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情感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情感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239-01

我国现代教学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积极性、主动性,认为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一切工作几乎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支持和合作。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就是此种教学论的现实表现,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这种教学实践模式顺应了人是在活动当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现代教学论结出的硕果。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误入歧途之虞。他们很重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经常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辩论、表演、讲解等等。这些原本是很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但如果只是一味地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而采取这些方式,忽略了教学的效果,这样的学生参与就有些变味了。这样的课显然违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初衷。

笔者以为,学生主体参与不能简单地仅仅理解为主体行为的参与,我们应该把学生主体参与分为主体行为的参与和主体情感的参与两个层面。所谓主体行为的参与,就是指课堂上学生以行动参与到教学中,完成教学。例如,学生课堂的讨论、回答、辩论、表演等等。所谓情感的参与,就是指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兴趣等能够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情感参与就是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教学。这里把主体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一起提出,并不是因为情感与行为的参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事实上这是两个层面的内容。比较而言,情感的参与是作为行为参与的前提而存在的,有意义的行为参与必然包含学生情感的参与,没有情感参与的行为参与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因此,优化政治课课堂教学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学科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注重教学的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而这种目的的实现自身即构成了学生情感的参与。由此可见,情感参与的意义之一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兴趣。其次,情感参与能为行为参与提供情感态度的准备。只有在情感参与的前提下实施行为的参与,学生的课堂行为活动才具有目的性可言。再次,情感参与相对于行为参与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大多数学校还实行大班型教学,这种状况给学生行为参与活动课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多数学生很难有机会参与到其中。再加上教师工作量大,在日常教学中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活动课教学的准备,因此,对多数教师而言,活动课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很难开展。而情感参与层面的教学模式只要求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里关键是靠教师的把握和引导,所受的外在限制相对要少得多,教学参与对象却包括了班级的绝大多数同学。表面看朴实无华,但却事半功倍。因此,情感参与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在现实状况下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情感参与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仅仅只能给探索者指出一个方向,其中具体方法的运用因人而异,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略谈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

增加知识储备。要想让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这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职业要求。如果连教师都对教材懵懵懂懂,那么课堂教学肯定也是语焉不详,甚至不知所云,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自然也难以驾驭,学生自然就不会买帐。其次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的有区教育局的视导员。本来视导员们打算做好课堂记录以便课后提意见的,可他们听得入了迷,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事后邻校一位教师问:“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对“准备了一辈子”的解释是终生从不间断地读书,这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学为人师”,不“学”何以为“师”。对于所教知识涵盖了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等的初中政治教师而言,这种日常的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

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认知矛盾的常用方法,它能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通过“设疑”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不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想吸引学生情感的参与,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如在讲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时,我把一些水果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陷入问题情境,进而引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概念及特点。这种通过对实物认知过程的讲解和分析,由具体到抽象,深入浅出的教学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三、发掘教材知识的兴趣点,吸引学生

要想让所有学生一节课每分钟都注意听讲是不太可能的,但如果一节课有学生一分钟都没听讲这是很失败的,这说明教师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长此以往,会减少直至消磨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心理期待,课还没上学生就先验性地认定这堂课肯定没有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我给自己定了个“死规定”,就是每节课都要做到最起码有一个(尽可能多个)环节能吸引全班学生,抓回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高一经济学的消费者权利,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案例,让学生试着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讨论,学生未经详细思考就畅所欲言,被老师一一否定后全班同学更是跃跃欲试,并把问题延伸到了课后。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会引起学生对教学的心理期待。但这就要求教师去钻研教材,从教学内容中去寻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蛛丝马迹。

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对政治课兴趣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关注现实、解释社会现象也是学生对政治课最大的要求,因此,能关注现实的政治课肯定会很受学生的欢迎。鉴于此,作为政治教师,首先就要努力做一个关注现实的社会观察家,并且还要会把社会问题以及自己的评判灵活地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也学会观察和判断。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课堂教学的情感参与,又能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精神,不失为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思想政治内容时,就可以选择一些影象资料给学生播放,在这样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