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白衣天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篇对于急救医生的采访,希望大家通过了解急救医生的工作方式与工作状态,加深对于医生特别是急救医生这种职业的理解,近一步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他们有着军事化的工作效率,他们每天都与死神争夺着患者的生命,他们是一群救人于危难关头的白衣天使,他们就是工作在急救第一线的医护人员。
每天接触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他们对生与死有着怎样的感悟?在危难关头他们会遇到怎样的险情?他们的工作性质与普通的医生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带着种种好奇,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主治医师芦宇大夫,让我们一起走近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白衣天使。
十五年中只休一个长假
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们如约见到了芦宇大夫。芦大夫高高的个头,利索的短发和一身运动衫装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2年芦大夫正式参加工作,到现在整整15个年头。在这15年中,他最长的一个连续的假期只有7天。芦大夫说,他们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主要是在一些重大事件的日子,如“中非合作论坛”,不久前的北京马拉松赛等;节假日,如五一、六一、十一,春节等;灾难现场,如火灾现场;重大事故,如去年的“密云踩踏事件”;灾害天气造成的人员伤亡等。一旦有病人发生紧急情况,急救中心的救护车将就近、就能力、就病人的意愿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抢救工作。
芦大夫感慨,这十几年来确实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了。他们的作息安排一般是早8点到晚8点,或者是晚8点再到早8点,以保障全天24小时急救中心都有人盯班。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他/她们的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最厉害的一次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这个时间段竟然出了14趟车!遇到特殊情况,就要拖班一次,因此有的时候一个班下来就是24小时。特殊的作息规律大大地减少了卢大夫与家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经常是每天睁开眼睛,妻子和孩子已经去上班和上学了,留下来的只有锅里温热的饭菜。而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的时候,妻儿却早已进入了梦乡。
不过,令芦大夫感到欣慰的是,家人对他的工作还是非常理解和支持的。而他也尽可能利用业余时间多陪陪妻子和孩子。
情急之下掌握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
急救工作不仅是个脑力劳动,还是个名副其实的体力活。由于急救人员给病人实施急救最先要赶到事发地点(多数为病人家里),所以搬设备,抬担架等等重体力活一样也不能少,对于那些平时身材柔弱的护士工作干得很辛苦,抬着比她们重许多的病人上下楼梯,搬着设备忙前跑后,“一天下来是相当累的”。
芦大夫虽然外表强壮,但是,在孩童时代曾经因爬树掉下来摔伤了腰部,因此在急救过程中他是抬不了担架的。即使如此,在出诊时还要忍着伤痛搬运病人,有时一个班次要搬运5~6次。
在急救工作中,芦大夫一方面要治病救人,另一方面还得掌握与情绪失控的病人尤其是病人家属打交道的技巧和能力。芦大夫代表性的一句话就是:“我来这里是治病救人的……”。收到了良好的镇静效果,适时的时候向病人及其家属简明扼要的说明病情,然后急救继续进行……
急救医生是个多面手
到医院看病的患者一般是根据病情挂适合的科,而对于急救医生来讲,无论是因为意外伤害,像车祸、年轻人之间的打架斗殴等,还是突发病,甚至妇女生产遇到的危急情况,都在急救的范围之内。因此,称职的急救医生必须是一个多面手,哪一方面的医学知识及操作技能都要懂一些。芦大夫说他自己就充当过妇产大夫帮人接生过。
与死亡面对面
干急救也面临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对于死亡,他们一点也不陌生。就在我们采访前的这两天内,他就看到了4位。有一位是自缢死亡的中年下岗妇女,还有一个老太太是心源性猝死,在发现她的时候,她的躯体已经僵硬了……芦大夫说:“人死真的很简单,因此只能珍惜生命,活着的时候要好好地活”。
因为高强度与高频率的工作性质,在去年的一次体检中,芦大夫被查出患了高血压。他说,他们这个行业,因为精神长期处在紧张状态,是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卢大夫也注重培养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
特别提示:
根据芦大夫的经验,从北京这个城市来看,因醉酒、车祸、打架斗殴等等意外伤害事件呼叫急救中心的人群在逐年上升,这一人群数量已经超过了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心脑血管疾病人群。
在急救大夫到达之前,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及时得当的救助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