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刃针结合龙氏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刃针结合龙氏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验证治则“针刀和手法并重,软硬兼施、动静兼治”的正确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合方法。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随机分为刃针结合龙手法组、刃针治疗组以及龙氏手法组,每组各30例,观察和比较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颈曲改善情况。结果:刃针结合龙氏手法组痊愈6例,显效11例,好转13例,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其他两组,颈曲改善方面亦优于其他两组(P

【关键词】 刃针; 龙氏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曲

目前,由于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颈椎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型,约占60%~70%。目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与手段繁多。比如非手术疗法,针灸、推拿牵引、手法复位、针刀、中药内服及外敷、气功及药枕颈托等众多方法对治疗本病具有重要优势。但是这些单一疗法都存在疗程长、疗效不易巩固、复发率高、就医时间成本高等缺点。本课题组通过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深入探讨,并对现有主要疗法进行梳理,提出了颈椎病“针刀和手法并重,软硬兼施、动静兼治”的治疗方针。并选用刃针结合龙氏手法作为一种复合治疗方法,有效提高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以及住院部住院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颈、肩、臂疼痛、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射;(2)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3)颈椎旁压痛;(4)肩及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5)压顶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6)X线检查符合颈椎退行性改变[1]。运用SPSS 10.0统计软件产生随机序列,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三组:刃针结合龙氏手法组、刃针治疗组以及龙氏手法组。其中刃针结合龙氏手法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5.8±8.6)岁,病程(24.4±19.6)月;刃针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6.4±11.0)岁,病程(22.5±18.3)月;龙氏手法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3.8±8.5)岁,病程(23.6±19.8)月。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刃针结合龙氏手法治疗组 器械选用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研制的0.7 mm×6 cm一次性刃针。定点:根据神经定位及有关影像学诊断确定病变颈椎节段,选取该节段的棘间、双侧关节突关节囊、棘旁明显的压痛点或硬结处。每次选用4~6点。:让患者俯卧,令其下颌部和床头边缘齐平,低头、下颌内收,充分暴露术区。操作:严格按针刀手术操作四步八法进行刃针治疗。用龙胆紫做一点状进针标记,在进针点周围常规消毒铺巾。刃针刀口线与神经血管、肌纤维平行,垂直于皮肤快速进针。缓慢探索到达相应的病变组织层时,分别行纵行及横行切割、摆动,边松解边深入,当术者手下有松动感,患者出现酸胀感即可。出针后,注意按压,防止出血。用无菌敷料外贴治疗点。术后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卧位下以揉法放松颈部组织后,根据颈椎错位类型正骨:颈轴改变和前后滑脱式错位应用侧卧推正法、左右旋转式错位应用低头摇正法、侧弯侧摆式错位应用侧卧搬按法[2]。每周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2.2 刃针治疗组 刃针治疗同刃针结合龙氏手法治疗组刃针治疗部分,只是刃针治疗后辅以常规手法进一步松解:(1)肌肉起、止点按揉:主要是颈1~6横突前结节的前、中斜角肌起点,及第一肋骨上的前、中斜角肌止点;(2)侧压:头颈压向对侧,镇定,顿挫[3]。每周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2.3 龙氏手法组 治疗方法同刃针加龙氏手法治疗组手法治疗部分,以上治疗每次2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3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1.3.1 症状体征评分、疗效判定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中医证候分类病理分型标准,制定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定表。即按以下9个症状:颈部疼痛与不适、肩胛部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颈部活动度、颈脊压痛、感觉、腱反射、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从无或正常到很严重分成4个等级,分别取0~3分,计算总分(0~27分)。临床疗效判定:改善率[计算公式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作为判定依据。临床痊愈:改善率≥90%;显效:改善率≥75%、

1.3.2 颈椎曲度值测量 治疗前拍摄颈椎正侧位X光片,疗程结束后拍摄颈椎侧位X光片。通过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曲值以观察颈曲的改变。按照目前应用最多的Borden[4]法,即自枢椎齿突后上缘到C7椎体后下缘画一直线,从此线至C4椎体后缘画一垂直横交线,测量此横交线的数值即为颈曲值,其正常值为(12±5)mm,>17 mm为曲度变大,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分析比较采用Ridit分析。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刃针结合龙氏手法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刃针治疗组和龙氏手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改善效果比较 三组治疗前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3 讨论

颈椎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与颈椎病发病相关的因素有退变、创伤、劳损、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炎症及先天性畸形等诸多方面,其中以退变和劳损最为常见。在发病机制方面,过去几十年片面强调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为主的认识正在改变。

3.1 动态和静态力平衡失调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机制 生物力学研究认为:骨骼和韧带维持关节稳定和平衡的作用为静态力平衡,肌肉维持稳定的作用为动态力平衡,动静平衡系统共同作用,以保持颈椎的稳定。如在病因作用下导致颈椎的动静力学失衡, 则可促进颈椎病的发生发展[5-6]。由此可见,颈椎病病机关键是软组织急、慢性损伤以及椎体错位,从而使颈椎动静态力平衡被破坏[7]。

