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少耕法栽培毛竹的效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少耕法栽培毛竹的效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指出了采用少耕法栽培毛竹,进行块状清杂后挖穴整地栽植毛竹,幼林抚育尽量采取化学除草,有利于保持林地土壤水分和维持地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毛竹造林效果好。

关键词:毛竹;少耕法栽培;传统栽培方法

中图分类号:S7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12603

1引言

少耕法(Less-tillage system)是介于常规耕作和免耕之间的中间类型,最早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领域发展起来[1]。少耕法能够降低对植被和土壤表层的破坏,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林地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少耕法在常规造林树种的生产实际培育当中使用较少,在杉木的栽培当中已经有人进行研究和探讨[2,3],但在毛竹栽培当中还未见报道。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在毛竹栽培时进行少耕法的实验研究,和传统常规栽培方法的栽培效果进行对比,旨在探索出毛竹经济有效的新型的栽培方法。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富尾工区25林班3大班6、9小班和35林班20大班2小班,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6°50′12″~116°50′18″、北纬26°59′15″~26°59′33″之间,面积为15.3hm2。海拔290~505m,坡度25°,坡向东。年均温16~18℃,极端最低温-9℃,年降雨量1700~1900mm,气候温和,水量充沛。土壤为花岗岩发育成的红壤,土层中厚。立地级属较肥沃级。

试验地为天然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在2008年受到冰雪灾害,对冰挂雪折受害较严重的马尾松进行清理,林地上有很多无立木分布的裸地或者只要大量小径阔叶树分布的林地,需要进行适当的造林。

3试验方法

3.1试验设计

2008年末开始整地,2009年春开始造林。在小班内相同坡度的坡面上分别进行两种处理:少耕法栽培即不炼山块状清杂(1m×1.5m)整地造林,抚育时尽量采取化学除草,根据新竹走向和竹鞭蔓延情况采用块状锄草松土(A);采用传统常规栽培方法即进行全面清杂炼山整地造林,抚育管理为全面锄草松土(B)。两种处理整地规格一致,都是挖穴120cm×60cm×50cm(长×宽×深),株行距5m×5m。母竹来源相同、规格质量无明显差异同时造林、种植技术要求相同。抚育管理同时进行,质量要求一致。

3.2调查及统计分析

3.2.1少耕法栽培保持林地土壤的效果

(1)少耕法栽培保持林地土壤水分的效果。在持续晴3d后、7d后、15d后,在不同处理中,选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20m×20m标准地各一块,沿对角线上、中、下部位分层次梅花形设5个样点,进行采土样,测定土壤含水率,测定结果以表明不同处理的保持土壤水分的能力[4]。2种处理各3次重复。

(2)少耕法栽培保持林地土壤表层的效果。本试验进行2种处理的林地表层土壤侵蚀状况测定,用宏观量化指标来表示,反映不同处理保持林地土壤肥力的效果。在小样方内(1m×1m)估算“小土柱”(土壤侵蚀后表层形成的一至数厘米的柱状物)分布面积占样方面积的比例,即为表层土壤侵蚀度。计算式为:

表层土壤侵蚀度(%)=表层土壤小土柱分布面积样方面积×100%。

3.2.2少耕法栽培毛竹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1)少耕法栽培对造林成活率和新竹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造林当年秋末,在标准地内调查造林成活率。造林当年到第3年每年春季在标准地内调查每株母竹出笋退笋数,计算出该标准地的每株母竹平均出笋数,退笋率。第3季秋末,调查新竹数、地径、高度。

(2)少耕法栽培对新竹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在标准地内梅花形设置调查5株母竹的地下部分即竹鞭的生长情况。每株母竹的鞭段数、鞭长、鞭径、1m长鞭节数、壮芽率、鞭幅。

从各标准地内新造毛竹成活率、地上部分生长情况和地下部分生长情况,来比较不同处理的造林效果。

4结果与分析

4.1少耕法栽培保持土壤水肥条件的效果

4.1.1少耕法栽培保持土壤水分的效果

根据不同处理所采土样,测定土壤含水率,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都随着持续晴天数的增加而降低,但都遵循处理A>处理B的规律。随着持续晴天天数的增加,处理A土壤含水率的下降少,持续15d,土壤含水率达20%,由此可知少耕法栽培保持土壤水分的能力较强;而处理B含水率下降多,持续晴15d后,土壤含水率只有11.6%,说明传统常规栽培方式,保持土壤水分的能力差,这是因为林地,植被一时难以恢复,林地水分条件恶化。用处理A即少耕法栽培,林地覆盖大量采伐剩余物,又较好地保护了林地的植被,使表层土壤蒸发减少,能更好地保持林地土壤水分。

毛竹对水分条件要求较严格,而林地一般都普遍缺水,这不利于毛竹的成活与生长发育。采用少耕法栽培毛竹,可以较好地保持林地的土壤水分,对毛竹的成活和生长发育有利。

4.1.2少耕法栽培维护土壤表层的效果

在小样方内测定两种处理的林地表层土壤侵蚀度,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中可以看出:少耕法栽培对表层土壤侵蚀度小,而传统常规栽培方式对土壤侵蚀度大,可见少耕法栽培对林地地力的维持效果明显较好。这主要是因为林地表面有大量采伐剩余物覆盖,且林地植被较多,减少了雨滴击溅和地表径流,有效地保护了林地表层土壤。

4.2少耕法栽培对毛竹成活率和新竹地上部分生长的

影响根据不同处理的标准地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毛竹造林成活率和退笋率有较大的影响。处理A的造林成活率高达96%以上,比处理B高出近16%,说明少耕法栽培毛竹可以更迅速成林。处理B的造林成活率则较低,只达80%,将导致成林速度减慢,需抓好补植。退笋率处理A

虽然母竹平均新竹数无明显差异,但单位面积上新竹株数因受造林成活率高低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处理A造林成活率高,成活的母竹多,单位面积上新竹株数也多,且分布均匀,新造竹林较快郁闭成林;处理B造林成活率低,单位面积上新竹株数少,分布不均匀,新造竹林较难郁闭成林。

4.3少耕法栽培对新竹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

根据不同处理的新竹地下部分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两种处理平均鞭段数、鞭长、鞭径、1m长鞭节数、壮芽、鞭幅都无明显差异。新造竹林密度一般较稀,新竹生长较密集,竹鞭分布的范围小,用少耕法栽培同样能为新竹、竹鞭的生长提供很好的生长环境,而且工效高,更节省经费,还利于保持林地水分,防止水土流失。随着竹鞭的蔓延情况,应逐年扩大抚育范围。

5结论与讨论

采用少耕法栽培毛竹,能较好地保持林地土壤水分,减少林地表层土壤的侵蚀,利于维护地力。因此,少耕法栽培保持林地土壤水肥条件的效果较好。传统常规栽培方法,一般采用炼山整地造林,使土地,水分条件差,所以造林成活率较低,抚育管理多采用全面锄草或深翻,不能很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植被和土壤表层的破坏较大。

少耕法栽培毛竹的效果好,造林成活率高,并不影响新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有利于新造毛竹的迅速成林,且工效高,能节省经费。

参考文献:

[1]赵化春,王晓丽,任禾. 少耕法和免耕法的起源及发展前进[J].吉林农业科学,1991(1):85~92.

[2]沈宝贵. 林业少耕法栽培杉木营林模式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1,28(2):26~28.

[3]黄亮.少耕法栽培杉木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S1):43~44.

[4]张万儒.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17~55.

收稿日期:20130613

作者简介:张柯(1982—),女,河南方城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通讯作者:杨金帅(1982—),男,河南方城人,技术员,主要从事林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