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治痹难守一法 用药务必入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治痹难守一法 用药务必入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辨证法则

痹证辨治,既易亦难。言其易是皮肉筋骨脉,病有定所;言其难是因三气杂至,五体五脏错综为病。就痹证的常见症状而论,如痹证身体痛,似乎表证,但与一般表证之身痛不同,它主要痛在关节,而且反复发作,经年不愈,甚至数十年不解,痛久关节变形。又如发热,病由三气杂至,当属外感无疑;但与阳气拂郁在表,腠理闭塞而热者,亦不相同。其热可以反复发作,高热而仍恶寒恶风,多汗而其热亦不解。并无六经的传变,亦无营卫气血的层次可分。

又如汗出。痹证初发,往往多汗,甚至大汗淋漓。有汗而身热者,为烦热汗出:有汗而肤凉者,遇风寒如彻入骨髓。它与伤寒表证之得汗病解不同,与阳明之热盛汗多者亦不同,与三阴三阳汗出者亦有所异。又如痹证之肿,既非风水,肿起头面,蔓延全身;亦非五脏之水,肿自脚起,上行腿髀少腹胸膈。而是身肿而重,关节肿痛,似水而实非水病。痹证肢体顽麻者,与气虚之肢体麻木不同,非益气所能见效:与大风之皮肤顽厚者更有异,并无须眉堕落,皮肤搔之不仁。主要是皮肉木强,知觉不灵,身体重着,甚至关节亦板滞,活动不利。如此等等,都反映了痹证的特殊性,六气不是一气独为病,而是多相兼为病。更有痹证关节痛久,转动不利,动则作响的,亦是痹证所独有,前人记载不多,良由关节病久,三气转从燥化,筋膜燥涩,骨骼变形,骨膜粗糙,摩擦发声之故。

治疗方案

结合几个主症而论,如治其痛,应该注意一个“通”字,邪气痹闭,非通不能止痛。桂枝通络疏邪,麻黄、乌头、附子通经止痛,最为常用;痛者寒气多,药取辛温,亦最合拍。所以如上数味,无论风寒湿热,新病久病,均可相宜而用。但须了解,治痹不能专于走散。《金匮要略》早已指出这一点,故每每伍以白术、芍药、甘草等,走中寓守,散中有敛,最合治痹法度。至于羌、防、威、艽等药,祛风胜湿,似很理想,亦为多用,但作用毕竟略差一筹,不如前者效确。

又如痹证发热,初病治标,久病(虚热)治本,这是一般方法,易于理解。但治标尚须分别寒热,如风寒湿痹能发热,湿热痹痛更能发生高热。前者辛温散解,参以化湿,麻黄加术汤、桂枝附子汤,是为典范;后人有许多衍化方,均可参考。这里应掌握一个要点,痹证是三气“杂合”为病,临证处理,应着眼于此。后者清热化湿,潜行散、二妙散,亦为常药。热甚者,多用防己、地龙、赤芍、生地、黄芩、石膏、知母、麦冬、薏米、竹沥,甚至犀角等味。但痹证之热,非一清能退,过用寒凉,并非善策。

痹证之汗,多见两种情况,~种多汗而濡,肌肤凉,是风之涣散,寒甚阳虚,湿胜自汗,夹杂而至,基本用温阳胜湿法,如甘草附子汤加防己、黄芪有效;汗多而又痛彻骨骼者,乌头汤加味亦有效。另一种汗出蒸蒸,并发高热,是湿热郁蒸,可以参用前项清热化湿方药,亦有从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加减的:有的大汗淋漓,热仍不减,曾用桂枝白虎汤加味获效。须注意的是,痹证之汗,无论寒热,并不禁用麻黄、桂枝,因为治汗还需通经活络,关键在于善加配伍;尽管多汗,不能用兜涩方法,否则非但敛而不止,反使邪更痹闭,必生变端;痹证日久,损血伤气,肌肉痹着,反而无汗,其较有汗者预后更差。

治痹之肿,无论身肿或关节肿痛,通阳利湿是为常法。但亦有寒热之异,久暂之分。寒湿之肿,化湿方法易于见效;湿热之肿,法用清利,见效较慢。有关节肿痛发热,甚时恶寒发热者,要考虑风毒之变,已非通阳利湿之法所能治。一般所见,初肿易消,久肿难疗;关节肿久者,每为骨节变形之兆,不容忽视。当用麻黄、防风、苍白术、薏米、连皮茯苓、五加皮、蚕砂等;若不效,加桃仁、红花,寓有初病治经,久病治络之意。

典型病例

患者,女,50岁,工人。

初诊:患关节痛已10余年,时剧时缓,反复发作,日趋严重。刻正发病,历节疼痛,畏寒恶风,不发热,遇风遇寒似乎钻入骨节,疼痛如掣,自汗多,汗冷肤凉,虽在溽暑,不敢用冷水,不敢乘凉,独处密室。时头晕,下蹲起立,几欲跌倒。饮食尚可,但乏味。时有烦躁,觉骨髓中热,手足心热,时又眼目生火。面目虚浮,脉细而弦,舌淡苔薄腻。拟诊痛痹。三气杂至,留连筋骨,虽经多年,目前仍是寒气偏胜。但兼有阴火,病呈复杂之变。治以温经除痹,渗泄阴火,亦为时药。用鸟头汤加味,合潜行散。药物组成:制川草乌各5g,制附块10g,桂枝尖10g,细辛4g,干姜5g,黄芪20g,炙甘草4g,白术lOg,茯苓10g,白芍15g,当归10g,羌活10g,潜行散(丸)10g,分2次吞服。7剂。

二诊:因药后尚适,连续服用2周。畏寒恶风见减,关节痛亦略缓。效议再进。原方加炒党参15g,14剂。

三诊:恶风寒大减,汗出亦少,关节痛已缓解。中间曾因阵雨,躲避不及,淋雨身湿,病情亦未反复。燥热少,两目转清,再从原方出入。原方去细辛、羌活,加川芎7g,红花10g,潜行丸减半。

四诊:天气转凉,恶风寒之症反解,燥热亦平。关节不痛,自感周身轻适。因事出差1周,生活亦如常。据述,往年夏季,尚无如此剧发,发作亦无如此之快即得缓解。要求调药巩固,以防天寒复作。治以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药物组成:桂枝10g,整麻黄(不去根节)5g,独活10g,赤白芍各15g,当归10g,川芎7g,红花10g,黄芪15g,炒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5g,茯苓10g。每周服3~4剂,至12月初,一直平善,天气暴寒,亦无影响,改用膏滋调理,原方加巴戟肉、淡苁蓉、熟地、萸肉、肉桂。连服2料,随访迄今无大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