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关键和核心。它具有多端、伸缩、新颖等特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注意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就这方面的一些浅见和做法,我来谈谈本人的一些认识。

一、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在些学生对于化学科的学习,因思维定势,思考问题的方法受到某些固定“模式”的束缚,对具体问题不加以深入分析,照抄答案,依葫芦画瓢,形成单纯模仿的不良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为一体,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这种训练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形成应付千变万化的情况和解决“千姿百态”问题的良好思维基础。教师在进行逆向、变题、变式的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类比或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联系和比较,从而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如在《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学习“二氧化碳的特性”(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可以有意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做适当的变化,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方法使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可提示学过的几个用到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

①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人教版(2012年版)教材中的〔实验1―1(4)〕。

②用沾有石灰水的玻璃片盖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口,检验集气瓶是否盛满二氧化碳。

③将澄清的石灰水滴入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中振荡,如人教版(2012年版)教材中第一单元课题2中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步骤4。

④将内壁附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时有二氧化碳产生的火焰上方,如人教版(2012年版)教材中的第一单元课题2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步骤2。

⑤将石灰浆抹在墙上吸收二氧化碳。

再如,分析“C+CO2 2CO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单质碳在该反应中是否为还原剂”,对初中生而言,考虑上述问题比较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有关的诸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知识,一步一步地引入问题中,并紧紧抓住还原反应(即含氧化合物失氧)这一概念,将C+CO2 2CO这个反应变化为:

并与C+2CuO 2Cu+CO2反应做对比,顺利地实现知识的垂直迁移。学生突破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只要通过类比,就很容易掌握解决其它类似问题。

类似上述只要“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问题的训练,步步深入、层层推进,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将所学知识迁移,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

二、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从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我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传授,仅从某一方面分析、讲解,对于习题的解答也只满足于寻找一个正确的解答过程。这一教学现象在不少教师中也普遍存在,这样的集中思维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如用不同的知识分析同一问题,既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由此思彼的良好品质,又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将知识点结成知识网,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统一整体,同时也有利于问题的变通,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十分有益。

这种训练可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使松散的知识条理化。如《水的组成》这一课题中只介绍了水的电解,而没有详细介绍水的化学性质,教材中亦无其它篇幅专门讲解,只是第六、七、十单元涉及了一些,教师可启发学生以水为知识点展开讨论,归纳出水的下列性质:

①酚酞、石蕊在水中溶解,分别形成无色溶液、紫色溶液。

②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③水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化合成对应的酸,如:CO2+H2O=H2CO3、SO2+H2O=H2SO3。

④水与某些金属氧化物能化合成对应的碱,如:CaO + H2O == Ca(OH)2。

通过上面的训练,使知识向多方面扩散,这样重点突出,脉络清楚,又能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一题多解,促进思维发散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可用典型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也可选择性地出一些多途径多结论的思考题,不仅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广开学生的思路,同时也促使学生善于“求异”和习惯于“求异”。

如人教版(2012年版)教材中第八单元课题3后的习题4、5两题,对这两题的解答,既可直接用化学化学方程式求解,也可运用化学式,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的原理,从求铁元素的质量入手求得生铁的质量,这样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的求解比较,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此外,类似用多种方法制取某种盐,或用多种方法鉴定(别)某种(些)物质等这样的问题,它们所涉及的知识较多,而且能得到多种结论的训练,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触类旁通

归纳总结,是由特殊到一般的一种认识过程,一种学习方法,也同时为一般到特殊设下伏笔。

在训练时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能力,使学生重现和强化所学知识,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便于记忆结论,并能应用归纳结果,分析解决类似问题。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题的教学,即是先复习归纳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再通过归纳对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等,进行选择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比较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等,进行选择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此外,象“复分解反应”的教学,也可采用此法,但决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应让学生动手练、动脑想,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