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网络信息采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网络信息采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网络信息采集》是高职院校网络编辑专业方向的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本文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出发点,制定了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设计综合实训项目贯穿课程整合教学内容,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网络信息采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当前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量剧增。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15《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网站数量268万个,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当前,我国网络编辑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在未来10年,网络编辑职位将呈需求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30%。为了适应网络媒体的发展以及对高素质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大量需求,很多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院校纷纷开设网络编辑专业。《网络信息采集》课程作为一门网络编辑专业主干基础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采集能力,越来越引发人们对它的关注。根据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我们对《网络信息采集》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改革,搭建了一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课程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以技能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具体任务作为驱动”的课程教学设计体系[1],使学生在具体实训项目的引导下,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学习并能够掌握对应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达到网络编辑工作岗位的需求。

1 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

能力本位教育观指出“能力需要相关知识支撑,能力的运用又内化为素质”。我们就专业特点、课程性质以及对应就业岗位进行分析,结合培养“职业人”的教学定位,按照岗位的能力目标,本着“能力为本,知识够用”的原则,重视培养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依此为依据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上的教学目标。[2]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网络信息采集软件的使用方法。(2)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3)掌握信息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4)掌握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录音笔的使用方法。(5)掌握视频后期编辑处理方法。(6)掌握网络新闻采访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具备熟练使用各类搜索引擎采集信息的能力。(2)具备使用信息采集工具采集各类网络信息的能力。(3)具备与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4)具备使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录音笔采集和加工视频、音频等信息的能力。(5)具备对视频音频图片素材后期加工处理的能力。(6)具备网络新闻采访能力,初步具备网络消息写作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2)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基本素质。(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以及自信乐观的精神。(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系统化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依据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思想,我们搭建了一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课程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以技能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具体任务作为驱动”的课程教学设计体系结构。其核心是注重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生学习后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树。

我们邀请网络编辑行业的专家对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的结构。根据网络编辑工作岗位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成五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包括若干个学习元素,每个学习元素对应一个具体的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由若干个具体任务组成。整个课程是一个连贯的体系,各个子系统环环相扣,紧密相关。通过贯穿课程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美丽的大连”视频作品的创作,让学生把各个子系统中搜集创作的信息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综合性的信息采集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和掌握网络信息采集工作的流程,并且利用具体的工作任务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结构。

3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通过“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校外实践—工作室完成实训项目的后期加工处理”达到师生一体化的教学,有利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一)课堂讲授、教师案例引导与学生的实践操作相结合

把课堂搬到专业的网络编辑实训室,把理论知识融于实验实训之中。[3]将教师课堂讲授、案例引导与学生的技能训练合理结合。教师可以一边讲,学生一边练习。例如数码相机的原理、基本构造,教师通过课件、实物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对实物进行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熟悉了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为实训技能项目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带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校外实践

本课程中“图像、视频、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子系统的完成需要学生们走出校园,拿起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去记录大连的“市容市貌、历史变迁、城市文化、人文风貌、自然景观、餐饮文化”等内容,因此要求学生们必须有一定的校外实践时间(课程学时为18学时)。由教师带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具体的实训任务而展开。

(三)“双导师”指导,学生在“网络编辑工作室”完

成后期制作

各组学生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的加工处理、视频信息的剪辑编辑、音频信息的剪辑以及一些文案信息的加工整理要在校企共建的“网络编辑工作室”中完成。工作室由我们学校提供场地、设备,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公司的形式进行设计布局,营造一个真实的公司环境。信息技术公司的技术骨干常驻在工作室,和网络编辑专业的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实训课程中信息加工处理的教学指导工作。学生们将所学理论直接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到存在的差距,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与职业岗位要求的距离,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和探索。

4 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要依据“知识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并重”的指导思想。对于网络信息采集课程的考核,加大技能考核力度,削减理论知识的考核比例。从考核方式和评价主体两个方面实现多元化:(1)考核方式多元,采取平时实训考查和期末试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平时实训考核所占比例,占70%,期末试卷考核占总30%;(2)评价主体多元,由授课教师和工作室中企业的骨干共同对学生平时实训进行考查,更好的实现专业知识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5 结束语

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将原本枯燥的内容更加生动化,贴近工作实践,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二是学生形成了一定的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视频、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能力,有多个学生在学校的广播站兼职工作,承担采访、会议和晚会的视频录制以及后期加工处理任务,得到了学校老师们的认可。以后我们要继续的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在“网络编辑工作室”中引入企业的项目,给学生提供实战训练的机会,以期实现教学和生产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张爽. 高职网络信息采集课程教学设计[J].辽宁警专学报,2013(4):99.

[2] 谭永平,黄敏玲.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礼仪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5):53.

[3] 张文,贾宝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1月下):137-138.

作者简介:

张 爽,女,硕士,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职教部讲师.研究

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