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是否有一些行业不能够放开竞争,仍应当由国企主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是否有一些行业不能够放开竞争,仍应当由国企主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世行与国研中心联合发表的《2030年的中国》报告中,提出“应重点关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民营部门,减少进入和退出障碍,加强包括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的竞争”,我们的问题是,是否所有行业都应该放开进入门槛?

数据显示,央企现在有27万亿元的总资产,净资产10.5万亿元,但2011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8.4%,剔除息税后的总资产回报率约3.2%,还不及银行的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3.25%高。世行认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明显要高于国企

但别高兴太早。打破国企行业垄断的话题往往会是雷声大雨点小。去年11月9日,发改委曾打算就宽带接入问题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并有可能对两家企业进行反垄断处罚,这差点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难道国企的好日子真的要到头了?遗憾的是,结果是不了了之。

这并非鲜见的话题。早在2005年我国就首次出台了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非公经济36条”。事后证明,这反而让民营企业遭遇了更大的“玻璃门”、“弹簧门”。2010年国务院又出台了“新36条”,这被视为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希望所在。但几年下来,收效甚微。

部分大型国企通过垄断地位打击竞争对手,反映了政府在监管上的失灵。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对《环球企业家》说:“在竞争领域中,如果过多的国企,或者不受制约的国企,受到国家行政垄断帮忙,会造成不公平的竞争。”他表示,政府与国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会形成巨大的利益集团。结果是造成少量国企赚钱了,但实际上社会付出了更多的代价。很可能出现,国企赚的1元钱是以整个社会少赚10元钱为代价 的。

究竟哪些行业需要放开竞争?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陈志武教授告诉《环球企业家》,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这些法治较好的国家,很难找到运营得很好、具有长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因为“花自己的钱才心痛”是个普世道理。对于任何行业,政府不一定要拥有产权成为股东。在现代社会里政府有监管权力,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对任何一个战略性、民生性产业进行监督监管。像石油、电力、通信、金融,都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监管来保证社会的利益和战略利益,政府用不着去做追求赢利的股东。

事实上,国家经营这种模式最早就是从欧洲传入中国的。不同的是,欧洲的出发点是为了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不纯是为了企业自己赚钱。美驰集团(Moelis & Company)中国区总裁周凡向《环球企业家》表示,“由国企垄断部分行业这种情况在美国基本没有。”国企可以赚钱,但赚钱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否则就和私营企业无异了。

但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说:“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应向市场完全放开竞争的。”比如说那些与能源需求有关的行业,以及和未来的战略储备息息相关的行业。这些是需要战略高度的行业,对国家经济命脉十分重要。再比如针对中小企业的借贷问题,他认为一个带有国有企业性质的金融机构来做这件事情是十分有必要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认为,按照最标准的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不应该存在国有企业。如果考虑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有一部分国企,但是必须存在于真正对国家安全、战略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而且必须由国家控制,比如国防工业。因此,首先要清晰地规定哪些行业是必须由国企控制的,也就是要划线。第二,在界限划清楚后要对国企的业务进行严格的限制,不能说你是国防军工企业,你却去开发房地产,必须安于本业,不能像八爪鱼似的把触角伸到哪里都是,规模越来越庞大。在界限之外的行业,就应该开放。

[结论]在某些战略性行业可以由国企主导,但需严格划定产业界限,禁止国企跨界进入其它竞争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