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比鲜明 个性突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比鲜明 个性突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孔乙己》;对比手法;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B)―0061―01

鲁迅在《孔乙己》中,运用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毒害,并成为牺牲品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孔乙己。对比手法的运用是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一、酒客之间的对比

小说开始介绍了来咸亨酒店喝酒的两类不同顾客的喝酒方式:“短衣帮傍午傍晚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作者开始交代短衣帮和长衫主顾,正是为了与孔乙己的外貌衣着、喝酒方式对比,来解释孔乙己在酒店特殊的身份地位。站着喝酒和穿长衫这一矛盾,表明了他所处的经济地位与思想意识的矛盾。他不肯脱下又脏又破的长衫,是为了不失其读书人的身份,自命清高,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又穷困潦倒,无法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成了酒店里“唯一”与众不同的人。这一鲜明的对比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其悲剧下场是必然的结果。

二、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对比

孔乙己和丁举人同是读书人,孔乙己没有爬上统治阶级的行列,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上穷困潦倒,思想麻木,行为迂腐,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而丁举人是一个沿着科举阶梯爬上去的封建“卫道士”,他凶狠、毒辣、残忍、冷漠,把仅偷了他家一点东西而又写了“服辩”的孔乙己打折了腿;再者,从孔乙己和丁举人这两个人物名字上看,作者也是匠心独运的(既然是小说,人物名字往往是虚构的):“孔乙己”这三个字,从形状上看,都有“弯钩”,很像一个被打折了腿的人的形状,而丁举人的“丁”姓,很像一个举人老爷手中的“文明棍”,这就给读者以暗示:孔乙己的腿,说不定就是丁举人用他那根文明棍给打折的。

三、孔乙己本人前后出场时的对比

1.外貌、服饰对比。孔乙己一出场,作品就有一段外貌描写:他身材很高大(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清白脸色(表明他处于饥饿状态,饥一顿饱一顿,生活无着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昭示他常遭欺凌侮辱);一部乱蓬蓬花白的胡子(点明他年岁已高,已是风烛残年),他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脏”,表明他好逸恶劳;“破”,表明他穷困潦倒。最后一次出场是这样描写的: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这表明孔乙己长期在外面“飘”,居无定所,风吹日晒,经常挨饿,他的处境每况愈下。

2.神态对比。第一次出场时,酒客取笑他偷东西,他“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进行争辩;最后一次出场时,掌柜取笑他偷东西,却不十分分辩,掌柜又取笑他被打断腿时,他也没再争辩,只是“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这就表明孔乙己的思想越来越麻木了,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灵魂和肉体。

3.品行对比。往常的孔乙己为了在“短衣帮”面前摆阔气,品行表现得比别人都好,酒钱从不拖欠;虽然偶尔没有现钱,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而后来却长期拖欠“十九个钱”,最后一次出场,掌柜向他讨要这笔拖欠已久的十九个钱时,他一改过去“从不拖欠”的“好品行”,耍弄欺骗的手法搪塞,托辞“下回还清”,实际上是无力偿还,再也不能显摆了,孔乙己最终也没有还上所欠的那十九个钱。

四、动词对比

1.排和摸。孔乙己花九文钱,要两碗酒和一碟茴香豆,付账时,这九文钱是“排”出来的。一个“排”字,充分表现了他在短衣帮面前摆阔气、爱慕虚荣而炫耀的心理。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之后,用极其低的声音要求:“温一碗酒”,而且动作十分缓慢:“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前后钱数的变化,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出孔乙己已濒临绝境的悲惨处境,他后来仅喝一碗,而且有酒无菜。一个“摸”字,一个“排”字,形成鲜明的对比。

2.折和断。对于孔乙己被打这件事,酒客们说他被打“折”了腿,而掌柜取笑他时却说成是被打“断”了腿,一折一断,程度不一样,酒客和掌柜都对孔乙己取笑,性质也不一样,酒客取笑他,是笑他思想麻木,觉得迂腐而可笑;而掌柜是一个剥削阶级的人物,他的取笑是对像孔乙己这样的下层贫民的一种玩弄、一种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