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灵魂的救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灵魂的救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印度舞历史悠久,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带有宗教的涵意。印度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体,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所以一些印度舞只在庙里表演给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色彩。在印度,舞蹈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通过它走向灵魂救赎

舞蹈在印度被认为是神的创造物,既娱神又劝善,它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南亚文化圈,还辐射到东南亚、中国等地区,其古典舞在亚洲的表演艺术中是领头羊。

印度是个宗教国度,几乎人人信教,印度古典舞的发源与宗教息息相关。印度古典舞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精确的规范,连面部表情都有严格的程式,一整场演出完全是仪式化的,带有宗教艺术特有的庄严和隆重。

相传湿婆是印度舞蹈的始祖,因此被尊称为“舞神”。他会跳108种舞蹈,分别属于女性的软舞(或柔舞)和男性的刚舞(或健舞)两大类型。湿婆在欢乐与悲哀时都喜欢跳舞,或是独自跳舞,或是与他的妻子黛维一起跳舞,因为他是节奏之神。舞蹈既象征着湿婆的荣耀,也象征着宇宙的永恒运动。

在印度,凡是祭神,聚会,节日,都必须举行舞蹈活动。古代印度的舞蹈艺术还深深地渗透到佛教雕刻艺术之中,如公元四世纪阿玛拉瓦提的浮雕,刻的是一个坐着的娇慵无力的宫女,一个小侍想将她扶起,充分表现了“侍儿扶起娇无力”(白居易诗句)的柔媚之态。印度舞蹈造型是印度佛教雕塑艺术造型的依据。在古代印度的神庙中,还有一种专为祭神而献身的专业女艺人,她们把古代印度舞蹈那优美的舞姿与神庙中佛像的舞蹈造型交相配合,从而表现了佛教所宣扬的那种极乐世界。

悠久的历史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铜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这些都是当时流行舞蹈的佐证。

到了吠陀时代,印度舞蹈有明显的发展,而且有了文字记载。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记有的事情。“邱沙穿着闪光的衣服,像一样”、“男子戴金首饰,通过舞蹈表演有关战争的场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专门以跳舞,唱歌谋生的种姓”,可见当时舞蹈已经发展得相当快。

演员卑微的地位

同音乐一样,舞蹈艺术也是一种谋生手段。印度自古以来时兴在寺庙中跳舞,迦梨陀婆曾经描写到当时一些寺庙中的情况。在拜纳的《戒日王本行》中提到了戒日王给儿子过生日跳舞的舞妓们。但是据史料记载,当时舞技演员的社会地位不高,音乐舞蹈方面的专业艺人受到社会的普遍歧视,婆罗多人曾写了一个长篇故事,描述演员所受到的屈辱,表明了演员在社会上卑贱的地位。

不过音乐和舞蹈艺术本身是很受重视的,各阶级的男子和妇女都学习这两种艺术。

印度舞分类

从地区角度看,印度舞蹈可分为北印度舞蹈和南印度舞蹈两类。北印度舞蹈主要有克塔克舞和曼尼普利舞;南印度的古典舞蹈主要有婆罗多舞和格塔克里舞。

北印度舞的音乐为Hindu3tani(印度斯坦),南印度舞蹈则采用了carnatic(卡纳蒂克)音乐,两种音乐节奏和旋律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跳克塔克时,腿须笔直,身体曲线始终保持流线形,这种舞蹈讲究用夸张的面部表情和丰富的手腕动作,结合华丽的服饰和化妆,通过肢体语言而非音乐来演唱、传情达意;而跳婆罗多舞时,腿可弯曲,身体幅度变化很大,更具欣赏性。

除古典舞蹈外,印度各地还有许多民间舞蹈。这些民间舞蹈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深受群众欢迎,是印度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彭戈拉舞

彭戈拉舞,是旁遮普人在丰收季节跳的一种庆丰收舞。不分老幼,任何人都可参加。只要有块空地,一群人聚在一起,敲起鼓,便可跳起来。开始是沿圆圈跳,新来者可随时加入,而不会打断舞蹈的连续性。鼓手站在场地中央,舞者围着鼓手转圈。鼓者击一会儿鼓,便把鼓槌向上举起,跳舞的人看到举起的鼓槌,便加快步伐,越跳越快,全身也随着节奏快速抖动,并且一只脚着地,举起双手,不断跳跃转圈。跳到高潮时,他们双手击掌,不时发出”巴莱!巴菜!“或”嗬!嗬l”的喊叫声。喊声威武雄壮,舞蹈欢乐活泼,跳的人常常乐而忘形,看的人也往往手舞足蹈。

高潮过后,就变为慢步舞,随着悦耳的音乐,一只脚缓缓地跳。这时其中一个人突然用手蒙住左耳,唱支歌,大家又立刻像起初那样狂舞起来。如此快慢相间,反复几次,跳的时间可长达几个小时。熟练的彭戈拉舞演员甚至能做出十分复杂的杂技动作,例如躯干接近地面,脊柱后仰或者一个跳舞者站在他的肩膀上,他则屈膝跪着跳舞。由于彭戈拉舞没有严格的规则,它给人们一种新鲜、自然和充满活力的印象。这种舞的动作将旁遮普邦人的男子汉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彭戈拉舞有几种,其中主要有鲁迪舞、秋莫尔舞、纠格尼舞等等,彼此略有区别。这种舞技巧高超,队形多变,无矫揉造作之感。用音乐和手鼓伴奏,旋律优美,和谐有致,而且自然感人。

