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魂绕秦声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魂绕秦声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天晚上在外走,走进一片住宅楼,隐隐觉着一缕温暖的旋律飘进耳中。走到跟前,旋律那样的清晰,分明是秦腔。此刻,方才袅袅不绝的音响陡然增加了千钧分量,从楼上狠狠“砸”着我,“砸”得我头晕目眩,眼前仿佛全是故乡一幢幢熟悉的房子和一棵棵茁壮的树。

在陕西,说关中方言的地方少有民歌,所多的是秦腔。可怜的是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秦腔毫无印象。直到初中,一天随便放了盘笛子的CD听,突然有一首曲子似乎无端地使我想到了故乡,进而我觉得那旋律很亲切,却好像未曾听过。我渐渐听得热血沸腾,不能自已。一曲终了,找出碟的封面,细看那曲子的简介,原来那是用陕西地方戏曲的旋律创作的笛曲《秦川抒怀》。我一惊:自己此前从未接触过故乡的戏曲,为何对这笛曲有如此强烈的共鸣?只能说在秦地生长的我天生就有某种基因吧。它造就了我一种对秦地音乐的本能反应;它在我的血液里默默流淌了十几年,终于等来了爆发的一天。

此后再听到类似的调子,血液中爆发过的基因便躁动起来。一次,看一部电视片,片头曲是三句秦腔,一句三字。那是部反映西安公安缉凶的纪实片,可能是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秦腔没有伴奏,只是清唱几个字,唱得跌宕起伏,悲凉粗犷。那是个粗重的男声,该是花脸吧。高音处吼得如半空抛下的炸雷,声波到处无坚不摧;低音处竟仍能吼,如一股地火在地底运行奔突,像是暂时压抑着的不可遏止的力量;而它一旦喷出,便又是激越悲壮的高音,如久蓄而发的熔岩,灼得我的血液蒸腾为气,又凝结为雾,飘荡迷离,似无处不在,又捉摸不着,仿佛乡愁一般。

不论那飘荡迷离的是愁思中的故乡,还是对故乡而生的愁,全在今夏的九天中一股脑儿暂时消散了。九天里,我在西安,满口秦食,满耳秦语,满目秦景,再不肯多想一点儿别的烦事儿,那是一种身在故乡才感受得到的安宁幸福。离开西安的前一天晚上,我的血又被蒸腾了起来,我又听见了秦声。

其时我在屋里,忽听得楼下胡胡儿(即中音板胡,秦腔主要伴奏乐器)声、梆子声大作,如束束强光穿透了夜,直射到我面前。我奔下楼去,寻到一间屋门口,掀了帘儿望进去,见操胡胡儿的、敲梆子的和一些听戏的围了大半个圆;一鹤发老者巍立当中,正吼着秦腔。老者是典型的关中人形象,高个,浓眉,国字脸。没有麦克风,而苍凉豪迈的腔调却声震屋瓦。看得出,他只是位票友,然而极认真,吼得面红耳赤却又一板一眼。间或听着几句“赵玄郎”,大概唱的是宋太祖的故事吧。

一段吼毕,老者退了下去。众人开始互相怂恿对方“撂一段儿”,同时又忙不迭各自谦虚着。这当儿,梆子音、颤音、压弦……都那么干净利落;再加上胡胡儿音量极大,这便有了秦腔曲调的铁骨铮铮,悲而弥壮。于是,我可以带着耳畔萦绕不绝的秦声和周身不断蒸腾的血液,了无遗憾地返回深圳。

带回几盒秦腔的碟,因为它们在这儿是不易得的,但秦腔风格的板胡曲、笛曲还可买到。听戏和听曲子的感觉有些不同,前者带我回到实实在在的西安城,或者沃野平天的八百里秦川,那儿有高而厚的城墙,有无际的麦地、玉米地和粗直的钻天杨;后者有着更多细腻和抽象的感情,慢火般逐渐烧沸我的血,蒸腾了,又是雾一样飘荡迷离,无处不在,却无迹可寻。

若有若无间,我的魂和什么东西缠绕了起来,它们似可越过一切阻碍回到故乡去看、去听我看过的、未看的,听过的、未听的。我知道,那与魂相绕的是血,以及血中早已化为基因、再也分不开、磨不去的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