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正行 润心 相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正行 润心 相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育的发展为每位有志于教育事业者敞开了大门,搭建了大显身手的舞台。许多教师带着青春的赤诚与梦幻,带着理性的思想,构建出了理想的教育框架,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教师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三尺讲台一时之间多了许多烦恼,与日俱增的困乏取代了原本的心高气盛,单调、低效取代了原本的丰富。我们怎么了?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忙碌的我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本文就学生问题行为进行审视与解读,并给出正行、 润心、 相融的答案。

关键词:学生 问题行为 正行 润心 相融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次去学校上班时,笔者内心都会涌出一股特别的滋味。面对学生,笔者的心里有着深深的无奈和无助,可笔者又期盼吸进去了那么多的叹息,最终能吐出勇气。

一、案例一:有那么一位女生

第一次

起因:课堂上,笔者严肃地批评着:“蔡同学,上课专注一点……”她极不情愿地从后桌扭回头,嚅动着嘴唇低下头,她没有任何动作和变化。“还在嘀咕什么?赶紧看书。”

“我说什么了?”蔡同学极有尊严地愤愤狡辩。

……

“请你站到外面冷静后再进入课堂。”

结果:课后,笔者在教室外走廊与她进行沟通,最后,她面带灿烂笑容向我保证不再犯。

第二次

起因:办公室里,我耐心地询问:“蔡同学,为什么你的作业总是不按时交?不懂吗?”还是那副灿烂的笑容:“呵呵,老师别扣学分,我是忘了把作业拿回家了,我现在就去补。”

结果:作业偶有交上来,但每一次作业要么是不完整,要么是完全抄袭。

第三次

起因:上课铃响后2分钟,蔡同学与左前排同学还在继续下课的对话,笔者停下来看着她。“干嘛老看着我?”她的嗓门很大,很自尊也很不屑,看上去此话是对着随我一起盯着她看的同学,但我听着也是回敬我的。我继续我的教学。

结果:第二天去教室的路上,蔡超同学从后面跑步上来,带着笑容搭上我的肩膀,“老师,我作业交的噢!”

接下来的很多次,她课堂聊天停不下来,课后作业交不上来,课外热情不打一处来;笔者也批评了,也教育了,也激励了,她还是循环往复。笔者每天都在从自以为成功的云层跌入失败的深渊,循环往复。笔者觉得自己成了唐诘可德。怎么办?

1.批评?不行!

强烈的外部控制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如何应对控制”上去,事实上减少了学生反思的可能性。于是,对不同风格的老师,学生就会表现出不一样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多年来受到那么多批评,为什么没有效果?不是没效果,可惜那是另一种效果,就是锻炼了他的“抗批评能力”。 况且,无数 “批评谈话”总的感觉基本上是陈词滥调,学生已经不知听过多少遍了。所以这种谈话和放录音差不多,如果有作用,往往也不是谈话中的信息起的作用,而且是教师训斥的态度和“被叫到办公室”这种惩罚方式起到的作用。

2.赏识教育?不行!

一种新潮的主张是“无惩罚教育”“赏识教育”,它相当于神话故事,遭到了教师的普遍反Α@追蚶鲜Φ木验告诉我们,完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忽悠。你或许能在一段时间内或某个局部环境中不用惩罚,但就教育的全局和全过程来看,完全取消惩罚是不可能的。没有无惩罚的社会,也就不会有无惩罚的教育。记得雷夫老师在回答另一位教师提问的时候说:我认为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受到惩罚,让他们知道坏行为的后果是什么。纯粹一个劲地搞“个别谈话”,搞“爱的教育”“赏识教育”,拼命地找 “闪光点”,进行“个案诊疗”,未必能把一位学生教育好了。滥同情,也是一种恶;做错了事,道歉之后别忘负责。否则,为求安心,刻意包容同情的心态对社会也将会是一种伤害。

中国有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突然觉得,拯救学生的灵魂并不是笔者的职责,笔者的职责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挽救自己的灵魂。

3.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值得一试!

