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体育排球人才培养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体育排球人才培养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运动员只有加倍刻苦训练,才能在国际体坛取得优异的成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是排球事业的根基,中国排球事业若想长盛不衰,必须抓好排球后备力量培训。我国高校在培养排球人才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通过了解排球事业的发展现状,从运动员选材、提高教练水平、体教结合等方面,对排球人才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排球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114-02

当前世界排球发展的趋势是,不断涌现出强队,运动员身高普遍增高,技术非常全面,排球事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而我国排球水平却有所下降,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国家对排球事业依然不断创新和发展,排球后备人员训练也在不断强化。

一、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曾经是一个排球强国,国家队在世界上也有着辉煌的战绩。但是目前来看,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缺少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各方面素质还有待提高,我国排球人才后备力量短缺,竞技排球没有投入更多的训练经费,我国排球的竞赛制度还不能够完全适应经济排球发展的需要。在训练方面,没有创新,没有运用更多的现代科技成果。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自身因素发展不够、人力资源不足、排球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等都是我国竞技排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排球队参加比赛的机会比较少,竞技水平不断降低,后备力量的培养受到阻碍,要想建立起高水平的排球队伍,首先要受到学校领导重视,以及得到国家的支持,加强团队建设,完善培训设施,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的排球人才。

二、排球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强。排球相对来讲不如篮球和足球的知名度,没有受学生们广泛喜爱,所以好多学生不愿意从事排球行业,对于排球而言,技巧性比较强,最先开始训练的时候比较难,很难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在平时的活动中,排球的比赛活动也比较少,出来专业排球运动员,其他人对排球并不了解,在排球比赛场地,往往只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观众很少。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大家对排球的热情,影响了排球运动员的招收。国家应该加大排球事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排球,爱上排球,参与到排球事业中来。

2.排球生源质量不高。排球在一定竞赛规则的指导下是一项对抗运动,在比赛过程中,体能会消耗比较大,对技巧的专业性要求也比较高,所以要求运动员在技能、素质、心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目前我国排球运动员整体水平呈下滑趋势,排球运动员达到一定水平大概需要8―10年的时间。由此可见,我国排球运动员的选材的适合年龄大概在11~13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大多正在读小学,而我国中小学开展排球专业却很少,小学里基本没有排球队,由于设施及场地的不完善,所以即使有球队,也开展得不是很好,许多热爱排球的学生基本都是从初中开始训练,起步阶段比较晚,普通中学的排球训练也只是最基础的训练,有的学校甚至连球队都无法组建,更不用谈选材问题了。所以,排球生源质量不高,是排球人才培养的第一关障碍。

3.排球训练得不到家长支持。许多家长认为,体育事业淘汰率较高,成长周期缓慢,以后的就业困难,体育训练影响孩子学习,所以对于参加体育专业并不支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体育专业训练非常辛苦,排球事业更是一项艰苦的事业,家长心疼孩子,不愿让孩子吃苦遭罪,所以不支持孩子参加排球练。与此同时,学校领导也并不重视,因为领导一直关注的是学校升学率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这样就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阻碍了排球人才的培养。

4.教练员水平不够。培养出好的排球运动员,教练是关键,一个优秀运动员取得的比赛成绩,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的天赋,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具有专业水平高素质的教练。教练需要具备训练能力、领导能力和指导能力,而大部分高校的教练员职称不合理,大部分教练员没有教育职称,科研能力较差,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不扎实。这样一来,教练都没有较高的素质水平,更是很难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有的教练员不单单是排球教练,甚至还担任其他项目的训练,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学校训练设施不全面、资金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练员的培训,也是排球科研的一大损失。所以,培养专业素质高的教练员,是培养排球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

5.训练经费不足。目前我国高校对排球事业不够重视,出现严重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学校的排球训练经费一般由学校承担,而学校的教育经费普遍不足,学校也不能占用其他项目的经费,所以仅仅靠学校来增加排球队伍的投入是不现实的。受到资金短缺的影响,使排球运动训练受到抑制,影响了球队的训练热情,使得比赛赛制缺乏活力。所以,解决排球培训经费问题还是学校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高校体育排球人才的培养体系

