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忙人的2012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忙人的2012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要选出2012年度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最活跃的一个人,刘海一绝对是热门候选人之一,这也是他能入选《e医疗》2012年度“风云人物”的原因所在。

2012年,刘海一很忙。

这年3月,他离开北京协和医院加盟清华大学医院建设筹备指挥部(以下简称“清华医院”),担纲后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随后,他被派往台湾,考察学习台湾长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近两个月;随着电子病历分级评审的全面开展,作为我国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和评审专家组核心成员,刘海一长期奔走在各个行业会议和医院之间,看报送资料、作报告、做评审……

最初约访刘海一是在2012年11月初,他在电话里告诉《e医疗》:我现在在台湾。他再一次从台湾回来,已经到了11月底。一个寒风凛冽的早上,在北京天通苑社区清华医院(筹)的一栋办公楼的地下会议室里,“大忙人”刘海一接受了《e医疗》的采访。

信息系统运行的是管理体制

2012年3月,正式到清华医院上班的第二天,刘海一和同事就被派往台湾,学习考察长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历时近两个月的考察结束后,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组织发起的“第一期HIT青年学术活动”上,刘海一作了《长庚医院的信息化》的发言,算是为之前的考察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回顾。7月,一篇对上述发言进行整理编辑的名为《IT视角下的台湾长庚医院》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

问及对台湾之行的最大感触,刘海一说:“医院信息系统,运行的不是信息系统本身,而是管理体制。”

或许是因为创办者是商人的缘故,长庚医院更多地是用一种经营企业的理念来运作医院,重视管理、强调客户(患者)体验,也正是因为这些,让它实现了很多内地医院无法比拟的盈利能力。“长庚医院在很多该节省的地方非常注意控制成本,而在为患者服务方面,又可谓不惜代价,下足了功夫。”

刘海一举例,长庚医院的很多制度都实行闭环控制。“比如医院买一台检查仪器,我们这边是财务把钱付出去就完了,但是对长庚医院来说这件事并没有完。财务还要盯着,看固定资产部分是不是增加了——因为现金资产减少了,固定资产收入肯定要增加。如果固定资产没有增加,医院就会要求财务部门进行稽核,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

在管理上做到严谨、细致的同时,长庚医院更多地是把患者作为客户来对待。“医院都是低下身来,强调服务、强调对患者的关照。”刘海一介绍,长庚医院的综合服务柜台,专门设计了一个小桌板,供患者随手放包。

信息化建设应注重实效

高效的管理延伸到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上,而管理的系统化同时也能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

刘海一介绍,长庚医院每一项制度的相关内容都会落实到工作表单上,并把这些表单全部电子化,以方便信息系统进行处理。长庚医院的IT部门与业务、行政部门紧密协同。任何业务和管理需求上的调整,立刻可以纳入计算机化的任务。对IT需求,一般由各个部门提出,经过管理部门审批后,由IT部门实施。医院的信息系统通过持续不断改进与完善,最终达到与医院管理和运营模式紧密结合的效果。

长庚医院的信息系统完全由医院自主开发,多是先在某一家医院用,等应用成熟了,才在集团所有医院统一使用。虽然经过不断修改完善,有些系统已经是“补丁摞补丁”了,但是非常符合医院的实际需求,这也是该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在持续发展进步的原因所在。

“长庚医院信息系统并不花费太多精力在什么理论模型上,但是非常注重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刘海一说,长庚医院的信息系统结构主要还是C/S结构,因为大量的数据处理是在数据库中完成,对网络的压力很小,所以速度很快,运行可靠。

刘海一总结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注重实效,不应该也不必要去玩最新的工具、使用最新的结构。医院在选择系统结构、开发工具时,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弄清楚这种结构、这种工具的主要设计目标或长处,是否与医院信息处理的特点相符合。要综合维护与持续改进技术力量的情况,选择匹配的结构与开发工具。否则一味地跟风,像换衣服一样更换‘最先进’的信息系统,将给医院的运行、管理乃至整个信息化的进程造成困难。”

据他介绍,筹建中的清华医院的管理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采用长庚医院的管理理念和体系,“信息系统是具体落实实现管理的一个工具,管理制度借鉴长庚医院,信息系统自然也要适应这套管理模式。”他说,长庚医院的研究、技术人员给了他们很多支持和帮助。

“虽然清华医院也是公立医院,但是它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是要完全按照长庚模式来进行的,跟我们的公立医院完全不一样,实际上我最看重的是这种机制。”刘海一说,这也是他选择加盟清华医院的原因所在。

新医改和政府推动造就电子病历热

过去的一年,刘海一在清华医院的工作紧张而充实,同时,在社会职务工作的参与上,他同样忙得不亦乐乎。

“总共有五六次吧,没统计过。”记者问刘海一2012年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做过多少次有关电子病历的演讲,他如是回答。五六次应该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仅笔者本人就在去年三个不同会议上听过他相关的演讲。

如果要选出2012年卫生信息化领域最热的一个词,“电子病历”绝对是最有竞争力的候选之一。刘海一是我国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和评审专家组核心成员,在被问及电子病历为何在今年如此炙手可热时,他说,这是医疗事业的发展和政府的积极推动双重作用的结果。

刘海一介绍,新医改中具体涉及到医院的内容,主要有加强医院管理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的处理这两部分。收费、物资管理等与管理相关的内容,数年来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趋向成熟;而在医疗信息的处理方面则相对滞后。之前,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大都做得比较分散,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是当时那个阶段的产物,它们推动了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而医疗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流程,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各系统间的兼容不畅客观上阻碍了医疗业务的完整性,“信息孤岛”所产生的问题也逐渐突出了。现在,各医院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进行系统间的融合,把电子病历作为核心,串起各个医疗业务,消灭“孤岛”。

政府的强力推动是另一个主要原因。2009年,在卫生部医政司的组织下,医院管理研究所和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一个关于推动电子病历发展的建议,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制定标准、规范;进行电子病历试点;制订评估、考核标准。随着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以及扎实的推动以保证落地,电子病历的发展整体上是在预设的轨道上发展。

“我也感觉到了今年大家对电子病历的关注,我觉得对电子病历的关注,其实就是对医疗信息处理的关注,而且它于医院运营管理不无裨益。”刘海一如此总结。

据刘海一介绍,2012年,医政司又启动了全国所有三级医院的电子病历评级工作,在济南、广州、西安和南京办了四个相关的培训班,覆盖了全国所有一千多家三级医院。在每次培训班之后,会要求参会医院把各自信息化应用相关的数据填报上来,网络上的自动计算处理系统通过标准的计算处理得到评价的等级,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再根据定级情况进行审核。随着评级的全面展开,电子病历的热度将在2013年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