要坚信惩罚在教育中的必要性。不然,就不会有“建设法治中国”一说。但惩罚只是手段,关键是用怎样的惩罚才能起到作用。

笔者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做错事后的惩罚取消了他的一些权利,同时减少了他的一些乐趣。职业学校不少学生觉得上不上课无所谓,甚至觉得没上课比上课更快乐。也许是因为课堂没有给他们带来乐趣和动力,偶尔给他们看个小电影也不稀罕,因为这种乐趣他自己能办得到。课堂需要魅力,魅力源于教师。面对每天教室里那么多渴望的眼睛,教师需要做些什么,无论这个系统怎么样。

(1)要自己的学生爱学习,教师就要自己做表率――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于是,思品课程中加进去音乐、艺术等元素,教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天上人间,古今中外,能吟道武,庄谐辉映。让学生觉得教师什么都懂,什么疑问都可以得到答案,什么需要都可以从这里获取,从而发自内心地折服、倾慕。特别是教师的爱好和特长,更是要潜心研究发扬光大,教师要学生感兴趣,自己对教授的内容就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爱好和特长最能激发人的兴趣。

(2)要学生学会爱和感激、公平,教师就要自己做榜样――公平待人,和睦相处。同样的错误同样的对待;借用学生的物品或时间别忘真诚感谢;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花更多的时间爱学生,不惜血本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成长的基石。践行中切记“规则和行动”是教育的最重要手段。学生不管犯错不犯错,教师得绞尽脑汁让学生来找老师谈话,少主动出击,要被动防守。

(3)要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成功”为何物。平时,“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鼓励的是急躁而不是耐心,提倡的是干预而不是等待,强调的是外因而不是内因,相信的是管理者而不是学生。教师得每天告诉学生,成功与分数不是等号;学习的成功是指在过程中学习了什么内容,过程中积淀了什么,而不是成绩;很多时候,善良、诚实都不能通过考试来测定,而这些却能影响人生。有趣的是,一般情况下,成绩越好的学生素质也高。反过来说,素质高了,成绩自然也会提高。所以,教师在保护好学生免受考试的伤害时,在帮助学生卸除对考试的负担和恐惧时,在重视素质教育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时,学生就开始不停地收获成功包括成绩了。

二、案例二:有这样一位男生

从一个班下课出来,走进另一个班级,没有放下电脑,眼皮底下便伸过来一张撤销处分的单子,随之传来的是一声令人鸡皮疙瘩的绵羊声:“老师,帮我签一下嘛!”脑海里盘旋着要学生在课前准备的东西,他不知道;手里忙乎着上课要用的ppt课件,他没看到。抬头,是一双期盼快速完成处分撤销签名的眼睛。李同学,一个黑瘦男生,曾经两次与笔者在教室里发生冲突,因为做错了事受批评拉不下脸,公然犟嘴说脏话,记得上次还是上周三。头脑中立闪两字“自私”,心头霎时涌上“厌恶”的情感。

“你这段时间的表现不好!”

“我哪里不好了?”

“黑板上作业不合格的名单里不还是写着你的名字吗?还要列举其他吗?”

“就剩你一个老师没有签了!”

“签名和表现是配套的,不是吗?”

“嘶――”,他再次沉下脸,狠狠地撕掉处分撤销单,歇斯底里地揉成一团,愤愤地扔进垃圾箱。

当笔者为学生的错误气愤时,已经把自己当成是让学生感激涕零的大恩人;气愤的那一刻,聪明的学生已感到老师爱自己胜过爱他们,因为学生在时刻注视着教师。于是,师生之间信任的基石不再稳固。职高生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由于糟糕的成绩,精神历程颇为坎坷,所以也特别痛恨责骂嘲笑。来到职高这个他们自认为不再需要成绩或成就的新环境,来到这个到处是跟他彼此彼此的新群体,如果教师侮辱了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那么教师将永远都不会成为他的老师,即使有很好的知识传授给他。对不起,学生已经毫无理由永远记住了教师给他的伤害。所以,只有当教师为学生的行为无言担心时,那才算是正确认识到:课堂应该考虑“学生”可以收获什么或失去什么。

