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大都安排在上午第四节课或下午第一节课,政治老师们无奈地戏称:政治课是“挨饿”的课,是“睡觉”的课。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因循守旧,一味照本宣科,“死教书”“硬灌输”,导致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原理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般繁琐冗长。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课后更不想接触教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有效改善这一局面。

1.以案例导入新课,引“生”入境

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对于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用身边的案例导入新课,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我在讲八年级《继承权》一课时,我走上讲台,不是马上讲课,而是先讲述了发生在我亲戚身上的一件事:她结婚两年后,丈夫因车祸去世,留下10个月大的儿子、60岁的父母都由她一人照料,家有住房四间,肇事者赔偿12万。料理完丈夫的丧事后,她就拿着公婆分给的3万元钱,抱着儿子回到娘家。同学们,听完这件事有什么想法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来。

甲:这涉及遗产的继承问题。

乙:给得太少,这样分割不公平。

丙:她应该以法维权。

那同学们认为如何才能公平呢?好!我们今天就学习和继承权有关的问题。学完这节课后,我们将分组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同学们过把做“法官”的瘾,来“审理”此案。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群情振奋、兴致勃勃,主动研读教材,咨询疑难。最后,我着重讲了讲民事诉讼状和答辩状的写法。由于准备得充分,第二天的模拟法庭布置得非常逼真,同学们表演得绘声绘色,听得入情入境,非常成功。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以及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学生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升华了情感,并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以法维权的意识以及合作的意识。

2.发散性提问,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发散性提问就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围绕着同一个材料、同一个问题的分析,借助“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形式,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这种提问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发现,产生多种多样的设想和思路,并能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及时地调整、修正自己。

例如,我在讲《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时,教材出示有这样一则材料:招聘会上一位老人填了60多份应聘表,人们以为她是来找工作的,一打听才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26岁的儿子。此时,她儿子正在家“赋闲”。

对此,我进行了这样的提问:“如果你是用人单位,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

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纷纷表示绝不会聘他,因为一个连求职应聘表都让老妈代填的人,会干好什么工作吗?而有少部分同学则表示可以聘,愿意通过自己的力量扶助、改造他。如果用了他,他会心存感激,更加努力工作,很可能释放更大的能量,从此改变他的一生。通过这样的发散思维的训练,既让学生认识了依赖的危害,又增加了社会责任感;既完成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也完成了政治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3.教法艺术化,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要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我根据需要经常让学生编排一些相声、故事、小品等,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明白事理,净化灵魂。

例如:我讲《依法打击经济犯罪》一课时,同学们编演了小品《我赚钱了》。意思梗概为:一中年农民在街上闲逛,偶遇同学,闲聊中得知同学能生产奶粉包装袋,于是萌生发财的欲望。回家和老婆干起了“奶粉”工厂。几个月下来一捆一捆“人民币”填满了提包。当夫妇提着钱正得意洋洋来到银行存款时,却被告知是假币。老婆经不起打击当时晕倒,丈夫抚摸着老婆的胸口沮丧地说:“老婆,醒醒!咱还是本本分分回家种地吧!……”滑稽的表情、动作、幽默的语言,让同学们捧腹大笑,笑声中明白:要致富必须通过合法的劳动。制假、贩假害己、害人、害国家。如果没有法律保驾护航,经济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人民生活就不能安宁。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提升和拓展这种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会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辨别美丑是非的能力,达到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城县葛崾岘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