舞者的服饰是头上缠时髦的头巾,下身围一条漂亮的围裤,上身穿一件丝织宽衣,衣上染着蓝或深红颜色,绚丽夺目。脚上系有脚铃,舞者足部的动作熟练,伴随着音乐,手鼓和脚铃有节奏的响声,生动地表现出勤劳、勇敢的印度人民对生活的热爱;那愉快的曲调和灵巧、优美的舞姿,以及那丰富的表情,体现了印度人民战胜自然、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与乐观精神。

格塔舞

格塔舞是旁遮普邦最古老的舞蹈。“格塔”的意思是击掌。从前跳格塔舞是为了取悦天神。今天在人们结婚等喜庆活动时也跳这种舞蹈。

格塔舞非常简单,然而舞姿动人。这种舞通常是在月夜跳,舞者先围成一圈,然后随着急促的鼓点,逐步把圆圈扩大。这时,有三四个人走到圆圈中央开始起舞。他们边跳边唱,起着领唱作用。他们唱的歌叫塔拜或巴德,每次唱到最后一句时,其他人一边拍手,一边重复唱一次,如此反复,直到结束。

格塔舞一般是妇女跳的舞蹈,男子也可以跳,但是要和妇女分开,另成一圈。只有庆祝结婚时,男女才可以共舞。

秋莫尔舞

秋莫尔舞(即狂舞),是男子跳的一种舞蹈。虽然不像彭戈拉舞那么著名,但在旁遮普的广大农村也很盛行。因为它是与农业节日有关的舞蹈,任何时候都可以跳。它和格塔舞类似,跳时先围成圆圈,在鼓声伴奏下,有时男子每人各持一短棒,相互有节奏地敲击,转圈跳舞。跳秋莫尔舞的人,头上要系一种带缨络的华丽头巾,穿白色圆领长衫,披各色布单,布单两头系在左腰,色泽鲜艳的宽边下衣一直盖到脚面,脚穿软鞋。秋莫尔舞十分优美动人,一跳就是

三四个小时。

波瓦依舞

波瓦依舞是古吉拉特邦的一种著名民间舞剧,形式很特殊,舞剧中有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与歌舞剧相似,角色全由男子扮演,观众也全是男的。

表演波瓦依舞剧是袍吉格族、纳耶格族和迪拉格尔族的祖传职业,他们组成歌舞剧团,串乡走村,四处巡回演出。尤其在九夜节时,一定要表演波瓦依舞,以迎接波瓦依神母{即难近母),这就是舞剧名字的由来。

这种舞剧没有舞台,在露天广场或庙宇的庭院内演出。不过演出时,需要在庭院或广场里放一个难近母神像,并在像前点盏油灯。演出常常从头天晚上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波瓦依舞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叫作一个斯旺格,每个斯旺格有一两个角色,表演某一个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或社会人物。舞剧中往往夹杂一些讽刺性的笑话,用以达到某种揶揄目的,很有意思,深受人们的欢迎。

格尔巴舞

格尔巴舞属于敬神舞,是古吉拉特邦最受欢迎的民间舞蹈。它有两种形式,即”格尔巴”和“格尔比”。格尔巴舞是女子跳的,格尔比舞是男子跳的。

妇女跳格尔巴舞时,把点着灯的陶罐或某种农作物的青苗放在舞场中央,然后围成圆圈,头顶陶罐,在伴唱声中,尽情舞蹈,以表示对大地母亲的祈祷。此舞别具一格,由于头顶点灯的陶罐,随着身体的摆动发出闪烁的灯光,如同钻石一样美丽,灯光照出的影子也非常绚丽。

过九夜节时,妇女们尤其喜欢跳格尔巴舞。美丽的姑娘们头顶点灯的陶罐,成群结队地跳着舞前往各家,邀请大家前来参加跳舞。连续九天的节日期间,处处是舞蹈,家家有歌声。除了敬神性的节日,如在克里希纳降生节、罗摩诞生节外,其它一些节日也可跳这种舞蹈。春节,姑娘节、寡妇节等,也跳格尔巴舞。

格尔比舞是在九夜节时,男子们为纪念难近母神而跳的一种舞蹈。其它时间一般不跳这种舞。舞场的布置和跳法同女子跳的格尔巴舞一样,只是男子跳舞时,头上不顶陶罐。跳格尔比舞的人,上身或穿带花边的古式长衫,下身穿一条拉贾斯坦式的裤子。

拉斯舞

拉斯舞,是古吉拉特邦另一种著名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这是一种男女混合舞,有三种形式,即登得・拉斯格(棍子舞),达尔・拉斯格(击掌舞)。拉黑德・拉斯格(表演舞)。登得・拉斯格舞在北印度尤为流行。在秋月节时,处处都可以看到跳这种舞的场面,其它节日时也会跳这种舞蹈,从前,拉斯舞只是表演黑天神的生平事迹,只唱与黑天神有关的歌曲,今天歌词内容有了变化,也可唱其它歌曲。

跳拉斯舞时,服饰打扮没有一定之规,一般女子穿宽上农和裙子,男子穿长衫或瘦腿裤,有时要有一个演员打扮成黑天神的模样。

在印度,所有艺术的起源都与宗教有关,不计其数的雕像和姿态各异的舞蹈人物彩绘装饰了庙宇,而这些艺术品也使人们意识到在远古的年代里,舞蹈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通过它走向灵魂的救赎。

提起印度舞蹈,喜爱舞蹈艺术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了探求印度舞蹈的真谛,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前去“取经“的舞蹈迷们也是难以计数。一个国家土生土长的传统艺术能够让如此多的求学者倾倒,也算得上是世界之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