅,县委副书记、县长詹红运曾经多次带领文化部门到黄梅戏剧团调研,对罗田县黄梅戏剧团的发展进行规划;二是积极筹措资金,解决经费难题。罗田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投资400多万元创作编排了大型原生态民俗歌舞节目《大别山放歌》;三是搭建演出平台,唱响黄梅戏。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创造条件在鄂东旅游胜地4A景区――天堂寨,搭建黄梅戏演出场馆,将《大别山放歌》从县城城区搬到景区演出,把旅游与黄梅戏文化深度融合,取得了初步效果;县文化部门也积极指导罗田黄梅戏剧团进一步打磨《大别山放歌》,将《大别山放歌》名片擦亮,使之成为罗田县旅游与文化相融合的新亮点。罗田县县委、县政府将黄梅戏这一戏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这一举措,擦亮了罗田黄梅戏名片,提高了罗田黄梅戏剧团知名度,扩大了黄梅戏剧团影响。

地方戏剧团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人才是剧团之本,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缺乏的地方戏剧团,发展就无以为继。罗田县黄梅戏剧团曾经面临人才奇缺的困境。罗田黄梅戏剧团成立于1952年,现有演员职工52人,大多数演员学历不高,专业性不强。据资料显示,罗田黄梅戏剧团的演员有毕业于黄冈艺术学校,有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也有毕业于中专,但专业并非是戏曲的,还有高中毕业考进剧团的,从剧团的演员来源来看,有部分演员在校期间是主修舞蹈,声乐,或者钢琴等,进入剧团却担任黄梅戏主要演员。极少一部分是在艺术学校学习戏曲表演。另外演员年龄普遍偏大,出现演员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为了提高演员素质,罗田县黄梅戏剧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开门办团,主动与专业学校合作。罗田县黄梅戏剧团主动与黄冈艺术学校联系,把优秀的青年演员送到学校学习深造;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用优惠政策吸引艺校学生到黄梅戏剧团工作。二是外引内扶,培养“名角”。任何戏曲从来就是“角儿”的艺术,黄梅戏也概莫能外,出类拔萃的名演员对于黄梅戏来说,可谓举足轻重,只有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优秀演员,才能激活黄梅戏的市场。罗田黄梅戏剧团经过不懈努力,也培养出了自己的“角儿”,涌现出了像梁慧敏、吴丽娅这样优秀的演员。梁慧敏,安徽怀宁人,同其丈夫彭国留都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先后被分配到条件较优越的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工作,1998年,罗田县黄梅剧团想方设法,引进梁慧敏夫妇,他们创作剧本,坚持演出,培训演员,寻找市场,为剧团的生存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吴丽娅是罗田县黄梅戏剧团的主要演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活跃在演出第一线,把优美的歌声,甜润的唱腔送到千家万户,在戏曲不景气,剧团经费严重不足,和吴丽娅同时进入剧团的同事都离开剧团另谋高就的情况下,吴丽娅一直坚守自己对舞台的热情,无论风雨艰难,她始终对戏曲这一事业抱着热情而认真的态度。正是因为有了梁慧敏、吴丽娅这一批“台柱”,罗田县黄梅戏剧团才得以长足发展。

地方戏剧的发展,剧目创新是重点。大部分地方戏剧团原创首演剧目数量和创作人员数量屈指可数。罗田县黄梅戏剧团多方组织创作人员,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结合罗田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近年来创作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剧目,如《万密斋传奇》、《大别山放歌》、《生命恋歌》、《香草》、《余三胜》等。这些剧目的创作、编排,不仅锻炼了队伍,而且赢来了市场,获得了收入,改善了剧团条件,罗田黄梅戏剧团的经验阐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虽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在今天已经奇迹难觅,但是只要拥有一批优秀创作人才、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剧目,地方戏剧团就没有消亡的理由。

地方戏剧团的发展,面向群众适应市场是根本。戏剧团无论是作为事业单位还是民间团体,始终都要面对市场,面对群众,其运作都要符合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这是我国启动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始终坚持的方向。地方戏剧团要建立完善艺术生产和市场营销机制。要明白一个道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需要营销。要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营销人才匮乏、营销模式单一一直是地方戏剧团久治不愈的“痼疾”。究其原因,是地方戏剧团长期以来对营销工作的忽视,是缺乏市场意识的一种表现。演出市场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罗田县黄梅戏剧团在近年来努力增强自信,克服惰性,加强剧目的策划、生产、营销,依据市场机制开展演出经营活动,以此扩大黄梅戏的活动空间和市场占有份额,从更广的层面上吸引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目光,为黄梅戏生存与发展赢得良好的生态环境。罗田黄梅戏剧团把眼光瞄准了农民,瞄准了农村,近年来,罗田黄梅戏剧团下乡演出的次数越来越多,罗田的大部分乡镇都留下了他们巡演的足迹,送戏下乡,送戏上门,送戏到农民的家门口,送戏到田间地头,哪里有演出需要,他们就到哪里演出。罗田黄梅戏剧团不满足于现状,他们还把目光瞄准了沿海发达地区,甚至是国外,2009年在芬兰等地成功地进行了交流演出标志着罗田黄梅戏走出了罗田,飘香更远。

作者简介:

徐玉莲(1971-),女,湖北随州人,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黄梅戏研究;

林宣彤(1992-),女,湖北罗田人,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2011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