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出版学的教育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出版学的教育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面临着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必须以培养数字出版人才为中心,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媒介融合的特点,培养高素质的数字出版人才。

编辑出版学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已30余年,始终存在着学生就业对口难的问题,很多出版企业认为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而不愿意聘任,出版产业对编辑出版学学科认同度低,甚至很多人对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提出了质疑。而编辑出版高等教育影响力也逐渐减弱。[1]因此,怎样进行编辑出版学教育改革,使之适应出版业界对出版人才的需求,提高编辑出版学学科的认同度和影响力,是目前困扰编辑出版学教育界的重要问题。

(一)数字出版的繁荣需要大量高素质编辑出版人才。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数字出版总产值要达到新闻出版总产值25%的奋斗目标。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收入规模达1377.88亿元。数字报纸、电子图书和互联网期刊均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势头,平均增长幅度超过25%。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相关数据表明,2011年,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上升了5.8个百分点。

这表明,数字出版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广阔。并且随着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化阅读方式,未来的数字出版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一个产业的兴起,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发展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中产品形态单一、数字出版核心技术研发相对落后、产品创意创新不足等发展问题。[2]解决这些问题,人才是关键。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繁荣,出版业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编辑出版学教育是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主力。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出版业现有人才的转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数字出版人才问题,还需要高等院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来培养。

近年来,很多传统出版企业由于数字化转型的需要,逐渐开始招聘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毕业生。那些熟练掌握电子书刊编辑技术,能够整合信息进行数字化编辑的毕业生受到出版企业的青睐。由此可见,培养既有较强文字编辑能力,又能够胜任数字出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是编辑出版学教育能够做到的。因此,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是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的机遇。编辑出版学教育应该积极根据出版业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这有助于编辑出版学专业摆脱学生就业不对口的困境,并促进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编辑出版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目标从传统书刊编辑向数字编辑转变。由于我国很多编辑出版学专业最初是挂靠中文专业进行招生,是以培养传统的书刊编辑为目标,注重学生的文字功底和文字编辑能力。而从近年来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来看,大部分都到网络媒体担任编辑,到传统出版业从事编辑工作的占少数。

顺应市场需求的转变,高等院校在编辑出版学专业增设了新媒体课程,但是要把培养目标从以传统书刊编辑为主,转变为培养适应传统纸媒与数字出版编辑的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以适应数字出版的要求,仅在课程设置上微调是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实现培养目标的全面转变,围绕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目标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课程设置上要发挥优势,整合新媒体。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核心技术研发不足、数字产品创新创意不够,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素质的数字出版人才。

因此编辑出版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大新媒体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编辑技术。相比传统出版业如图书等较为复杂的制作工艺,电子书刊的制作软件对于学生来说更便于学习和实践,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这是新媒体的优势。同时,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软件更新快,技术操作越来越简单,使得更多人能够掌握这些技术,因此在数字出版人才未来的竞争中,技术竞争只是低层次的竞争,核心竞争力在于数字出版产品的创新和创意。而创新和创意能力,仅靠学习新媒体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区别在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因此,编辑出版学教育向数字出版转变,并不是要完全放弃编辑出版学教育30多年形成的优势,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保持编辑出版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淘汰一些不适合社会需求、落后于时代的课程,增加能够反映新媒体、新技术的课程,同时要保留编辑出版学学科的核心课程,保持编辑出版学学科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整合新媒体课程。避免出现顾此失彼,只重视新媒体而忽视编辑出版学学科的基础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仍要坚持通识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字运用能力,这是创新和创意的基础与源泉。同时,这些人才要在深刻理解并掌握传统出版流程的基础上,学习新媒体的编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目前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需要。这需要新媒体课程和传统书刊编辑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将传统编辑出版的优势和数字出版编辑技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三)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数字出版是一个新生事物,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改革能否成功,教师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数字出版的发展,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而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软硬件的更新。如何传授给学生不落后于时代的新媒体编辑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这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要具备使用各种社交媒体的能力,便于了解行业动态,利用各种方式和学生交流沟通。

数字出版技术的掌握,除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外,还需要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和实训。因此教师要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将学生组成实践小组,大量时间用于数字出版物的策划、编辑、制作,使学生能够从海量信息中选择、加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需要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媒介进行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课下大量的时间要用在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这对教师的指导水平、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高等院校要通过多种方式聘请业内人士给学生授课。同时,要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一些数字出版的工作体验机会,提高师资水平,这是保证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一环。

(四)实践教学要突出媒介融合,利用网络平台培养数字出版的综合能力。传统的编辑出版学教育,按照媒介的不同开设课程,如期刊编辑学、图书编辑学、网络编辑学等,这些课程都需要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为了适应数字出版多媒介融合的特点,有必要对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整合,打破媒介和课程之间的界限,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外在线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数字出版知识掌握的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熟练掌握电子书刊的多媒体编辑技术。学生的专业实践顺应媒介融合的趋势,有利于学生树立全媒体的概念,提高其综合运用多种媒介的能力,培养其数字出版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本科生在学习图书编辑学课程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制作模拟图书,因为纸质图书成本较高,以往这些图书仅限内部交流。而数字出版成本低、平台多,很多网站提供E-book制作软件,因此现在可以要求学生在制作纸质图书的同时,动手将纸质图书的内容数字化,制作成电子书。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进行图书的策划、营销等,借助各种数字工具和信息资源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并针对不同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辅导。构建网络课堂进行辅助实验教学,通过多种社交媒体和学生在线交流等,打破不同课程媒介之间的界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介的能力,体现出媒介融合的特色。

编辑出版学专业要响应我国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业的号召,以此为契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艺术基本素养,掌握数字出版编辑加工基本技术,具备数字媒体编辑出版传播技能,了解数字出版产业运作规律的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满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这将是编辑出版学教育改革的目标。

(本文为河南大学2012年教学改革项目“数字出版环境编辑出版学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建伟.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J].中国出版,2013(3).

[2]孙寿山.数字出版产业的新业绩、新挑战、新举措[J].现代出版,2012(5).

(作者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