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只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对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最佳描述。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文化差异元素,学生要学好语言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要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具备较强的德育渗透意识,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的培养,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收获人格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
一、精心备课,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德育元素
新版《小学英语》中选编了大量日常用语和常用句型。这些内容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其中不少都含有丰富的德育元素。
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分析教科书,深挖教科书,敏锐捕捉每篇文章中的德育元素,把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将其纳入教学目的,有意识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课堂语言学习中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及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新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You should obey the rules.”(“你应该遵守规则。”)为例:通过对班规、家规和社会规则的教学,在每节课的讲授过程中随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这样,英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成为富含德育内容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巧妙设计,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渗透合作的重要性
与他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在课堂问答和练习中,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小组合作、一对一合作、多层面探讨交流等形式,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这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良好的影响。无论是句型练习、小组竞赛还是任务型活动,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互助,都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友情的熏陶。这既是学生对新知识由生疏到熟练、由学会到运用的过程,又是学生体验关心与被关心、培养道德情感的过程。
三、坚持评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评价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恰当、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觉性,增强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就如同催化剂一般,会激励学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众所周知,学习英语离不开背诵,对于一些比较“懒惰”的学生来说,日常的背诵作业成了“老大难”问题。为此,每学期我都会设计一个充满童趣的评价表。如:今年我在评价表中设计了一幅漂满碧绿荷叶的池塘的画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专属的一片荷叶,上面写着名字;在评价表的右上方是学生们熟悉的卡通形象“绿豆蛙”,它一边挥手,一边对大家说“Come on!(加油!)”当学生每次成功背诵一篇课文或在测试中得到满分时,都会从我这里得到一个可爱的“绿豆蛙”图片,贴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荷叶上。学期末,根据荷叶上“绿豆蛙”图片的数量评出一、二、三等奖。学生们的积极性一直都很高。班里有个学生,刚开始很少主动背课文,自从我们使用了这张评价表,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一次,他的妈妈找到我,让我劝他不要放弃市里的文艺展演活动,原来,因为需要停课请假,他怕失去得到“绿豆蛙”的机会,因此市里的文艺展演都不想去了。我答应他一定给他补背的机会,他这才高高兴兴地参加了演出。还有很多家长反映,这个方法改掉了孩子不爱背诵的毛病。由于评价表就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公开展示自己的机会,很多学生在成功地获得了奖励标志后悄悄告诉我:“老师,我真怕自己的‘荷叶’一直空荡荡的, 别人看了一定以为我是个懒惰的孩子……”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每个人都渴望展示自己的能力,学生也不例外。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最好的”,教师应树立平等、关爱的教育理念,用多把尺子来评价学生;消除人为的标签化评价,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四、勤于沟通,让家庭成为学生品德培养的第二课堂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不一致,那么,学校的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容易倒塌。”
现在,许多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加大对孩子教育的投入,足以说明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如今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的必然性使众多家长都处于“恐慌”之中,唯恐自己的孩子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在课余时间,给孩子安排了英语班,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能取得好成绩,而且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从而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就在这样的盲从中忽略了对孩子的人格和品德教育,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霸道蛮横,一味地追求荣誉,没有集体观念。有的家长出于溺爱,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坐视不管;有的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犯了错,于是“恨铁不成钢”,对孩子进行更加严厉的指责,甚至打骂……这些行为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不愿再接受教育,不良行为愈演愈烈。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发生,我每周利用家校通和家长定期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和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变化,与家长共同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或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在家里督促、帮助孩子的方法,并耐心听取家长的建议和要求,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爱在细节,让教育活动显现人格的光辉和魅力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本身就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对待今天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涵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更要做到“雪中送炭”,要成为在学生遇到困难、感觉痛苦时及时给予其精神安慰的人。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让自己学会了更细致的观察。一次英语课上,男生小广趁我不注意,悄悄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我看到后没说什么,只是让他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下课了,他低着头走进办公室,我搬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并让他脱掉外衣。他诧异地望着我没敢动,我动手帮他脱掉了外衣,又找出针线,静静地缝着他外衣领子上三寸长的裂缝。缝好后,我还没开口,他就红着脸说道:“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再也不会了。”从那以后,他真的再也没有在课上随意讲过话,还逢人就“炫耀”老师帮他缝好衣服的事。
教师要想被学生所信赖,靠的是人格魅力。人们常说: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体现在这一件件的小事上。教育者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到举手投足,都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如果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