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慢病管理:移动医疗新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慢病管理:移动医疗新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慢病管理已经成为投资方和创业者的新宠。

移动慢病管理是医疗健康产业互联网化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新兴细分领域。随着移动医疗市场的快速发展,移动慢病市场也在随之发展成熟。

巨大的市场潜力

2016年全国两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医改话题再次成为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两会期间,关于医改的主要议题有大病医保、分级诊疗、医养结合、互联网医疗等几个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目标。业内专家认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将重“医”轻“防”的观念进行转变,对慢性病进行有效的管理。

之所以要强调对慢性病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因为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以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为首的慢性病,致死人数占据了所有死亡人数的85%。据官方统计,2012年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是25.2%,患病人数约2.5亿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约为1亿人。去掉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因素,这两部分人群就接近3亿人,而这个庞大的人群,知晓率和就医率并不高,治疗达标的更是只有很一小部分。以糖尿病为例,中国的糖尿病患者50%没有意识到自身患病,其中有一半人没有接受治疗,其中有一半人不能坚持治疗,而坚持治疗的患者中只有一半可以达标。

慢性病的医疗费用支出更是惊人,据统计,2015年中国医疗卫生费用达到39517亿元,慢病患者的医疗费用高达28000亿元,慢病在我国疾病负担中所占比例超过70%,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

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和致残率的大幅攀升、医疗资源消耗、患病人群年轻化等问题越加显现,引发市场寻求更完备、更高效、更有效的手段来防止这一现状的进一步恶化。药厂、医疗器械厂,以及BAT等互联网公司各路英豪纷纷磨拳擦掌,都试图以“互联网+”的手段和速度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2015年阿里健康携手卫宁软件、腾讯注资挂号网、益佰制药携手掌上药店、春雨医生等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受资本市场热捧,互联网的战火在医疗健康领域愈演愈烈。中国平安、泰康人寿等商业保险公司也推出了互联网健康管理产品。

易观智库分析师姜昕蔚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目前互联网医疗慢病管理切入点有两个,主要都是围绕慢病的自我管理,一方面有管理工具型APP,另一方面是可穿戴设备。

在慢病管理APP方面,糖尿病作为人数众多,并且需要时常通过饮食、健身等方式调节的慢性病,已经成为慢病管理的重要切入口,在糖尿病的管理方面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以糖尿病管理APP糖医生为例,易观智库《中国移动慢病管理市场年度盘点2015》中指出,目前糖医生已经形成主要以“服务立体化+服务流程化+监测仪器智能化+患患沟通趣味化”的立体化医学服务体系,具体通过线上线下服务对接实现立体化服务,通过对健康到患病状态的多元化用户预防与控制的结合,实现服务的流程化;通过“糖+”与主流医疗器械的结合,在为用户节省重新购买智能血糖仪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监测仪器的智能化;通过低糖美食分享、公益活动等患者与患者沟通方式,加强患者与患者间联系,增加患者抗糖意志,实现患患沟通的趣味化。

互联网慢病管理生态

易观智库分析师姜昕蔚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慢病是一个长期的生意,对于病人来说是一种生活状态,其实和健身人群很相似,从吃住行购物等各个方面渗透到用户的生活中,慢病管理的生态基本围绕慢病患者的生活状态展开,包括生活状态记录、饮食、运动、药物、知识获取等等。”糖医生创始人徐峰认为,慢病管理生态的建立,需要多方的协作,包括医院、社保体系、互联网企业、硬件科技企业甚至保险企业等等,从患者的生活状态延伸到整个社会生态。

对于健康管理或者慢病管理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个人健康档案,这是慢病管理的第一步。互联网的介入,能够帮助患者轻松建立一个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包括住院病历、化验信息、体检机构的体检数据、以及各种智能硬件采集上来的健康数据等等。糖医生创始人徐峰认为,通过互联网或者大数据,能够很轻易的将个人信息汇集到一起,形成一套可延续、可转移的个人健康档案,进而让慢病管理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无缝衔接。

慢病管理需要医院或者医生资源的协作。姜昕蔚认为,中国慢病患者目前的构成是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知识获取能力低,所以完全自我管理难度大,在这种环境下连接医生,让医生指导自我管理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案。徐峰认为,慢病管理无疑需要医护人员的协作,但是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过于集中,导致基层缺医少药,这些都需要移动医疗来解决。通过互联网帮助医生多点执业、帮助患者辅助决策,通过医药电商帮助患者解决用药问题等等。

易观智库《中国移动慢病管理市场年度盘点2015》认为,目前我国慢病管理市场处在探索期,互联网医疗沉陷领域细分化趋势,资本大量涌入,移动慢病管理市场快速发展,但是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对于互联网概念的企业来说,前期的盈利是一大问题,姜昕蔚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慢病服务需要O2O,而O2O又是行业比较成熟的一个表现,慢病管理才刚刚起步,仍处在用户培育过程中,目前并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如果说要盈利的话,一个比较快的赢利点就是药物,如果获得了药物社保通路,慢病管理的盈利速度会大大提升,但难度相对较大。”

问题与机会并存

慢病管理虽然已经成为资本的宠儿,但是在市场启动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用户数量。如何教育和影响用户的行为,并保持用户的长期参与度,是尚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大多数慢性病患者年龄偏大,对新兴技术接受度相对较低,需要充分考虑中老年人使用的简易和方便性。

其次,如何协调参与各方也是一大难题。比如解决医生参与管理的动力问题,三甲医院的医生有能力和患者信任,但没有时间;基层医生有时间,但患者信任度相对较低。如果选择三甲医院医生来参与管理,可能需要医生助理的帮助。另外,相较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慢病管理并非患者的刚需,常常被患者忽视。

此外还有市场中存在的浮躁心理。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慢病管理”以流量为目标,没有服务,缺乏对管理效果的评估。中国针对慢病患者的“互联网+”系统,在谈到他们的注册会员数时,都动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按照做服务1:100的基本配置,如果有100万个患者,仅专业的协调员就需要1万个,还不包括相应的医师、药师和其他专家,这种服务观念在从业者中是非常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