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刃针加封闭治疗跟痛症5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刃针加封闭治疗跟痛症5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跟痛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目前在治疗上主要有中药内服外敷、理疗、针灸、封闭治疗等,收效甚微。2006年4月~2010年8月采用田纪钧教授发明的0.7mm×0.4mm刃针加局封治疗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8~76岁,平均46.5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期10个月;单侧44例,双侧6例。跖腱膜炎35例,跟骨下脂肪垫炎9例,跟骨下滑囊炎7例,跟后滑囊炎5例,共足56。其中X线片显示跟骨骨刺者29例。

诊断要点:跖腱膜炎:足跟底部疼痛,以晨起、站立、行走为甚,随活动疼痛可渐减轻,劳累后疼痛加重。跟骨结节前方有压痛点,多伴跟骨骨刺。跟骨下脂肪垫炎:站立或行走时跟骨下方疼痛,并有僵硬肿胀感,压痛,无囊性感。跟骨下滑囊炎:走路及站立时跟下疼痛明显,跟骨结节下方肿胀、压痛,按之有囊性感。

跟后高压症,多见中老年人,疼痛特点:跟骨底部郑重和内侧疼痛(按压尤甚),休息或抬高下肢是减轻,行走后加重。X线片显示跟骨有脱钙现象,但多无骨质增生。

治疗方法:①定点:在压痛最明显处(同时结合X线片)用紫药水作标记。②方法:患者俯卧,踝关节前垫枕头,足跟朝上,常规消毒铺巾,先用2%利多卡因2~3ml,强的松龙0.5~1ml混合液局部痛点封闭,以注射点为刃针进针点,按刃针施术规程进针,使刀口线与足纵轴方向一致,垂直刺入达跟骨骨面,先纵向切割,再横向疏剥。跖筋膜炎有骨刺者,刀口与跖腱膜纵轴平行刺入,在骨刺尖部纵向疏剥,然后调转针刀90°再横向切割。有跟垫滑囊炎时,刃针纵向刺入在脂肪垫及滑囊壁处纵切横剥数刀;跟骨高压症时,跟骨底部正中为中心,梅花状排列五点,刃针需进入跟骨1.5~2.0cm(需要较粗刃针可辅助骨锤敲击)。术毕用创口贴覆盖针眼处。③手法:患足过度背屈,同时另一手拇指推顶足弓部的跖长韧带和跖腱膜,推压向足背方向,操作2~3次即可。禁水1~2天,按上述操作方法一般1~2次可愈,若效差者则1周后再行1次。

疗效评定标准:①优:足跟疼痛消失,行走自如,足跟部无压痛;②良:足跟疼痛基本消失,走远路或负重行走有轻微疼痛;③差:有负重痛或行走时疼痛。

结 果

本组患者50例,随访4个月~3年,平均1年6个月。治疗1次15例,治疗2次29例,治疗3次7例,治疗4次1例。本组优良42例,可9例,差1例,总有效率98.4%。

讨 论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及足底部局限性疼痛。本症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1]。主要的病理改变有跖腱膜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高压症等[2]。当受寒湿、久站、长途行走、奔跑和走不平路时,使跖腱膜和趾短屈肌等在跟骨结节附着部受到反复牵拉而发生无菌性炎症,足跟部的肌腱韧带即会发生慢性反复损伤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出现渗出、水肿、粘连如果炎症长期存在,则逐渐纤维化、钙化、形成和跖筋膜方向一致的骨刺。或滑囊形成,局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跛行。由于行走时,足跟触于硬物上或长期受压使跟下脂肪纤维垫发炎。长期站立工作或行走,足跟下受压或摩擦,引起跟下滑囊发炎,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采用利多卡因与强的松龙混合液局部痛点封闭加刃针治疗跟痛症能解痉止痛、祛风通络,活血抗炎,恢复组织的正常代谢。强的松龙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具有抗炎而达到消炎止痛作用,同时可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促进炎性水肿的消散和吸收。刃针能有效地对跟骨刺,钙化以及瘢痕粘连组织进行松解,减低局部张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便于受损组织恢复从而达到疼痛康复的目的。刃针治疗术是近20多年来由田纪钧探索和发明的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一种新方法。操作时必须诊断明确,定位精确,它通过切割松解病变软组织的粘连、挛缩、结疤处,以恢复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和生物力学平衡,对许多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应用刃针加封闭治疗跟痛症,疗效满意。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文阁,傅志俭.疼痛诊断治疗手册.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486-487.

2 田纪钧.刃针微创治疗术.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