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述农田少耕及免耕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述农田少耕及免耕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对少耕免耕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将之与传统性耕作方式进行了综合对比,并对少耕免耕技术中的深松技术与传统耕作方式中的翻地技术进行了着重说明,提出耕作方式要因地制宜,合理使用。

[关键词]少耕免耕 传统性耕作 深松 翻地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76-01

1 什么是少耕免耕技术

少耕免耕技术又称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内容是:在满足作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田间作业,秸杆粉碎,残茬覆盖率应不小于30%,采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措施保证播种质量。其技术实质是通过残茬覆盖地表和简化耕作,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保护环境和资源。

2 少耕免耕技术的四个关键环节

2.1 少耕免耕翻种技术

少耕免耕播种技术在国外已推广多年,在我国也不是一个新兴的话题。在密播技术上有的采用气吸式密播播种机,也有的地区采用大型三联麦播种机,也有的地区采用大型三联麦播播种机改装而成。气吸式播种机播量精确,但机体太重,需要大马力机车(100马力以上)牵引。三联改装播种机简便易用,但播量不精确。建议使用气吸式播种机。有航化作业条件地方,建议采用3公分垅距,没有航化作业条件的地区建议采用45公分双苗带。

2.2 秸秆覆盖处理技术

秸秆覆盖技术,包括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机械化整秆还田覆盖技术,机械化浅旋秸秆覆盖技术。其实质是将摘穗后的玉米、高梁秸秆或收获小麦(豆类)后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机械作业,粉碎后均匀地抛洒在地表,或者整秆覆盖于地表,使之腐烂自然分解,达到减少水蚀、沙化、蓄水保土、抗旱、加肥地力的目的。

据资料介绍,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因还田年数不同,有机质可增加0.025%~0.15%;土壤容重降低0.057%~0.167%,也隙度增加2%~6%,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少,贮存水分、养分能力增强。

为了探讨秸秆覆盖技术的科学性,我们选择了3块不同产量水平的近400亩作为试验田,并设立了相应的观察点,进行多点不重复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还田的增产机理在于明显增加了亩穗数。其增产幅度在11%~15%之间。

2.3 深松技术

深松技术就是用松机具作业,打破犁底层,在耕层中创造一个纵向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提高土壤入渗率,一方面有利于积蓄雨水和作物根系的下扎,另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

深松时只作业下层土壤,不翻土,保持上、下土层不乱。土壤经深松以后,其表层则采用旋耕播种或其它少耕法播种。深松不需要每年都进行,一般每隔2~3年深松一次。深松的深度视犁底层(拖拉机耕翻地的犁底层,一般位于25~30厘米深处,厚度约15厘米)深度而定,约30~40厘米。资料表明翻地形成的犁底层,径流量、冲刷量分打破犁底层的1.94倍和1.79倍。打破犁底层对控制水土流失、实现旱作增产至关重要。

3 实施少耕免耕技术的效果

根据农业部研究中心的试验测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作技术相比有六个方面的效果:

3.1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效果;

3.2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效果12%~16%;

3.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3%~0.06%;

3.4提高粮食产量13%~16%;

3.5减少生产作业工序2~3道,或实行复式作业,降低作业成本20%左右;

3.6减少大风刮起的沙尘暴60%左右,抑制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六条,说明实施少耕免耕技术具有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如何搞好少耕免耕技术的推广

4.1因地制宜,做好切实可行的科学的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不可盲目推广,推广前要对本年度降雨量及降雨分布进行科学分析,经仔细研究后慎重选择。

4.2要在总结已有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农艺、农机、生物技术、加强技术集成,不断创新、完善不同类型区不同种植制度、不同物作条件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并使之逐步系列化、规范化。加大对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和配套机具的研究开发力度,适应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要求。

4.3加快机制创新,积极控索各种形式的服务模式,提高农机技术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

4.4加强领导,制定有力的引导和支持政策。将少耕免耕技术列为农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和扶持农民应用少耕免耕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