1.改善排球人才培养环境。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最佳场地,合理的培养政策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高校领导需要对排球人才培养高度重视,改善排球人才培养的各方面条件,完善训练场地,补充训练器材,扩大教练团队,确保排球训练的经费充足。在培训方面,需要得到学校主管部门以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根据训练需要,给予体育经费的拨款,使排球教练员和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优越的训练场地可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提升排球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所以,只有政府的支持、学校的重视,排球训练项目有了坚强的后盾,才能更好地解决硬件问题,改善排球训练的培养环境,促进排球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2.提高排球运动员选才质量。目前,竞技体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正在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这就对运动员的综合水平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排球运动员只有拥有过硬的综合本领,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运动员大部分是对专项具有一定天赋的,所以在选材方面尤为重要。我国的排球水平在世界上举足轻重,而后备力量的选材才是体育发展的根基,运动员的选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与家长的遗传、发育情况、生理、心理,外界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教练员在选材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形态特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运动能力、家庭环境等考虑不足,只有适合训练排球的运动员才能在排球事业有更好的发展。所以,高校在排球人才选拔上一定要严格把关,把合适的人选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发挥排球人才的最大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在培训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3.提高教练员的综合水平。排球教练员为排球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排球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优秀的排球运动员,一方面靠自身的因素、训练能力等,另一方面在于教练员的专业素质。我国高校教练员大多数都是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体育教师担任,从事长期的体育教学工作,虽然有扎实的理论根底,但是缺乏体育经济的运动经历。只有优秀的教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排球教练员要有领导和指挥的能力,在平时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素质,增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排球人才培训当中。显然,教练员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只有顽强不懈的拼搏,才会有运动员们傲人的成绩。高校要重排球教练员的培养,定期进行系统培训,鼓励参加培训班进修,拥有一支强大的教练队伍是高校培养优秀排球人才的前提条件。

4.文化课与体育训练相结合。排球运动员在体育训练的同时要加强文化修养,高水平的体育排球人才必须具备高等的综合水平,不但体育成绩优越,文化课程也不容忽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有的家长害怕体育锻炼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所以反对学生参加体育专业。为了使体育训练与文化知识学习两者并举,教练要在训练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鼓励学员学习文化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确定运动员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排除家长的反对心理,使体育训练顺利进行。在体教结合的思路中,巩固后备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高校办运动队的带头作用,拓展排球人才培养的渠道,将体育和教学相结合,建立起高校有些的排球训练队。

5.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排球运动是一项快速消耗体能的运动,所以排球运动员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合理程度与身体素质是息息相关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良好的运动素质,这些都是掌握技术的基础,排球运动员要有敏捷的反应。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在比赛中至关重要,必须做到球到人到,快速地转变方向,良好的弹跳力,在移位的过程中瞬间爆发。所以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掌握每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状况,加强训练,增加肌肉力量,提升肌肉爆发力,有利于增加速度和起跳高度,对肌肉耐力的训练,可以使运动员持续地参加比赛,速度方面包括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培养运动员的灵活性,可以在比赛中迅速改变身体的运动方向。在各种情况下及时合理地运用各种倒地起立、空中动作的变化和平衡掌握。柔韧性的训练可以充分发挥肌肉的力量。最后要求运动员有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无论赛事输赢,都可以运用平常心去对待比赛,发挥出正常水平。所以,排球运动员的培养首先要加强体育素质训练,以达到一名合格排球运动员的标准。

四、总结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排球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起了重视,国家及学校需要加大排球人才训练的宣传力度,改变大家对排球的偏见。严格地招收优秀的生源,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与综合素质确定运动员的身份。加强教练员的选拔,定期对排球教练员进行培训,提高教练员的综合水平,及时地解决排球训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运动员做出系统化的训练,达到社会及国家对排球运动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静,马望远,王莉莉.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7).

[2] 罗旦红.上海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J].运动,2012,(10).

[3] 王建,孙正,黄志伟.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