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豆类作物的营养分析与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豆类作物的营养分析与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豆类作物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它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粮食作物,如今已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整体地位仅低于禾谷类作物。因此本文就豆类作物的营养元素含量分析以及其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对提高作物产量,合理利用豆类资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栽培技术;营养分析;豆类作物

中图分类号:S431.1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15

引言

豆类作物的种类包含刀豆、菜豆、绿豆、黄豆和红豆等,在我国主要栽培的豆类作物包括蚕豆、小豆、大豆、绿豆等。豆类作物是人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由豆类作物生产的豆制品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了解豆类作物的营养结构,合理利用豆类资源,使其为人们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改善豆类作物的栽培技术,提高作物产量,为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提供技术保障。

1 营养分析

豆类作物是目前人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它富含多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比如豆类作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是薯类作物的5~10倍,是禾谷类作物的1~3倍。豆类作物不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且含有氨基酸的种类也非常的多,特别是赖氨酸,是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大部分豆类作物都富含大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元素,比如说大豆比小麦的维生素B与铁质的含量要高出10倍,磷质的含量要高出7倍,钙质的含量要高出15倍。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公民喜欢食用由豆类作物加工而成的豆制品,比如:豆芽、豆浆、豆皮、豆干、豆酱等,因为其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与维生素,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常被使用。由大豆加工而成的蛋白粉,风味独特,深受大众喜爱。另外大豆脂肪含量也很高,所以也可制成大豆油。大豆油当中的不饱和氨基酸的含量相当高,长期食用有利于降低血脂;大豆油中的脑磷脂以及卵磷脂也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长期对儿童食用,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发育。

2 栽培技术

2.1 轮作与间作

因为豆类作物如果选择连作,那么种植田间的杂草就很容易泛滥,导致豆类作物根系发育不良,根瘤菌的发育受到影响,并且还会加剧作物的病虫害,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也随之降低。豆类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豆类作物在开花与结荚期间向其根系的外部喷洒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硼肥,它对促进作物根系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以及提高作物的产量有很好的效果;施加一定量的钾、磷肥,不仅有效满足豆类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需求,还对提高作物根瘤菌的数量、增强其固氮作用有很好的促进效果;介于根瘤菌与豆类作物之间有着共同的固氮特点,豆类作物在生长发育期间的大部分氮肥都可由根瘤菌提供,所以,在除苗期间不必施加大量的氮肥,应该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如果氮肥过多那么很容易造成植株长势旺盛,而延迟了作物的成熟时间。豆类作物的种植前茬适宜栽培禾谷类作物、棉花等。

2.2 整地

整地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低,一般土壤即可种植。但通常x择土壤酸碱度控制在6.8~7.5的黏壤土或壤土、土壤的通透性良好、排水性能良好、钙质以及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较厚的种植区域。夏大豆通常在完成麦收以后种植,种植深度控制在10cm左右,接下来耙平播种;豌豆的根系具有很强的伸展力,深耕对其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作物播种前进行深耕并耙平作畦,这有利于提高作物出苗率,对幼苗的茁壮成长、增强抗寒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蚕豆属于深根作物,比较适宜在疏松的土壤中生长发育,因此选择春耕与秋耕较为合适,耕作深度控制在20cm比较适宜。

2.3 播种

播种过程包括作物选种、晒种、确立播种日期以及播种量等。

2.3.1 选种与晒种

由于豆类作物的很多生长特性都不属于遗传特性,如果种子未经过提纯,那么在种植2~3a之后种粒就会变小,种子的其它不良特性也会慢慢凸显出来,所以在种子播种之前应该认真进行选种,将具有优良特性的种子用于种植,这样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收成。选择种子时可以利用盐水选、水选以及风选的方法筛选出优良品种。另外在播种前要进行晒种,以提高种子生长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其生长的势力。

2.3.2 确立播种日期

豇豆、绿豆以及大豆在春季以及夏季都可以进行种植。如果选择春播那么土地土壤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00℃以上,而夏播则选择在完成麦收以后种植。控制好播种时间抢播与早播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的良好措施。蚕豆与豌豆可以选择春播或者是秋播,在南方秋播时间基本上与小麦同期,而北方春播基本上在每年的3月上旬完成。一般情况下豆类作物的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左右。

2.3.3 播种量

夏播大豆的种植间距通常控制在30~40cm,每667m2地种植量大约在60~75kg,苗株数基本在21~27万株左右。种植时间早、土壤肥沃、晚熟作物种植密度低一些,反之则种植密些。

2.4 田间管理

豆类作物栽培的田间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补苗与间苗、中耕与除草、施肥、浇水以及防治病虫害。

2.4.1 补苗与间苗

在完成豆类作物的播种之后,需要及时的对发苗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缺苗或者是漏种的情况应该尽快进行移栽或补种。及时间苗是确保苗壮、苗匀的有效管理措施。通常情况下在幼苗长出第1片复叶时进行间苗,到第2片复叶长出时进行定苗。

2.4.2 中耕除草

中耕能够实现防旱保墒、清除杂草、提高产量的效果。对于夏播的豆类作物比较适合提高中耕,作物生长发育期间通常需要中耕2~3次。

2.4.3 施肥

豆类作物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营养元素,对钙、钾、磷、氮几大元素的需求量比较大。其中氮元素的1/2~2/3的含量是来源于根瘤菌。所以在根瘤菌进行固氮作用的过程中,豆类作物是不会表现出缺氮的,这时如果施氮过多,还要可能造成植株疯长,从而对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起到抑制的现象。不过在豆类作物出苗期间施加一定量的氮肥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豆类作物长出几片真叶之后,种子内部的氮元素基本已经耗尽,此时根瘤菌不仅没有进行固氮,而且还会吸收寄主作物的氮元素。施用一定量的钾、磷肥也至关重要,并且根瘤菌生长也需要大量的钾磷元素。

2.4.4 浇水

保证土壤湿度,是确保作物正常开花、结荚的重要保障。

2.4.5 防治病虫害

在作物生长期间有效治理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危害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2.5 适时收获

根据作物品种类型的不同,合理的选择收获方法,确保作物的本身价值。通常情况下,豆类作物在收获时都是连根拔起,将其捆绑起来搭在架子或者是绳线上,等到豆粒被风吹干之后选择晴天的时候将其在塑料布上或者是水泥平面上进行脱粒。需要注意的是豆粒不可进行暴晒,否则会由于失水过多,营养流失,表层出现皱皮或裂皮的现象,从而失去了作物的价值。如果是在夏季收获,那么尽量避开雨水天气,最好选择分批采摘,确保豆类色泽,保证市场价值。

3 结语

目前豆类作物已经逐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人们对豆类作物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改善作物栽培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豆类作物中富含人体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效了解豆类作物的营养结构,对合理食用豆类作物,提高豆类作物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对豆类作物的营养分析、提高其栽培技术探讨,才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传伦,李敬忠,于金虹.海南冬季四棱豆高产栽培技术[J].栽培与植保,2012,25(05):158-159.

[2]张欣,张丽彤.豆类作物的营养分析与栽培技术[J].濮阳县农业局,2014(32):156-159.

[3]刘小进,王金明,封伟,杨霞,殷霞.延安苹果幼园套种豆类作物栽培技术[J].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2(01):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