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音乐课上的“动”与“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音乐课上的“动”与“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动”与“静”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开展了这方面的一些尝试,在此与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音乐 歌曲 演唱 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75—01

歌曲演唱和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两大主题板块,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演唱和欣赏提出的目标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如何调控课堂的“动”与“静”是构建有效课堂教育,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动”,是指学生的参与,包括演唱、表演、讨论等,课堂上的“静”表面上看是指能安静地倾听,是纪律严格的体现,实际上这里的“静”也表示了学生在思索、在判断、在汲取养料。动与静两者虽然互相对立,但他们的协调却是决定了课堂的氛围和教学的质量。

一 歌曲演唱中的“动”与“静”

“演唱”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曲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歌曲教学好像不太受同学们的欢迎。一节课中演唱的同学要么寥寥无几,课堂沉闷得要命,要么则大喊大叫,全班乱成一团,提不上什么音乐的美感不美感了。这时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歌曲演唱上的动与静,掌握分寸,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注意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本节课所需要了解的音乐家的生平,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或者查找歌曲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介绍。而在交流时,要求同学们能安静、专心地听别人的发言并作出适当的补充。比如,在教唱《欢乐颂》时,笔者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贝多芬童年的小故事,然后又播放视频《〈欢乐颂〉与贝多芬》,这时同学们已经清楚地了解了贝多芬在亲自指挥《欢乐颂》时已经两耳失聪,这位伟大音乐家将欢乐带给了全世界,而世界却没有给贝多芬多少欢乐。大家都沉浸在贝多芬的音乐世界里,这为学好歌曲创造了一个音乐氛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烘托作用。

2.注意要学会聆听歌曲的范唱

在学习歌曲之前让学生听一听歌曲的范唱,能让整个歌曲教唱变得事半功倍。在聆听歌曲范唱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往往一听到歌声就迫不及待地学唱起来,这时老师就得从旁加以指导,提出问题“刚才你听的这首歌曲,它是以怎样的速度来演唱的?演唱的力度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当然一心在唱的学生是回答不出的,因为他的注意力都在歌曲的旋律上了。通过几次这样的提问,同学们也就知道听范唱时应该听些什么了,除了旋律、歌词,更应该关注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演唱顺序等,这样大家在听时就非常静心了。

3.歌曲演唱过程中的再创作

歌曲的演唱过程也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地让学生动起来。比如,笔者在教唱《故乡的小路》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一开始都认为表达“思乡情”的歌曲情绪上应较为忧愁,速度较缓慢,但是有一个同学却提出,快速的演唱也能表达这种思乡之情。大家通过讨论、演唱、对比了快、中、慢三种不同的速度后,发现快速演唱也能表达思乡之情,就好像是一个游子快回到家乡时那种激动,近乡情怯的感觉。最后,学生们总结出不同速度可以表达不同的思乡之情,打破了“思乡曲只能唱得很慢”这种固定思维,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另外,笔者在每一首歌曲的演唱中都加入了各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如领唱、轮唱、合唱等,既能让学生熟练掌握音乐知识,又调动了课堂气氛,使一些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4.根据歌曲内容、节奏进行律动

当一首歌曲唱熟练了以后,笔者经常会让学生编排简单的肢体动作,如在《赶圩归来啊哩哩》一课中,除了加入拍手动作,还共同讨论加入了打响指、跺脚、拍退,使每一段动作都不相同,使学生在唱时觉得非常有新意,课是热闹非凡,同学们不仅唱的愉快,而且还感受到了彝族歌曲的节奏特点。除此之外,笔者还经常将打击乐器加入到歌曲的表演中来,一来训练节奏,各种复杂的节奏无形中就被学生一下子掌握了,二来也让从来没有学过乐器的同学过一下演奏瘾,所有的同学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了。

二 音乐欣赏中的“动”与“静”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就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一种活动。音乐欣赏的实际过程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运动的过程,包括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想象和联想、理解和判断等。听觉是欣赏、理解、感受、体验音乐美的主要途径,要欣赏音乐,首先要训练“音乐”的耳朵,要学会倾听音乐,在浓厚的音乐环境中,在优质的音响中,静静地沉下心来欣赏音乐。欣赏音乐当然需要静。然而,当下的欣赏教学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过多的讲解,一味地让学生静静地被动地听讲,学生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就往往过多地处于一种静止的被动的状态,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之中,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进而对作品进行审美再创造。音乐欣赏过程中要动静结合,相辅相成,要注意欣赏活动和表现活动的有机结合。

“动”离不开“静”,“静”也离不开“动”,任何事物的调控都要讲究“度”。课堂教学应该有张有弛,有紧有松,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交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掌握着这个度的控制,而这个度在很大程度上对课堂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一门艺术,值得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