3.2 “动静兼治”是阻断颈椎病病理发展的关键 颈椎病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动态和静态力平衡破坏后互相影响,比如动态平衡失调导致应力变化,必然引起椎置的改变:轻者曲度变化,椎体前后、左右、旋转等移位;重者则可见明显的椎体滑移、椎间盘变性、脱出、椎管狭窄等等病理改变[8](静态力平衡失调)。而椎体关节紊乱、移位反过来也可导致软组织损伤,两者互为因果,互为影响,有时难以分清先后主次,正所谓“筋伤骨必动, 骨动筋必伤”。因此治疗上必须同时对病变软组织和紊乱、移位椎体进行治疗和纠正。

3.3 维持颈曲正常状态是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环节 在以上颈椎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应受到重视:在各种椎体紊乱失衡中,颈曲变化反映了颈椎的基础力学平衡。影响颈椎生理曲度的因素很多,可分为静态性因素(椎间盘、韧带、椎体和小关节)和动态性因素(颈部肌肉)。这些因素会使颈椎生理曲度不能维持,从而改变稳定性[9]。也就是说,静态或动态力平衡失调均可导致颈曲的变化,颈曲能较准确地反映颈椎整体功能的变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颈曲出现早、可测量、变化明显,作为一种X线客观诊断标准,对半数以上的颈椎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极具意义[10]。临床上Χ线观察到低龄颈椎病(15~19岁)主要是颈椎曲度值改变,而与骨质增生关系很小[11]。在与退变相关的颈椎病中,颈曲也广泛存在着变直、反张、S型、中断等异常,约为52%~97%[12],尤以颈曲变直为主。在颈椎发病和康复过程中,颈椎椎间盘退变、曲度异常和骨质增生三者中唯有颈椎曲度的变化是可逆的。有资料表明通过观察颈椎异常曲度变化与临床症状改善对比,证实纠正异常颈曲在颈椎病治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3]。

3.4 “针刀和手法并重,软硬兼施”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 针刀松解不仅能够直接松解软组织粘连、刮除瘢痕、消除挛缩,还可消除不平衡的力[14],主要改善动态平衡失调。刃针可作为小针刀使用。但是,单纯针刀、刃针治疗不能直接纠正颈椎关节的紊乱(静态力平衡失调)。龙氏手法则是龙层花教授创立的一套治疗脊柱软组织损伤、脊椎关节错位等病症的正骨推拿手法,改善静态力平衡具有很好的优势,较普通推拿手法具有更好的疗效[15]。但是,其不具有针刀直接松解粘连、刮除瘢痕、消除挛缩的作用,改善动态平衡失调方面相对较弱。如此两种方法结合,一硬(指针具)一软(指手法),软硬兼施,则可取长补短,既能针对性松解病变软组织,又能针对性改善椎体关节紊乱移位状态,动态和静态力平衡失调皆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从以上笔者得出的临床数据来看,刃针结合龙氏手法组疗效确实优于单纯刃针组、龙氏手法组,颈曲改善程度也优于其他两组,这进一步支持笔者提出的上述观点,即“针刀和手法并重,软硬兼施、动静兼治”是治疗颈椎病的的较好手段。单纯一种方法有效但并不理想,因为单一方法很难同时做到“动静兼治”,复合方法才更有可能。因此,在治疗此种疾病过程中,应选择两种或多种方法复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复合方法可以很多种,组合原则应坚持:动静兼治、优势互补。当然,笔者目前只是观察了刃针结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下一步还要继续进行远期疗效以及复发率的观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段峻峰,宁俊忠.龙氏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121-122.

[3]田纪钧.刃针微创治疗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98.

[4]周秉文. 颈肩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55-56.

[5] Miyamoto S,Yonenobu K,Ono K.Experimental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the mouse[J].Spine,1991,16(8):459.

[6]施杞,郝永强.动静力平衡失调与颈椎病―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3(1):52-54.

[7] 柳百智.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

[8] 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313-314.

[9] 俞魁,曹增忠.颈椎病X线征象与投照关系[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2 (2):34.

[10] 王成林,陈建群,郑勇平,等.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分型及早期颈椎病诊断标准[J]. 中华创伤杂志,1998,14(2):100-102.

[11] 张光发,郭维知,叶守贞,等.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及预防[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4(5):16.

[12] 谢大钊.颈椎病X线诊断[J].中华骨科杂志,1982,2(2):17.

[13] 韦贵康,韦紧,周红海.颈椎病颈曲改变对神经根与椎动脉的影响及手法治疗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5(15): 259-261.

[14] 柳百智.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

[15] 段峻峰,宁俊忠.龙氏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121-122.

(收稿日期:2014-06-16)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