1.家长、家庭的教育才是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因素

学生为了今天自己的利,可以明目张胆抹杀否认昨天自己的害,这是一种肆无忌惮。为什么会这样?笔者想,一个是教师对这些学生宽容过度了,宽容变成了迁就和纵容;第二个是家长往往过于积极地代替孩子负责任,出了事千方百计替孩子摆平,于是孩子有恃无恐,就越来越嚣张。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正在蔓延。

2.教育的行程是曲折的,但行进队伍中的战士们一定得手拉手

“相融”一个并不新鲜的词汇,却蕴含着永恒的真理。一个团队的成功,往往依赖于这个团队的相融程度。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法,不一样的班级会有不一样的教学结果。深究原因,只有一个,团队成员不同――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学生,团队的相融程度不一。程度强的团队总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成就一个团结的团队。现实中,除了像李同学家长这样为孩子遮风挡雨的,也有不少张口就是“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在这里待满三年”什么都不管的,还有心有余但因工作鞭长莫及的,于是城墙的一角坍塌了。教师的管理风格很多,每一种都有独当一面的威力,但如果一个班级共同管理者的风格没有有效兼容,那么正如五匹骏马各使各力,最终不是驶向更远,有可能让人身首异处。特别是对同一个学生的教育,教育者更应该有很多次所谓“圆桌会议”。

3.即使觉得对这个学生无能为力了,教师还应一如既往尽己所能来教育他

后进生,不喜欢上学,每次考试都不及格,非常憎恨老师,如果教师敢骂他,他和家长还可能教师。大部分老师都把时间花在优等生和后进生身上,因为优等生聪明、学得快,不要花很多时间就能教会;后进生如果不花时间,他就会毁了教师的“声誉”,给教师带来很多的“麻烦”。笔者觉得,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中等生身上。他们普通、平凡,文化课不是最好,专业不是最好,什么都一般般,但是他们不捣乱。笔者想应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做得更好。下课了,笔者看到一个女生走出座位为笔者开门,笔者会大声地对她说:“有你在我的班级,真是我最幸运的一件事,你将来一定是一个非常受人欢迎的天使。”学生听了就会非常兴奋,从而就会努力向优等生转化。当班级就网络热点展开讨论,有很多学生观点偏激时,笔者在课堂上大肆表扬观点中肯的那个男生:“你的逻辑思维、整体感知能力在一般人之上,了不起!”于是,当后进生在那里找“麻烦”的时候,他们就会找不到伴了。让中等生来影响班级,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安静、和谐。对于所谓的后进生,老师的任何办法一般都不会奏效,只有为他们创造更有趣的课程,让他们产生兴趣,才能改变他们。

4.在专业问题上,还是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可听风就是雨

真正爱学生是幸福的,也是辛苦的。有时候自己全身心的付出会颗粒无收,而管理者的压力更是让人狼狈前行。大家都在强调“没有不会学的学生”“不让一位学生掉队”。这种宣言一定程度上让教师背上了很重的包袱。一旦自己确实做不到,老师就进行自我谴责甚至自我攻击,有的教师出现心理问题就与此有关。所以,笔者的想法是,宣传语言是鼓舞人的,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在专业问题上,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可风就是雨。

笔者写下学生的故事,洋洋洒洒地倾吐自己的点点心得,是想告诉正在为学生头疼的教师,不要放弃学生,只需要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也会拥有一个令人骄傲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陈桂生.师道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余国良.爱语智慧―中职学生教育密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何晓文.学科德育的探索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千岛湖中等职业学校(淳安县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